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中国古代医药档案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古代科技史的重要资料.这些遗存按照内容的原始性(原件与非原件),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态:直接遗存和间接遗存.本文按照以上两种类别对中国古代的医药档案遗存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论.并探讨了它们的科技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科技档案以直接与间接两种基本方式遗存下来.以档案原件或原件汇编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我们称之为直接遗存.直接遗存主要通过档案部门、考古出土、地面遗存、汇编等形式保存下来的,并且中国古代科技档案直接遗存在人类同时期的档案遗存中,具有数量大、价值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古代“三农”档案的记录、保存、汇编,与文化的传承、延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文章通过释读古代“三农”档案遗存的内容,剖析古代“兰农”档案遗存的文化结构与文化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古代“三农”档案遗存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薛微  王毅 《兰台世界》2017,(1):19-22
本文论述了宗族档案的概念,通过对古代遗存下来的宗族档案进行分类研究,深入分析了宗族档案遗存的方式,促进了宗族文化的开发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天文档案是指各天文台、站在科研、观测、学术交流、仪器研制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观测记录、计算数据、文字材料、声像、磁盘、图片、图纸、图表等科技材料.由于天文档案产生于天体观测和天文研究的实践,因此具有专业性、严密性、成套性等特点,是真实、系统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如何使它们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使之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值得天文档案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乡镇农村档案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它产生于农业直接生产活动、科研活动、技术推广活动和农业基本建设活动,这是实践型档案.  相似文献   

7.
8月15日,北京市档案学会今年档案见证北京系列文化讲座第八讲《档案揭秘史家胡同》在东城区图书馆报告厅如期举办。史家胡同是北京城中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存丰富、名人轶事众多,颇负盛名的一条胡同。主讲人王兰顺同志依托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文献,结合对胡同文化遗存的实地调查和采访,对史家胡同进行了系统的历史文化考察,通过多媒体演示对胡同的历史变迁、文化遗存、名人轶事等作了精彩的演讲。  相似文献   

8.
天文学是观测天体位置,研究天体运行规律、天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天体形成和演化的基础学科,天文学的研究对数学、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天文观测设备和天文文献是天文学研究的必备工具,鉴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还不可能制造或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观测设备.所以,天文观测数据的获得,天文研究成果的交流,即天文文献资源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已成为天文研究中重要的物质基础,与天文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巴林左旗是古代辽文化发祥地,这里的石窟、佛像、佛塔、寺庙、古墓、岩画等辽代文化遗存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是对早已消失的辽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巴林左旗档案局在开展特色档案征集过程中,着力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建立了专门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图片、史记资料、学士论文等,  相似文献   

10.
刘倩倩 《档案》2014,(6):13-17
20世纪以来,我国各地相继发现了大量地方档案文献遗存,其价值也在抢救、整理、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被重新认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但截至目前,国内学者只是就其中某一种或几种文献进行研究,而国外学者一般是结合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利用其为自己的研究服务,迄今尚未见有以我国"地方档案文献遗存"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研究。因此,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可以为拓展其研究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段华梅 《山西档案》2021,(2):104-108
开展档案治理,对创新水电档案工作,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推进水电企业工作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小湾电厂档案工作为例,分析水电档案工作中存在问题,从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利用档案资源为电厂经营决策、技术攻关、项目改造和安全生产等服务方面,探讨其档案工作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档案学核心期刊中244篇档案社会记忆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及双聚类分析,可以直观、科学地反映我国档案社会记忆研究的发展状况。我国档案社会记忆研究目前已趋于成熟发展阶段,研究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后保管时代档案社会记忆价值构建、档案记忆和权力与身份认同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边缘弱势群体的档案记忆、数字档案记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等方面。建议在档案社会记忆范式构建期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深度,将档案社会记忆的学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发挥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导和发展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许臻  颜祥林 《山西档案》2021,(1):173-180
为了揭示我国电子档案研究的主题分布,从电子档案管理流程视角切入,以电子档案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对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环境、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处置和电子档案的利用等四个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研究较多关注文件和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新型电子文件的归档可行性、单套制归档、存储、备份和关联利用的问题,但其基础设施、编目、著录、鉴定与销毁等研究问题受关注较少,同时,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在电子档案中的应用以及资源的社会化开发、交互推送服务等新型开发利用模式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通过对美国8所常青藤高校在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管理规范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内容构成与基本特征,为我国高校个人数字存档的规范建设和实践探索提供参照。研究以个人数字数据为内容对象的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管理规范,有利于推动个人数字存档信息合理合法的采集与利用,有利于提升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管理水平,最终促进个人数字存档信息成为未来开展数字人文研究一项不可或缺的珍贵社会文化资源。[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以美国8所常青藤高校为例,对其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管理规范进行调研与剖析,梳理目前高校管理规范中关于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主体类别、内容形式和管理行为。[结果/结论] 在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类型与边界范围上,所调研的8所高校依据个人数字数据的隐私级别划分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所制订的管理规范确保了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规范操作、良好管理和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15.
档案新馆布展是一个系统完整、复杂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文章对我国档案新馆布展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档案布展人员在积极争取馆房规划建设、档案接收征集、档案信息化、档案保护、档案编研等馆内相关部门支持,建立共赢机制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寻求档案馆际间,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展览公司、宣传部门及展览"受众群体"之间的长期合作,建立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以提高档案展览质量,使展览在更广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帅 《档案学通讯》2012,(3):101-104
在转型期的我国,司法档案管理也在改革与转型。在转型中,司法档案及其管理遭遇了困境,包括相关法规滞后、档案管理压力加大、管理模式不科学等等。作为司法档案主管机关,应当从软硬件、队伍建设、特殊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等多方面着手,引领其走出困境,健康发展。司法档案信息一体化,是目前司法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徐彤阳  尹凯 《档案学研究》2018,32(5):107-111
数码照片档案作为数字档案资源中极具特色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研究是数字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码照片档案真伪鉴定方法,构建了数码照片档案真实性鉴定流程,并对采用计算机技术鉴定数码照片档案真实性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数码照片档案的真实性鉴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今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档案界对档案定义一般采用“属+种差”的逻辑形式,因而揭示档案本质、确定档案属种就成为档案定义的根本问题。档案记忆理论认为,档案是记忆的物质形态。档案以自身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和逻辑结构的客观优势,成为人类自觉建构的外脑记忆的典型形式。作为用来建构原始记忆的历史文件,档案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档案实体,在逻辑关系上表现为记录和再现两个维度。以档案实体为基点,沿时空维度,向后回溯是档案记录关系维度,在档案记录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记忆的历史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客体;向前表述是档案再现关系维度,在档案再现关系的另一端是档案客体加以证明的回忆事实,这是档案记忆的证体。在这种逻辑结构中,档案实体即档案本身是档案“二维”逻辑关系和档案“三重要素”的物质载体。档案现象的实质就是以“二维”逻辑关系,凝聚“三重要素”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ormation of the queer archives in Finland. In Finland, the close links between the civil society and the state affect the archiving of social movements’ history. One of the publicly funded private central archives, the Labour Archives (Työväen Arkisto), has taken responsibility of preserving the documents of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GBT) past. This includes documents of activism and associations as well as personal archives and narrative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position of the Finnish LGBT collection within the Finnish archival sector and evaluates it in the light of archival theory. The Finnish model of queer archives offers an example of preserving queer pasts in a social history archive that is neither strictly a mainstream archival institution nor an independent activist archive.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queer history and the need to find sources telling about queer lives and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archival institutions and archival science in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queer pasts. The article reflects also how the archival policies and archival practices affect which pasts are officially remembered and which are forgotten.  相似文献   

20.
数字环境下档案信息用户需求呈现出新特点,如何根据新的需求进行数字档案的开发利用,重视和完善档案信息用户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拟就现阶段档案用户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给予一定的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对当前档案用户研究的推进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