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去年,有两位博士作了一个调查,形成了《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调查对340位报纸和杂志的调查记者采取全样本问卷,第一次全方位展现了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观念和生存状况,为“数字化时代的调查性报道”提供了职业分析样本。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基本功,这已经是新闻界同行们的共识。然而,除了记者必须练好这个基本功之外,编辑部的编辑负责人也要相应地提高领导艺术,组织指导好记者的调研工作。这也应该列为编辑部负责人的基本功之一,或者算是调查研究之外又一功。调查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尤其是领导和研究部门都离不开这一认识事物的方法。然而记者的调查研究却不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报道,所以,记者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奔波,寻觅,发现,访问,思索,整理……记者,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专职的调查研究人员。记者的调查研究和一般工作性的调查研究的区别在于,记者的调查研究主要是为了向社会公开报道或评述。而且,常常是大主题。  相似文献   

4.
《程伟案中案》是我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封面文章。
  这是我第一次操作重量级的调查报道,在历时约一个半月的调查中,仅凭一句不知涉案人数、姓名的传闻,我五赴天津,通过一次次踏访调查,将那起发生已一年半却被权力封锁得严严实实的司法腐败大案,拼图般一点一滴完整还原,公之于世。这篇文章虽不是我十几年调查记者生涯中影响力最大的,却是我作为一名调查记者走向成熟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一、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没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是新闻写作必要的前提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经验的记者和通讯员,总是把平日的工作重点放在找“米”——调查研究上。为了找“米”,新华社高级记者冯东书跑遍了中国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偏僻的地方——抚远、三亚、乌恰、漠河,成为中国四角采访的第一人。他谈到自己的采访体会时说,深入调研是记者的“最有远见”的行为,而等“米”下锅,则是一种“短视行为”。二、对上面的宣传精神不熟悉。所谓“上面的精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在分析慕课及其特点、类型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慕课发展的整体状况、信息素养慕课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大学慕课的建设步入稳定发展的阶段,信息素养慕课的建设未受到足够关注与重视,开设大学生信息素养系列慕课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段勃 《新闻通讯》2008,(11):43-44
调查记者是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曾经这样评价调查记者:“最崇高的职业是记者,最优秀的记者是调查记者,最出色的调查记者是让害人者难受的记者”。调查记者能够获此赞誉和这一群体的品德素养密不可分。作为调查记者,应该具备不畏艰险的勇气、勇担道义的责任、清正廉洁的作风、独立自主的精神,调查记者身上还应该闪耀人文关怀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张志安  沈菲 《新闻大学》2012,(4):125-132
本文是国内首次针对调查记者群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择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比"工具理性",调查记者的择业动机更具"价值理性",具有较高的职业追求和较强的社会责任;相比"记录者"的角色,调查记者更注重"倡导者"的角色;此外,年龄、经验和继续从事调查报道的意愿,对其择业动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殊"与"常":常规题材更需投入激情 激情是推动记者前行的强大动力。有了激情,才会有乐观、自信、激昂、好奇等记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特殊题材时,更容易调动起肌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全力以赴奔赴第一线。"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现场不够近"。在几乎每年都会遭遇到的台风面前,温州日报的记者始终用这样一种理念驱动着自己。在抗击台风的日日夜夜,我们的记者就是这样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的激情透过文字、透过图片不断感染着读者,也为每年七八月份台风季时刚刚加入报社队伍的新记者们,上了职业生涯"第一课"。  相似文献   

10.
调查记者是主要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曾经这样评价调查记者:最崇高的职业是记者,最优秀的记者是调查记者,最出色的调查记者是让害人者难受的记者。调查记者能够获此赞誉和这一群体的品德素养密不可分。作为调查记者,应该具备不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同志曾指出:“记者和编辑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记者的调查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一般性调查研究。其主要目的不是为写某一篇稿件,而是对报道范围内的基本情况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掌握新动态,获得新线索,为下一步采访报道奠定基础。二是专题性调查研究。它主要是就某一方面出现的问题,或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弄清事实真相,理清来龙去脉,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总结其新鲜经验。专题性调查研究的结果,可视问题的性质和社会效果,或作出公开报道,或作内参,供领导与主管部门参考。三是经常性调查研究,即日常采访活动。这是经常的、大量的,记者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就上述三种类型的调查研究,笔者联系目前记者采访中的一些现象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提高新闻队伍素质是办好地市报的关键,加强调查研究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记者要重视调查研究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闻学的理论素养外,应重视经常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对此,刘少奇同志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报上的一切文章都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记者和编辑要认真作调查研究工作……要努力一辈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针对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第一次总体普查所得的调查报告,研究发现:调查记者行业主要由男性主导,年纪较轻,学历较高;他们普遍有8年从业经历,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1/3的籍贯来自湖南和河南,服务媒体和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他们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职业意识,强调媒体的监督、启蒙作用;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职业水平,不轻易受名利诱惑,不愿意被行政权力和商业利益制约,更加具有自主性.不过,他们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有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为此,我们建议既要改善其职业待遇,更要优化其报道环境,保障采访权利、扩大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调查记者这个概念也从西方引入中国。由于我国调查性节目的不断开办,使调查记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调查记者是常年工作在新闻调查第一线的人员,对新闻业的整体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调查记者的特点、调查记者发展的局限性、调查记者的两种模式、我国调查记者的职业趋向以及我国调查记者的改进方向五点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调查研究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这不仅仅是对文字记者而言的,当然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然而,这个问题往往被一些摄影记者所忽视。这种状况应予改变,尤其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更有必要强调这一点。 第一,调查研究是摄影记者获取报道线索的必要途径。 第二,调查研究是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手段。有了很多报道线索,究竟哪些是具有时代精神和典型意义的题材,选择什么时机报道,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新闻宣传价值,这都要作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否则,“捡在篮里都是菜”,“见到风就是雨”,没有选择,无从判断,导致一些闪光的东西被埋没、被放弃,而与一个时期宣传报道思想不相吻合的东西、甚至失实的东西,反而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首次针对国内调查记者群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一部分,旨在了解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①通过对全国范围内259名调查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偏向分析解释、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及舆论监督,即“调查/解释”和“信息传播”这两种角色;个体因素对调查记者的媒介角色认知及其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均没有显著预测力;调查记者所在的地域差异对其媒介角色认知有一定影响,相对来说,党报机关报的调查记者更偏重“鼓吹民意”,市场化都市报记者相对偏向“满足受众和宣传引导”的媒介角色,新闻杂志的调查记者偏向“批评与质疑”.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调查研究是无产阶级新闻采访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党的新闻工作一个优良传统。因此,我们的新闻采访从来重视调查研究。一向强调调查研究。第一节怎样看待调查研究从新闻采访工作来说,怎样看待调查研究,自然涉及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在新闻界有种种说法和看法。其主要论点有三: 一、有的同志说,采访就是调查研究。把新闻采访和调查研究划等号。这也就是说,一切采访活动都是调查研究。二、有的同志认为,记者(通讯员)的采访不等于调查研究。应当说,采访的好,写出了好稿,才是调查研究的结果。否则,采访得不好,没有写出好稿,就不应当说是调查研究。三、有的同志主张,有的采访活动是调查研究,有的采访活动不能说是调查研究。这就是说,调查研究作为一种采访方式,是有条件的、有要求的、有目的的。我是赞同第三个论点,既不能把一切采访活动都说成是调查研究,也不能以采访得好或不好来认定是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是记者的立身之本,是记者重要的工作方法。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新闻报道。所以,有人说,调查研究是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桥梁”,是新闻报道的“接生婆”,这是很有哲理的。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把两者联系起来、沟通起来、统一起来,就需要调查研究这一座“桥”。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是新闻报道的母体,新闻报道则是客观事实的产儿,而产儿的问世,就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接生婆”。  相似文献   

19.
调查性报道的力量和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性报道,作为现代新闻一种出色、有效的报道形式与方法,在西方新闻界一直备受青睐。普里策新闻奖中设有“调查性报道”专项奖。 它有别于其它新闻报道类型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调查目标明确,致力于揭示对受众有重要意义的事实的真相;第二,调查行动由媒体与记者独立完成,调查与收集材料是记者的原创行为。 今年四月以来,在抗击非典新闻大战中,调查性报道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现象。一些  相似文献   

20.
提高新闻队伍素质是办好地市报的关键,加强调查研究足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记者要重视调查研究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闻学的理论素养外,应重视经常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对此,刘少奇同志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报上的一切文章都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记者和编辑要认真作调查研究工作……要努力一辈子。”这段活语重心长,含意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