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有的人通过研究,提出“新闻学是事学”的观点.这些问题都可以讨论.但是,有一点是实践的常理:无论是写事或写人的新闻报道,或者是思想评论,都离不开对人和人群的采访.新闻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好,都总要反映人的思想观念、感情风貌,又都是为人——读者服务的. 人是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社会,无所谓生活,无所谓社会主义,也无所谓文学和新闻报道. 关心人,热爱人,应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在各类采访中,报道人物,历来为中外新闻工作者所重视.人物采访做得好,又写出好的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产生的社会影响将是非凡的.优秀的人物报道具有示范性强、亲近感浓、思想感染力强等特点.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是文学的一种,文学即人学。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写新闻即是在写人,消息也好,通讯也罢,因方式手法的不同,表现人物的方式也就各异。有些人物是正面表现,有些人物隐藏在事件的背后,或明线或暗线,无论哪种表现形式,只要认真阅读思考,都会发现人的影子在其中,也即是说,新闻作品都是在写人物。说到写人,创作了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的《史记》的司马迁,溶新闻和文学于一体,是人物写作方面的集大成者。《史记》人物性格鲜明,人物语言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一些描写内幕、秘闻之类的书刊很受青睐。本刊最近对此类书刊作了一点粗略的了解和分析,感到这类书刊需要健康发展。目前市场上畅销的所谓“内幕”书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写人物为主的,一类是以写事件为主的。写人物的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1.写毛泽东等革命领袖人物的,其中以写毛泽东同志的为多。仅作者权延赤1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林帆同志,提出了新闻是“事学”的新观点.他说,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新闻是“事学”。因为新闻主要是写事,报道典型事件;即使是人物新闻,还是因事及人,离不开大量事迹。他从渊源、界说、时新、真实、体式五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渊源:“新闻即史”,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将来的历史,不同仅在“时差”.史和率分不开,新闻和事也分不开.总起来看,渊源有二.从记事的事态与时态的联系,情报——新闻——历史三者联系成一线估计到将要发生的事苗或未便立即报道的,属情报;已发生并及时报道的时事,即新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有些领域已对“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认真予以总结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或有重大贡献人物时,为什么首先集中研究孔子,毛泽东同志为什么提出从孔夫子开始研究?翻开中国的历史,人们发现,孔子以前的尧舜禹汤,即使到了文武周公,可供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写的信大都是经过秘书室登记后发出的。为了保存毛泽东的手稿,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指定办信的同志将毛泽东写的信全文抄录一份以后,再发出支。有一次办信的同志将毛动东亲自封口的一封信也拆开来抄录了。止巧毛泽东把这封信拿回去修改,拆信的事被他发现了,他很  相似文献   

7.
大凡初学写作者,每当提起笔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面对复杂纷繁的大千世界,哪些人或事可以成为小不说的素材?有些作者看到一点就写,结果使小小说变成好人好事的表扬稿;而有些把时间跨度拉得太长,人物写得太多,又失去了小小说的特点.那么写小小说,正确的选材标准应该是  相似文献   

8.
话说文风     
甲:我已多次听人说起现在有些著作的文风问题,这方面的批评文章也见过一些。大家的意思无非是要求把文章写得清通一点。有个朋友说,他对那种似乎存心不让人看明白的著作,往往只看几段或几页就放在一边了。由此他认为,文风问题不解决,很影响人们看书(特别是学术著作)的帜极性。文章写得清通一点,显然有利于扩大著作的影响,这对作者是有利的,何乐而不为呢?乙:我想事情并不这样简单。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大力“反对党八股”,“党八股”也是一种文风,然而毛泽东同志却把它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联系起来,说是这二者的“…  相似文献   

9.
提出写字的问题,倒不是希望大家都成为王羲之,也不是提倡像前清的老秀才那样,一个字写半天,而是主张把字写端正,写清楚。我们写字,多半是叫别人看的。如果字迹写得潦草难认,模模糊糊,不但别人看不懂,就连自己过些时候都辨不得真面目,这实在是一桩罪过,不但害己,而且害人。很可惜,在我们新闻工作者当中,并不是所有拿笔杆的同志都注意这件事。有些人提起笔来,真是信笔一挥,“龙蛇飞舞”,潦草得让人看了头  相似文献   

10.
1937年,我在延安的窑洞里见到了毛泽东,后来,根据我自己在中国历史关键时刻对毛泽东的几次采访以及对其他革命领袖的采访,我写作了好几本书。如今,我是认识他并竭力记载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几个健在的外国人之一。 几年前,我开列了一个名单,并写过一首诗,赞颂了历史上九位最值得敬仰的人物,其中有埃及的拉姆塞斯二世、法国的沙勒曼及美国的乔治·华盛顿。我把毛泽东也写了进去。为什么呢? 毛泽东之所以举足轻重,是由于他当时在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以及古老的宗法思想。中国农村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都具有这种思想。而毛泽东是改变这种思想的唯一的中国人。毛泽东的确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内地的年轻士兵,听从毛泽东的指挥,理解他所说的一切。他们愿意跟随他,  相似文献   

11.
我曾不止一次地听人说,现在的人物稿子没看头儿,千篇一律,“见事不见人”。一位编辑甚至表示,有的人物通讯读到一半,除了一大堆荣誉和头衔之外还弄不清这人是男是女。不错,写人是要写事的,但写事最终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的性格、思想、行为、习惯、特征等等。这样人才不会被“事”所淹没,才能立得起、站得住,才能“活”起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似  相似文献   

12.
写人。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并不是说不要写人;相反,不但要写人,而且要把人写好,写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这是优秀的事件通讯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人干的,每一件具体事情都是和具体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就没有事,没有人也就无所谓社会了。“事因人而生,人以事而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新闻报道,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在社会大舞台上所展现的形形色色的活动的反映。做为新闻报道主要体裁之一的通讯,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真实地再现人的活动和灵魂,而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新闻报道中的“以人为本”。 这样说,都要写人,是不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就没有区别了呢?区别仍然有,而且是明显的。人物通讯中的“人”,一般一篇(或连续报道中的若干篇)只写一个主要人物,以这个主要人物为主线,贯彻始终,统领全文。人物通讯中当然也要写  相似文献   

13.
有些刚迈进新闻单位的同志。不知内参怎么写,甚至有些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也未写过篇内参。究其原因,一是有的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内参列入记者编辑工作任务;二是有些人不愿写或不会写内参。下面结合工作体会谈谈内参采写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文风问题,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们现在来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有没有“马克思主义文风”这样的提法?好象没有人公开反对这样的提法,可是有些人谈文风不涉及或者不大涉及这个问题,他的态度如何,很难捉摸。所以尽管没有人公开反对,甚至不少人已经使用了这样的提法,我们还是要引证毛泽东同志的一段  相似文献   

15.
如何写短文章,这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古人写文章讲究言简意赅,文约事丰。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不是抽象的,正是一个个具体人的经历,构成一个民族的历史。《雪域高原格桑花》录了50篇人物纪实,记录的人物从著名的学者、艺术家、将军到基层干部和普通的农民。应该说如何让听众去了解、认识这些生活在西藏的人们,着实让记者下了一番工夫。以事写人,以人托事,人物纪实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记者通过对一个个人物真实、生动、细腻的刻画,给世人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西藏。怎样才能将这些特定的形象写得生动、有吸引力呢?系列报道《雪域高原格桑花》,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借鉴。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反“围剿”中,毛泽东制定了“放开两手,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应该说,这是一个深谋远虑,稳妥可靠的战略方针。可它却没有被江西省委所接受,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事实,竟然提出了“打到南昌去”的口号。省委里有些人还干出欺骗群众、散发传单、发表告同志和民众书的事来。他们写出“反毛,拥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的大标语。在告民众书中更是恶毒地说,“党内大难已经到了,毛泽东叛变投敌了”。有人还模仿毛泽东笔迹写了一封严重挑拨一三军团关系的信。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报刊上各种人物专访难以计数,而其中影星、歌星的访问记尤为令人瞩目。写一写这些“星”们的奋斗史,本来是个好主意,可惜现在有些人追“星”成风,写得滥了、俗了。一是翻来复去翻烧饼、炒冷饭,那星刚一出现,可能光芒闪闪,只是以后没有什么大长进,但笔杆子们不罢休,还是一个劲地写,令读者乏味。二是写得空泛俗气,捧捧场而已,不少人物专访给人编个履历  相似文献   

19.
在某报举办的记者、通讯员培训班结业考试中,有一道题是给一条消息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介文章.参加考试的同志,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写.考试结果,在近50份考卷中,只有几份得了优,其余大多数是良好和及格.考试之后,有些同志问:什么是评介性稿件?为什么要写评介性稿件?如何才能写好评介性稿件?我就这些同志提出的问题,结合考卷中存在的缺点,联系自己撰写评介性稿件的体会,谈如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人物新闻的主角是人。可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人物新闻的主角呢?记住“人因事显,事因人生”八字诀,对写人物新闻是有益的。形形色色的事情都是人做的。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以去做;同一个人也可以做不同的事。这样就有了生活中的种种似乎矛盾的现象,也构成了生活中色彩斑斓的画面。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做出了与众不同的事,有异于常人;一个有身份的人。干着似乎不符合其身份的事,有悖于常理。因为他们的对比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