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入新世纪以来,<日晷之影>已经是赵丽宏继<艺术人生--新千年日记>、<唯美之舞>之后的第三本散文集了,这长长短短一百来篇文章以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中的文字,大多是第一次编选入集,所以可以问心无愧地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一本新书."拜读或者说翻读了<日晷之影>的我,心内涌起的依然是二十多年之前初读赵丽宏散文作品时感觉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收藏签名本     
青灯黄卷,翻阅的都是作家朋友们热忱相赠的签名本。于今再次读来,仍绕有兴味。渐渐读出往日清晰的回忆,也读出了一丝丝的温馨。赠我签名本的作家中,最多的要数赵丽宏了。他几乎是出一本馈赠一本,送得我真不好意思了。我知道,大多数作家都是自己掏钱买书来送人的。看赵丽宏的签名,硬笔书法一如他的美文,富有节奏和韵律,并且一丝不苟。曾看过一篇叫《温情》的短文,写的是赵丽宏,极传神。而从赵丽宏聊聊数字的笔迹中,我也看出了他的敦厚和耐心。字如其人,这确是一个“不将牢骚发到稿子上去”的真诚作家。陈村兄好多年不写长篇了。…  相似文献   

3.
《拳拳亲情》丛书第一辑4本终于出版了。它们是:肖复兴的《父亲手记》、陆星儿的《我是母亲》、斯妤的《大眼睛,小眼睛》和赵丽宏的《舔犊情》。当我手捧这4本装帧清新的书籍,读着这4位散文名家用爱心和真情写就的文字时,我这个初为人父者的心,不禁流淌出许多脉脉深情和点点共鸣。  相似文献   

4.
捧读近几期《新闻战线》,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这本杂志变得亲切耐读了。认真地把大部分文章读完,感觉获益良多。于是,我把这种明显的变化总结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鲜活。无论是从《新闻战线》的装帧设计上,还是从每期所刊登的文章内容上都有这一明显的特点。实际上,鲜活也是专业性期刊巩固和发展它的读者群的要点之一。以《新闻战线》第三期为例,重点栏目《前沿关注》做得跟抓新闻的“活鱼”似的。抓住业界前沿热点,推出了“我们怎样抓‘热点’”的选题,契合了业内关注之所求,读之既解难又解渴。还有如《什么是今天的好新闻──2…  相似文献   

5.
如今新闻从业人员出书、编书,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而浏览了朱有华(《人民前线》报社总编室主任)新近出版的典型报道作品选《放歌星辰》,脑子里却闪出了本文这个题目。新闻界频频出书,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堪喜堪忧,情况不一,各人的感觉也难以一致。这里我只是想说,有华的这本书表明,他看重文人、走向文人、走进了文人行列。这是我的感觉;他自己怎么想、是何感觉,我不知道,也不必问他。范匡夫、“红三连”、嵇琪和他的母亲嵇蓉珍……书中群星灿烂,气象万千。作者诗意地说:“我的思绪的翅膀在走过的路上扑腾。”(《自序》)这…  相似文献   

6.
余杰 《新闻前哨》2012,(10):19-19
3月1日,我进入《楚天金报》深度部学习。在这里的日子,可以说是我今后一生受用不尽、实实在在的宝贵财富。每当我打开署有自己名字的那一张张《楚天金报》,报纸上眼睛看不见心里却知道的修改痕迹,就像我身上烙下金报人的“印记”一样真切可见。同时,也真真切切展现出我这3个月来走过的每一步。《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首届新闻干部研修班带给我的最大感触。“淘金”一:博学之——收获研修期间,集团领导和新闻大家们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将新闻策划、写作方法、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如何做一个有观点的记者等知识娓娓道来,聆听之后,如醍醐灌顶。老师们讲的新闻报道“抓题材要恪守新、奇、特、独,做稿子要讲求精、准、狠、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是要求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平时要多观察  相似文献   

7.
黄集伟的那话儿——“语词笔记”之第四卷《冒犯之美》又上市了。“语词笔记”记录社会流行语汇,每年一本(前三年出了《请读我唇》、《媚俗通行证》和《非常猎艳》三本),越做名气越大,逐渐成了一个品牌——一本色彩鲜明的个人年鉴。 所谓“语词笔记”,乃是以随笔和注  相似文献   

8.
书界采风录     
《文汇报》于10月26日发表《繁茂中的隐忧——警惕“泡沫图书”的泛起》一文,是记者夏震霏、吴兴人同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郝铭鉴与著名散文作家赵丽宏探讨的话题。 郝铭鉴在同记者谈话中说,这次武汉书市的确琳琅满目,涌现了一批好书。但在曲终人散之后,我却有一些隐忧,那就是在林林总总的书展中,“泡沫  相似文献   

9.
一片肥沃的土地──读“露珠丛书”伍杰这《露珠》是献给孩子的沃土。我从来没有这样一口气读完过十二册散文。这套“露珠丛书”——散文名家送给孩子的礼物,每本我都细心地品尝了。的确,这是一片蕴含多种营养元素的沃土。十二册散又,是十二只生命之笛,笛声的音韵将我...  相似文献   

10.
论赋起源于民间说话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到赋,自古及今为之探源辨流者代不乏其人。东汉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他认为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派;梁代刘勰同意班固的说法,但又对其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补充:“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字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是说,除了《诗经》之外,楚辞也是它的一个源头。以后明代徐师曾、清代刘熙载、章学诚等都大抵承袭班固、刘勰的说法,并且使之更具体化。他们声称:“言情之赋本于《风》,陈情之赋本于《雅》,述德之赋本于《颂》”,“骚为赋之祖”。(刘熙载《艺概·赋概》)“古之赋家者流,原…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8,(3)
感受《文友》——兼《文友》与《女友》之比较文/汪沛手头拿着两本同出于女友杂志的1997年第10期的杂志,一本是一度蜚声国内的老牌杂志《女友》,一本是与之“同母”而后起的尖尖小荷——《文友》。有心无心地翻阅之后,我便弃装帧精美、内容华丽的“海棠红号”《...  相似文献   

12.
虽有吹捧阿谀之嫌,并且也知道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文学自由谈”并不表明可以十分自由地谈文学——我还是要说:《文学自由谈》这本刊物办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读了登在这本刊物上的《自由之圈儿有多大》,“感觉”非常好。别的且不说,单看作者这么几句话:“我每每从报刊上读到一些文学写作者们自称为‘作家’,感觉挺别扭。‘作家’是一种尊敬的称谓,因此只适用之于‘他称’,而不宜用为‘自称’,就譬如无论多么高级的‘科学家’,人家可以这样称呼他,他不宜这样自称。”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种让我特别为之一动的文字了,正如鲁迅所…  相似文献   

13.
读了胡展奋同志发表在《新民周刊》上的特稿《湘鄂赣血吸虫惊悚调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惊悚”。我真恨自己竟是如此孤陋寡闻,只道是有了伟人毛泽东那首《送瘟神》诗里的“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华夏的血吸虫皆已销声匿迹,谁知它在湘鄂赣地区竟然是那么嚣张:“天放亮了,当田鼠、野兔、家犬和耕牛都挺着大肚子,晃荡着腹水从我们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7,(5)
《小哥白尼》:小朋友喜欢你文/军文“我要爸爸给我订《小哥白尼》。”这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要求。“我爱看《小哥白尼》,她上面有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好多知识。”这是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读后的感觉。显然,该刊的吸引力起码覆盖了七八岁到十三四岁的年龄层次。笔者...  相似文献   

15.
事先预订了《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一书,拿到手我就一口气读完,不禁击节称赞:“耐读、过瘾,真是用‘大白话’讲活了‘大道理’。”当时的感觉正像卢梭所说“我口袋里只要有一本新书,我的心就怦怦跳了起来,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这的确是一本对大众可以直接“照本宣科”的书,是能够让人知事、明理、释疑、益智的书。  相似文献   

16.
翻开去年11月20号河南日报,一行熟悉的标题立即映入眼帘——《心中自有党性在》。“啊,我的稿件中了!”心中一阵欣喜,紧接着又是一阵失落后的惆怅。原来,去年10月初,我同时采写了两篇稿件,一篇是反映我县举行农民篮球赛的特写——《山乡发出赛球令》;另一篇是记述我县优秀纪检员刘万富的长篇通讯——《心中自有党性在》。在写前一篇稿件的时候,我没有进行深入采访,从体育  相似文献   

17.
对于“红色经典”,崔永元走过的路是“坚信——受伤——理解”。他认为绝大多数翻拍的“红色经典”属于炒作;而对于自己的《电影传奇》,崔永元发誓:绝不会歪曲历史,请广大观众监督。  相似文献   

18.
《欧美琅嬛漫记》钱定平著上海三联书店我的杯子并不大。但我用自己的杯子喝水。——《欧美琅嬛漫记》卷首语《欧美琅嬛漫记》是一本文化散文,既是“漫记”,就是不讲系统,有些什锦俱全的意思。不仅出版者对这部书有“于无意中得之”的印象,恐怕作者对这本书,也会有“于无意中得之”的感慨。它  相似文献   

19.
海燕 《网络传播》2005,(2):88-89
我是听着《很受伤》的歌在情人节的那个晚上“认识”他的,那晚寝室里的女孩们都收到了玫瑰花,带着巧克力高高兴兴地赴浪漫之约去了,我无聊地坐到电脑前,准备无聊地度过了这个无聊的晚上,不过这注定是个不该无聊的晚上——正当我准备下线时,有人来“叩门”了:“情人节一个人在网上一定很受伤。”  相似文献   

20.
七剑乱我心     
女青年TZ评价杨采妮在《七剑》中的表现是“有几分英气”,她说这小妮子比十年前“有丰韵”,“我喜欢她十年了”——听着就像足球之夜里那北京球迷穿着曼联守门员的衣服,朝着范德萨歇斯底里地大喊:我喜欢你啊,十年了,十年了!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