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文化自觉理论研究民族旅游中的文化变迁及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文化旅游的兴起将中国的旅游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这其中,民族旅游地的文化旅游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旅游地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吸引旅游者的核心力量。民族旅游地文化旅游的兴起,使得少数民族地旅游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带动了民族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必然加强了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交往,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变化。由旅游带来的文化变迁也成为社会学者所普遍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也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少数民族旅游地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的各种影响,运用人类学中“文化自觉”理论,从少数民族旅游地当地居民提高自身意识出发来解决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及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族旅游的开发导致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过度理性化、商品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分化等问题。同时,民族旅游的开发重塑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价值得以重新估量、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传统手工艺得以重生与传承。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经历了解构再到重构的过程,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而发生变迁。这种变迁是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的重要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取肇兴侗寨居民和游客对侗寨建筑景观变迁的感知,认为居民对侗寨建筑景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游客对侗族建筑和文化的感知多停留在表象,缺乏深入的了解。研究认为,认清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增强当地居民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居民参与度,优化旅游地管理,在积极应对旅游发展的同时满足居民对建筑改造的合理要求,才是少数民族旅游地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和发展经济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4.
吕晓轩  于平  刘丽 《考试周刊》2012,(56):111-112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是计算机技术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功能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从民族政策到民族区域.从民族文化知识传播到民族旅游景点管理,从移动互联到网络平台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软件的应用和服务。提供了一个集民族政策、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等为一体的软件平台.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艳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20-21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以湖南省湘西凤凰县为个案,采用了田野调查的方法,基于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的结果,阐述了旅游给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认为文化旅游理论的研究、游客正面评价、旅游业对生态的承载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均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积极作用,从而证明了旅游业对民族文化更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复...  相似文献   

6.
以文化探求为目的的民族文化旅游成为近年来旅游的热点,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也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宣传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地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对消除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以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为特色。当前应深入挖掘和提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重点推出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 )、阳明文化 (儒家文化 )和佛教文化三大名牌文化 ,达到文化旅游的归真效应、名人效应和世界性宗教文化效应。从其文化旅游价值的哲学思考上说 ,这三种效应和当代人类的净土意识、寻根意识和终极关怀意识在文化旅游中的反映。因此 ,黔东南地方政府应重视对三大名牌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品牌形象 ,并给予优惠政策 ,抓住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保持境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由此发展起来的滇西北民族文化旅游颇具特色。文章在广泛调研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开发的几种类型。同时,基于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角度,就目前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规范管理、培养人才、坚持创新、打造品牌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资源,蕴藏着旅游产业经济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全国横向相比呈严重的滞后状态,其经济发展落后和产业文化意识观念薄弱是制约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大力促进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产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文胜迹,蕴积有该地区的历史、建制、变迁、宗教、民族风俗等文化信息,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皖北亳州地区的人文胜迹,积淀有浓厚的古村落文化、老庄道家文化和曹魏三国文化,地域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地利用蕴含有亳文化元素的人文胜迹,展示三朝古都风采,再现三国风云情景,彰显曹魏文化风骨,这对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业的生命力,失去文化的要素,民族旅游业将会丧失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使之达到相互构建、彼此促进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对布依族、仡佬族的调查中 ,民族民俗文化的汉化倾向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本文认为经济的发展 ,必然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从而壮大中华文化 ,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同时 ,人类的发展又是离不开多样性的。安顺作为贵州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 ,其神奇的山水旅游地位极其重要。如何开发好现有的民族多样性文化 ,开展好地方民族风情旅游 ,是安顺经济腾飞的关键。因此 ,如何认识安顺市的民族文化交融 ,既保存现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又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既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文化既有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这种行政文化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有着双重影响作用,积极作用表现在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础的行政文化,在规范和制约行政主、客体方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消极作用表现在传统民族文化与市场经济发展价值观的冲突进而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和行政混乱。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必须重视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容及文化内涵。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展,据资料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发和逻辑推理法来分析基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其成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 ,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具体发展情况 ,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教育政策和措施 ,旨在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教育 ,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半个世纪过去了 ,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化全球化。在这样的语境下,民族化的确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严峻的挑战,与我国少数民族化在相对强大的汉民族化面前的境遇有相似之处.同时,民族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他”参照下,可以从否定和建构两个角度进行化认同。其出路在于警惕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倾向;告别全球化与本土化、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二元对立模式;高扬民族主体意识,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方式、地域观念的变化,以及其它外来文化的影响等,使本土原生少数民族音乐在强大的现代文化面前渐渐引退。通过分析当前民族音乐传承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方式在本质上的差别,提出应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纳入教育总体规划当中,以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卢宁 《培训与研究》2006,23(6):108-109
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一个弱项,外语教学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薄弱。本文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外语师资培养的两个“复合”以及为保障两个复合的实施应采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校校通”工程建设相对于民族地区是新事物、新问题。根据计算机网络“校校通”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本文拟定了四类工程建设标准,从硬件配备、到软件、到应用,为民族地区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校校通”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民族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导致民族文化受损,二者的关系也不是相互矛盾的。事实上,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是嵌合在一起的,民族经济不可能游离于民族文化而独立,民族文化又必然要以民族经济为依托。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作为民族发展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可以整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具体说来,可以将民族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手段或工具在经济发展中加以积极运用,将民族文化进行资本化运用以为民族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