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颖 《中国德育》2008,(7):82-83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四卷本教育随笔(《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情趣与艺术》)是他和中小学教师一道分享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对教育的感悟和理解的成果。“教师的教育学”也就因此成为其教育学思想的鲜明标志。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决定每年撰写、出版一部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现如今,已经出版了《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创新》(2000)《90年代后半期的教育财政与教育财政体制》(2001)《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2004)三个报告,基本上形成了“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丛书系列。  相似文献   

3.
顾明远 《新教师》2023,(3):12-13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顾明远先生,是一名“九零后”的“教育老兵”,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教育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先生,被称为当代中国教育学界“泰斗”。今年,我们有幸请到他为《新教师》开设“明远谈教育”专栏,顾老将通过他朴实的文字,以及他在各类教育论坛上的演讲,为我们展示他的现代教育思想,这对我们一线教师将是莫大的幸事。  相似文献   

4.
《学科教育》2014,(4):128-128
信息化时代,教育期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促进信息化时代首都教育期刊编辑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所属《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教育学报》编辑部、《教师教育研究》编辑部、《中国教师》杂志社共同发起首都教育期刊编辑论坛之“教育期刊信息化建设”专题研讨会,2014年7月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在京的20多家教育期刊以及信息化建设支持单位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14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与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联合举办了以“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来自国务院发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小城镇发展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学,《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师》、《中国政协报》、《经济要参》等新闻媒体的记与中央  相似文献   

6.
“三讲”“两练”和“教师下水”我是这样讲《写作》课的牛殿庆做为一名青年写作教师,七年来在教学实践和创作实践以及在对写作学研究新成果的大量吸收的过程中,还有对写作学界前人的实践成果的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认定了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是...  相似文献   

7.
邹亚琴  瑛子 《江西教育》2003,(11):31-31
列·符·赞可夫(1901—1977)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普通教育学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他先后发表了教育理论专著150余种,其中《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在苏联被誉为教师必备书。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他通过教学实验完整地提出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理论,构建了“实验教学论体系”。他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确切的论证,并对如何创设最佳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一般发展,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和教师的谈话》是以较通俗的形式,解释和宣传他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夏丐尊(1886~1946)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曾长期担任中学“国文”教师,其深厚的学识与高尚的人品为学生所景仰。从20年代末开始,他担任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并主持《中学生》杂志编务,编书著文,成为当时青年公认的良师益友。夏丐尊语文教育方面著述颇丰,主要有《文章作法》(与刘薰宇合著)、《文艺论ABC》,与叶圣陶合著的《文心》、《阅读与写作》、《文章讲话》,与叶圣陶等合编的《开明函授学校讲义》、《开明国文讲义》、《国文百八课》、《初中国文教本》等,以及大量的论文。他的有关写作教学的论著和见解,对我国现代写作教学的创立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作法》一书堪称现代写作教学训练教材的奠基之作。《文心》一书,曾被日本《新中国事典》赞为“在国语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的著作。由于他对传统和现代的写作和写作教学思想有着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且熟悉中学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这使他的写作著述能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炉,体现了精要、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是中国教师熟知的一位享誉世界的乌克兰教育家,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帕夫雷什中学》是深受广大一线教师喜爱的教育经典著作.2017年11月25日,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主办的2017年明远教育论坛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举行.在论坛中,来自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基之女O?B苏霍姆林斯卡娅女士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进行了一场高端对话,为教师们奉上了一场思想盛宴.担任本次对话的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滕珺副教授,担任对话现场翻译的是全国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肖甦教授.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曾于1981年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一著名论点。1982年,又在他主编的中师《教育学》教材重提了这一观点。之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策三、裴娣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道俊、郭文安等纷纷撰文,进行有关主体教育的理论探讨。同时,在基础教育界,各地涌现出诸如“愉快教育”、“尝试教育”、“情景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六步教学法”、“数学教学辅导”等等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主体教育的探索相继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十余年来,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陈建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家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全国妇联“与你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示范传播工程”首席指导。主要著作有《家教新主张》《、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父性教育四堂必修课》《、教育哲学对话》《、新教育:为学习服务》《、学习化中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韩婧 《数学教学通讯》2023,(32):28-30+59
“教育三段论”是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把个体智力发展节奏分为浪漫、精确与综合运用三个阶段,体现了基于个体智力发展特征的进阶规律.以教育节奏论为理论基础对中学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进行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感受、获得、应用概念,实现有效概念教学.在教学中运用该理论时,教师还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灵活处理各个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黎锦熙(1890-1978),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活动,涉足了诸多领域,多有建树,是我国20世纪学术界名的学和教授。在语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他也成就卓。他是20世纪初“白话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主要倡导,在推行“国语统一”和“言一致”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语教学论方面的代表作有《新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以下简称《国语》)和《新国教学法》(195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初版,  相似文献   

14.
王志福,五十六,七年纪,华发满头,神态钁铄,声如洪钟,善于言辞。他没正正规规地进过高等学府,“大跃进”的年头使他过早地“跃”进了工作岗位,当了一位在当时颇受青眯的人民教师。三十五年如一日,也对教师工作一往情深。在学历上虽然吃些亏,可并不妨碍他教育科研上的进取,他写作了《学校在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收入国家教委主编的《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一书,他的《谈教师课堂教学劳动的基  相似文献   

15.
继2001年本刊发表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当时署名“群言”)一文后,本期我们又发表他的《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一文。两篇文章,都是钱教授参与中国新语文教育建设的实践,一边躬行、一边思考的文字记录,是一位现代知识分子深切关注中国语文教育、关注基础教育、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的情感结晶,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对语文教育理论理性思考的学术文本。写作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地位非常,它是一杆标尺,最能衡量和检验语文教育的成效。写作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关于写作教育的阐述,杂多纷繁,异彩纷呈。即使今天,写作与写作教育,仍然是一个几乎人人关注的持续的热点。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还很少把写作教育(尤其基础教育中对少年儿童的写作教育),放在人类社会的“现代”意义上,去认识,去观照,去把握;还极少把写作教育放在“立人”的高度,去理解,去考察,去实施。时常,我们把写作当成了一种技法,当成了一种调遣语言文字的纯粹技能,一种才华炫示;有时,又当成了一种言不由衷、言不及义的“伪圣化”表白。写作教育,快要异化成了一种纯粹的技术操练,它已与精神无涉。本文正是从“现代”意义,从“立人”高度,对古老而悠久的写作教育,进行重新省察。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作者提出的几个核心概念,“对话:一种生命运动”,“发现:生命的开发与提升”,“写作状态与师生的生命互动”,“儿童情趣写作”,“少年率性写作”,“公民自由写作”,都紧紧扣住“现代”“立人”这四个灼灼大字。这,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当今中小学写作教育理念与实践,异常活跃,确亦不乏精彩,作者非专门从事中小学教育研究,对此的体察,还难说全面,但这是难免的。愿本文能像《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那样,引起语文教育内外的人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它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融合性课程:笔者在调研指导中发现,由于对综合性学习缺乏了解,面对这样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或轻视其教育价值,无视它的存在,对综合性学习置之不理,或不知如何应对,或不能充分实现综台性学习的课程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德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国际培训》于2004年9月16日至9月2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院举行。此次培训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民教授主持研究的全屋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缘起、国际比较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基本概念框架建立研究》(课题批准号:DGBC010605)和德国BLK-21项目  相似文献   

18.
一代教育巨匠、语文教育界享誉最盛的大师叶圣陶先生,以他深厚的创作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言简意赅的“需要和诚实”教学理论,为写作教学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需要和诚实”写作教学理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一种涵盖了从学生为什么写、怎么写,到教师如何命题、如何引导,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生本位”写作教学观。在这里,就这一经典写作教学理论做简要释析,与同行共享;将自身教学实践心得,与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育》2014,(2):119-119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14年2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中国教育报》联合举办了“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座谈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中国教育报》总编辑兼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翟博,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孟繁华,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  相似文献   

20.
孙昕 《中国教师》2024,(2):7-10
<正>教育期刊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是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推动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平台。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在这一伟大进程和发展框架中,包括《中国教师》在内的基础教育期刊,在推动基础教育理论创新、服务基础教育实践方面肩负着新的重大使命。《中国教师》是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以下简称“北师大出版集团”)出版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的综合性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