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美高校"足篮排"体育竞赛的开展状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在竞赛管理制度体系、赛事分级系统、竞赛资源等层面中、美高校"足篮排"竞赛之间存在着"共性";在运动员、教练员和赛事运作等层面中、美高校"足篮排"竞赛存在着"个性".参照美国高校"足篮排"体育竞赛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足篮排"体育竞赛发展得出一些启示:加强对我国高校"足篮排"校园文化推广;扩大我国高校"足篮排"体育竞赛规模;完善我国高校"足篮排"体育竞赛人才培养体系;革新我国高校"足篮排"训练指导思想;拓展我国高校"足篮排"体育竞赛的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当前我国竞赛表演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为分析基点,从新时代体育服务业集聚发展和优化升级的视角出发,较为系统地探究了区域体育竞赛表演业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动因和趋势,分析了当前广州市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产业类型、结构与布局、经验与问题,结合美国都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实例,指出了借助国家和省市三级政府在体育竞赛表演业要素聚集和流动方面的政策优势,实现都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源体系优化与创新发展,为做大做强区域体育竞赛表演业,从根本上实现城市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赛事的内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别对广义“体育竞赛”、狭义“体育竞赛”、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赛事”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将“体育竞赛表演业”与“体育赛事”的内涵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在我国当前体育新闻传播视野下对“体育赛事”内涵的误导,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方体育竞赛表演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文化系统,既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也呈现出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互动.从西方文化的本体发展来看,体育竞赛表演的商品化确立,以及民族国家将大型体育竞赛演变为其综合实力展示舞台,共同构筑了竞赛表演的文化根基;身份认同与公平参与成为西方体育竞赛表演的基本文化表达;自我解放与英雄梦想构筑起西方体育竞赛表演的文化立场;更高、更快、更强所体现出的竞争精神与超越精神成为西方体育竞赛表演的文化归依.因此,对西方体育竞赛表演的研究,可以提高我国体育竞赛进一步市场化、产业化,有利于我国一些优秀体育竞赛项目进一步融入到世界大竞赛体系当中,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顺应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转向,研究基于当下我国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消费市场发展的现状,从供需两侧提出我国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特征,并深入探究该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该消费市场在供给层面面临着多轨职业体育竞赛产品竞争下服务供给存在差异性,供应机制不健全,消费市场培育具有复杂性等问题。需求层面面临着消费群体多元需求无法满足、群体规模较小、黏性不足等问题。对此,研究提出我国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应完善我国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消费市场运行机制; 创新职业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商业运营模式;建立职业体育赛事产品价值认同传输机制,创造符合消费者多元需求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6.
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置身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场域中,应构建其自身发展的双循环体系。理想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从产业生态角度分析,双循环体系主要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关联层和国际层等4大维度,面对理想的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目标,当前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存在要素不畅、供需不优、融合不深、支撑欠佳、贸易赤字等不足,处在高端外循环、低端内循环的层次。应优化供需、畅通要素,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核心层升级;创新引领、深化融合,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外围层拓展;优化保障、培育市场,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关联层改善;深化开放、协同内外,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国际层跨越,通过4个维度的跨越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高质量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结合文化学相关理论对"花环龙"的起源、表演风格、艺术特点、传承与发展等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花环龙"起源与祭祀有关,源于需要;"花环龙"表演凸显"圆文化"风格,表演艺术突出"合和文化"特征,其制作融入了"阴阳五行文化";"花环龙"以客家儿女为参与群体,以祭祀、拜师授徒等多种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自身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是"花环龙"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族主义崛起、逆全球化态势显现和国内市场市场规模扩大和支持条件提升的多元因素下,我国提出了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既是对世界形势的有力回应,更是我国自身发展阶段的必然趋势。本研究对双循环经济格局下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变化与应对进行了探索,结合已有研究和专家访谈认为体育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核心层、外围层、关联层和国际层四个维度,双循环经济格局下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产业生态系统面临着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的变化。国际层面:国际体育组织从势强走向式微,赛事之锚奥运的引擎作用下降;各国从开放办赛走向封闭自保,众多国际体育赛事品牌价值下降;体育竞赛表演国际化动力从强劲转向衰弱,主要要素具有重配诉求。国内方面:体育放管服改革促进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核心层强劲,体育融合发展探索为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外围层增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促竞赛表演业生态系统关联层优化。面对产业生态系统的变化,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应在国内循环、国际循环和助力双循上下功夫,具体来讲应完善国内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国际体育竞赛表演要素,用好国际“外循环”;发挥体育竞赛表演战略价值,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似文献   

9.
场馆与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相互配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场馆与学校的双赢.本文充分肯定了馆校合作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馆校合作的发展与经验,并以中国科技馆为例,具体阐释了科技馆资源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三个方面如何服务于学校教育,学校如何利用科技馆资源在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开展适合的教育活动,并介绍了科技馆助力学校教育的拓展与提高方面所做的努力.展示并分析了"馆本课程""教育活动指南""开学第一课"和"创新人才培养"等馆校合作项目,希望对促进馆校合作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专家调查法和因素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上海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上海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理论模型、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为科学准确评价上海市体育竞赛表演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