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全新课程模式,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主要是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课程。它强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由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非正式学习是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关注非正式环境中学习的多元化情境和身份认同,聚焦于博物馆中的科学学习研究,技术中介的非正式学习等内容。本文就其中有关非正式学习领域的专题进行评述并从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几个方面提出启示。希望国内读者能从本文及其参考文献中获知有关非正式学习领域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新课程计划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以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的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央电教馆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立项《网络环境下探索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对网络环境下中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建立和开展进行探索和反思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普通中学课程计划,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相似文献   

11.
学习科学新进展系列文章分别从学习科学的发展史、主要的八个研究领域、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等方面,系统地报道了国外学习科学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文章首先对已发表的系列文章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对近年来学习科学研究的项目与成就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科学研究的典型特色以及面临的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变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学习科学、学习分析等领域的发展,学习设计也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正在成为国际教育技术领域的新研究热点,需要从更多更新的视角看待和研究。本文以“2019学习设计、技术与学习科学国际研讨会”为抓手,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研讨会内容及国内外代表性学者和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提炼了当前国内外学习设计、技术与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还提出要从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证据、新的方法等视角看待学习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认知神经科学是从脑神经的层面对认知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关注感知觉、选择性注意、记忆、语言、情绪和意识等的神经机制。本文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的产生、发展、学科建设情况以及部分知名学者,并对其定义、特点、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行了讨论;同时还介绍了该领域的一个知名研究机构———卓越学习中心的概况、六个在研项目、三个主要的合作实验室和学术成就;最后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的三个新近研究,并对该学科与教育的关系及其发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它从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入手,有着深刻而精辟的论述。《学记》现已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并备受重视。但对于《学记》本身的认识,却知之甚少。本文就将以考证《学记》的作者与年代为出发点,对《学记》与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一番解释。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CNKI中检索到的研究移动学习的硕博学位论文从申请时间、论文数量、研究内容、所学专业几个纬度进行统计分析,梳理移动学习在硕博层次研究发展的过程,揭示硕博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心和研究空白,找出相关研究的专业分布规律,并分析不同专业对其关注点、研究视角的异同。最后,在分析和总结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五点关于移动学习研究的建议,以期为移动学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年会,4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市召开。在本次年会中,涉及了"教学技术"、"学习科学"、"非正式学习环境中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技术.教学.认知.学习"、"虚拟学习环境应用研究"、"技术作为教学变革的代理"、"在线教与学"八个有关教育技术的专题,通过评述并结合AERA2009、2010、2011年会的情况,全面梳理、总结了近几年AERA年会所体现出来的国外研究特点、热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17.
Much of the work in the Learning Sciences and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ed Learning communities have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and designing for learning in collaborative spaces. This work utilizes methods such as Interaction Analysis and has attended to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timescales of learning. It has redefined ideas about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and how they are acquired, thus providing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the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However, we have not in the same way advanced our knowledge of teacher lear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eacher learning in in collabora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D) environments is still quite thi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how utilizing methods from Interaction Analysis, in particular, can offer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 of teacher learning in these contexts. We illustrate how adopting a lens that shifts away from asking whether teachers are progressing toward a researcher-defined goal, toward one that asks how learning occurs in the moments of interaction, and the meaning it has for participants as they work to achieve PD goals, has the potential to shed new light on learning in teacher PD.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移动学习领域的相关分析和讨论可以说是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在移动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势必会带来些问题与争论。针对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方面进行相关的反思和探究,以便更为有效地促进移动学习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移动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移动学习的定义、移动学习的理论、移动学习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移动学习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并对移动学习的前沿技术应用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Us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democratic and civic engagement learning outcomes of a campus protest.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built on the ideas outlined in Learning Reconsidered (Keeling 2004) and modeled in its pragmatic follow-up, Learning Reconsidered 2 (Keeling 2006). Results suggest student and campus administrator actions during a campus protest support democratic aims,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digital age democracy. Recommendations for campus educators are included. This study extends previous discussion on activism’s journey from detrimental to developmental (Astin 1999; Chambers & Phelps 1993; Hamrick 1998; Hunter 1988) by mapp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protestor and university and by incorporating new forms of activism. J. Patrick Biddix  received his Ph.D.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Policy Studies with speci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 He is currently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the Department of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Technology at Valdosta State University. His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llege student uses of technology outside the classroom, career pathways in student affairs,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Patricia A. Somers  received her Ph.D.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with speci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She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gher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Her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ollege access, student persistence, student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wo-year colleges. Joseph L. Polman  received his Ph.D. in Learning Sciences from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He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Divis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 His primary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inquiry-based learning involving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as tools, viewed from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