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蔡淑芹 《大观周刊》2012,(43):87-87,78
长期以来,“执行难”与“执行乱”两个问题一直共存交织着,已成为困扰中国司法的顽疾之一,严重影响着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阻碍了执行异议制度在我国的顺畅运作。为了保障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当执行的侵害,实现对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利益均衡保护,我国有必要建立适宜的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因此研究民事执行救济制度这一问题更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刑事自诉案件比较多的国家,但由于理论上不重视、认识上不统一、立法上缺失、检察机关知情渠道不畅以及当事人法律知识局限等原因导致法律监督在刑事自诉案件程序上出现“盲区”。为维护司法公正、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应当采取完善立法,畅通知情渠道,强化法律监督意识,建立担当自诉制度等措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所确立的一项离婚救济制度。因一方的法定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依法享有赔偿请求权。这使得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了法律保护,从而完善了婚姻法的立法体制。本文从分析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入手,探讨了婚姻法中的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进而对离婚损害赔偿立法的缺陷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能引起对该制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兰莎莎 《大观周刊》2011,(23):13-14
执行和解制度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在执行程序中的体现。但我国有关执行和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执行和解协议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执行和解中的担保人如何承担担保责任,以及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时效如何确定等问题仍存在争论。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在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时,参考各种学说,使执行和解制度得以完善,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促进民事纠纷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5.
郭航 《大观周刊》2012,(29):49-51
当事人陈述作为我国民诉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其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当然的作用。主要原因是我国民诉法没有对当事人陈述做更进一步的划分,使当事人的事实主张、当事人所作的对已有利的陈述和对舂不利的陈述被混为一谈.导致当事人陈述制度的瘫痪。结合大陆法国家的经验戳及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将当事人陈述区分为当事人听取、当事人询问和自认可以较好地处理这一实践问题,同时完善相应配套措施,提高当事人陈述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6.
执行和解制度是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在执行环节中对其民事实体权利行使处分权的具体体现,执行和解对于及时解决纠纷,大量减少讼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和解的规定过于粗略,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执行和解的概念与实质、执行和解的原则与效力及实践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贾建伟 《今传媒》2011,(7):29-34
目前我国没有将行政救助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此外还存在着很多在建立健全行政救助法律制度时所必须解决的一些困境问题。本文先是阐述了我国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存在的一些困境问题,紧接着在对我国行政救助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提出了需要在立法阶段、施行阶段和实施环境三个方面上采取的合理措施。提出:行政救助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在立法上加以确定,而且还需要在保障行政救助制度的实施环境上,甚至运行程序机制上有着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明确化应该属于"硬件",而在"软件"上则更多的是需要培育一个良好施行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立法和司法上都体现了"重典治吏"这一主题,然而明代惩治官吏犯罪的法律制度并非仅限于此,以《大明律》和《问刑条例》为代表的立法规定了较为科学的法律适用程序,同时还规定了科学严谨的刑事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9.
尤亚琴 《今传媒》2011,(10):24-27
法官的释明权,法官的释明权制度,最早产生于1877年的德国民事诉讼法,其最初是作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而存在的。我国将本来作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而产生的法官释明权制度适当的引入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中,从而弥补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所产生的问题。本文通过讨论我国释明权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释明权制度,提出相关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刑事立法中,对于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是缺乏和不完善的。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法律责任体系的合理化建设,也不符合世界各国立法趋势。本文,在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上,着重从对刑事被害人的损害赔偿和国家救助制度两个方面做一客观分析,期待对现行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司文 《出版科学》2018,(3):111-115
为贯彻十九大精神,把握"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机遇,我国出版业寻求"走出去"亟待完善相关外资立法.通过考察有关国家出版业外资立法实践,从立法模式和具体限制条件两个角度,总结概括域外先进经验.我国可以借鉴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经验,在立法中明确规定文化因素考量;转变观念,加强外资互惠合作;引入特殊管理股制度,促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张媛 《大观周刊》2011,(34):76-76,4
取得时效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源于古罗马,现已得到各国立法认可。然而这一制度至今在我国没有确立,本文基于此,在全面认识取得时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生活现实和现有立法状况,对我国将来确立取得时效制度予以期待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冬然 《大观周刊》2012,(46):98-98
我国对不当得利的规定仅仅有一个法条和一个解释,也即是说是以一个法条取代一整项制度,而客观上一个法条是难以承载起完全构造一整项制度的重任的。立法中的粗糙与滞后,导致了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现实适用困难。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关于不当得力的判例少之又少。因此,我国不当得利制度有着很大发展空间,有必要通过立法使之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家版权局第一任局长宋木文同志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版权制度二十年》一文中写道:"版权(著作权)立法是同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国家版权局第一任局长宋木文同志在<建立和完善中国版权制度二十年>一文中写道:"版权(著作权)立法是同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步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许超 《编辑之友》2012,(1):109-112
"入世"给我国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制度的建立带来了正面影响,表现在通过推进我国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秩序等可加强国家"软实力"方面。但在肯定正面影响和十年间我国立法、执法部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国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保护方面的不足。不足主要表现在执法方面,同时立法、著作权集团管理制度也亟须完善。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必须认识问题,看清原因,迎接挑战,进一步明确著作权保护目的,完善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档案开放制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衔接不足"方面的问题,二是信息立法上的相互矛盾,三是档案开放的手段落后,开放渠道少.对比我国已经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立法原则、立法思路和具体条款上,发现我国的档案开放制度在开放时间,设立原则和开放适用范围三个方面与信息公开存在不协调之处. 一、"衔接不足"的问题 首先,档案开放与信息公开最明显的衔接上的矛盾体现在开放的时间上.《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然而,一方面,信息公开环境下的文件的即时开放已实现了利用的"0时限",另一方面,档案要经历30年的"封闭期"才能对公众开放,更不用说"提前开放"原则的实施了.此外,档案开放仍以"几十年"作为时限限制,虽然部分档案确实要设置相对较长的"封闭期",但对其他档案而言,几十年的封闭期所体现的时间上的"衔接不够"的问题显然较为明显,不利于制度间的相互协调.因此,档案界有学者提出"不设置30年的封闭期,使应该开放的档案开放,应该自由利用的档案自由利用"和"缩短档案开放期限,拓宽随时开放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晓兰 《中国出版》2012,(11):55-58
版权意识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但对版权进行立法保护却始于晚清。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保护版权的文告,这也是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主要形式。但它是一种行政保护而不是制度保护,在制度层面上对版权进行保护在我国古代长期处于缺失状态。20世纪初,西方在华人士的版权思想,"与当时国内著译界、出版商的版权要求相互激荡,影响了晚清政界、知识界许多人士对版权的认识,促发了晚清版权立法的进  相似文献   

19.
法律援助制度在中国 所谓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服务、法律扶助、司法帮助等,是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别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在于减免当事人的费用,使其获得法律援助,还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法律调整和已有规范触及不到的案件“死角”,促进公平与正义。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国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并且是作为政府行为来实施的。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外图书馆长期的立法实践来看,掌握立法时机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先立法创设制度,后在实践中予以贯彻;另一种是在实践中形成制度,在立法中予以总结完善,一味强调立法条件成熟后再立法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图书馆立法更倾向于后一种模式;即对现成的图书馆法规条例进行总结将其上升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