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以对现实人的本质的肯定,对儿童具有自主学习、发展、创造需要与潜能的肯定为前提和起点,构成了它的科学基石;以"不教",也即使学生养成自主全面发展,能够离开教者、超越教者,终身自学、创新实践的现代中国人为目的和价值,构成了它的核心理念;以"为了不教"之"教",也即科学、生动、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自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为方法和路径,构成了它的实践智慧;以教师自觉追求"教是为了不教",成为自我教育者和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终身自学的"善教者""教育家"为关键和保证,构成了它的主体精神。这四个方面科学内涵整体联系、辩证统一,由此使"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发展中原创的既富有哲学意蕴又充满实践智慧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1 不教是为了教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即"教师不教"?"不教"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问题. "不教"不等于撒手不管,不等于"放羊","不教"的目的是"为了教".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41):91-92
如果将灌输式教育比喻为"给",将学生自主学习比作为"取",那么,很显然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来看,学生自己"取"要远比教师"给"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所以,立足于"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理念笔者非常认真地展开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策略分析,希望可以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领域更好、更快发展。以下笔者就来结合自身教学的数学学科,谈谈如何落实"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确实,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最多不过是十几年,然而学生在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工作、学习、生活,却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最有效的数学课堂的"教"自然应当着眼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不需要教"这一落脚点上,但似乎很少有人考虑它的逆命题,即"为了不需要教",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教?否则,  相似文献   

5.
<正>"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句名言。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诱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学的本领。基于"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其根本出发点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样的课堂,体现出来的生命律动,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和生命的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著名的教育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给人最大的启发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很重要。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庭里的教育,教育者都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自主做一切事情的好习惯。为了将来"不教而教"不仅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现实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不教而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高质量完成的重要的教育任务。一、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改实施以来,灌输式教学逐渐被"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很大提升。受中考、高考等传统评价方式的制约,以外在驱动、简单记忆、重复描述、机械训练等为主要形式的浅层学习的弊端并没有得到根本变革。针对这一情况,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思想与当代深度学习理论有机结合,使传统的本土教育思想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而发展,立足"自主"和"深度",让"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8.
贾剑峰 《教书育人》2011,(20):31-33
教为了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最终是让你知道如何学习,达到不用教自己就能自学的目的。"既然,教是为了不教,教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学,而学生又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因此,教与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结伴前行的。但反思  相似文献   

9.
<正>张家口市宣化区新兴街小学一直在生本教育的教改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为学校生本教育开创了新的实践空间。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hǎo)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方法论要求: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笔者以  相似文献   

10.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儿童中心论"。他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倡导"学为中心"。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改变先教后学的传统方法,树立"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苏州市新一轮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黄桥实验小学基于不断推进苏州市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实践和思考,积极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导结合"的教学策略",不断探索、创新,致力打造"减负增效"、"自主学习"的生本数学高效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学前引导,学中辅导,学后督导;注重因人施教,自我反思,课外延伸的指导,在实践中对"教是为了不教"的生本数学课堂"有了新的体悟和感受。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日趋终生化的今天,学会学习是每个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目标,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教学的要义所在。为此,就要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教是为了不教"思想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互相契合,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把"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周扬  陈翠萍 《考试周刊》2015,(37):122-123
新课程观下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不能丧失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有选择性地实施"教",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同时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当把"教"与"不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校有限的学习接触无限的信息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2月7日,在国务院的第一会议室,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说了这么一段话:学校工作要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温家宝对他们的意见十分赞成.他说,素质教育可以用6个字概括——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教育思想.这一句由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时至今日,依然符合现代教育形势的教育理论.温家宝将素质教育用"教是为了不教"这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养成预习习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指引方向;培养学习兴趣,学生的语文学习定会事半功倍;尊重欣赏学生,为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能力等,是当下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所追求的东西,现在也更为教师们所重视。在平时的劳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叶圣陶教育思想,力求在教师的帮助指导("扶")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放"),最终使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能够形成并不断发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亚静 《学周刊C版》2013,(21):102-10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线索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的最佳境界是为了不教,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与"学"的关系问题的探讨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就必然能在传统教学程式上有所突破。为了理顺教  相似文献   

20.
<正>"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立足于教,指向不教,是一种教育的理想境界。叶圣陶认为,读书是要让学生知道"已往",为"未来"做准备。那怎样才能使读书跟人发生关系,要怎样读书才能引导学生为未来做准备?由此,教师要询问:教科书里的材料是不是切合人生?是不是为未来做准备所必要的?离开了教科书,是不是别无教授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