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瑞霞 《新闻传播》2009,(9):124-125,128
传统传播研究方式多基于以拉斯维尔5W模式为代表的传播线性过程模式.而互联网对“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whom)”、“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这一线性脉络却产生了革命性冲击.这一,中击的实质是传统主客二分,人——机器——自然关系界限的内爆.因此.传播研究应该突破线性结构的瓶颈.并提升到媒介与社会关系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积极传播与电视节目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本身是一种传播,是大众传播.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分别是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获得什么效果),其中,获得什么效果联系着传播的目的.传播到底有什么目的?这个问题在电视从业者看来并不构成问题,然而越是基本的传播诉求,越是在我们的传播实践中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3.
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一文中提出了传播学的"5W模式".据此,引申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控制分析(谁),内容分析(说什么),媒介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受众分析(对谁),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博玫 《中国广播》2011,(2):65-66
新闻传播历经了‘哉需要什么说什么”和“受众需要什么说什么”两个发展阶段。媒体在反思传播效果时常常会发现,解除传统叙述手段对新闻传播的制约,寻求新的适应当前受众需求的叙述手段,对于新闻事业的顺利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播媒介对外宣传的任务日益加重。而要搞好对外传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针对性。要解决对外传播的针对性问题,既不能采取“我有什么,就给你什么”,“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的态度,又不能采取“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播媒介对外宣传的任务日益加重。而要搞好对外传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针对性。要解决对外传播的针对性问题,既不能采取“我有什么,就给你什么”,“我说什么,你就听什么”的态度,又不能采取“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态度。要针对广大受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积极介绍中国基本情况。我们不能把国外广大受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估计过高。实际情况是:国外对中  相似文献   

7.
研究网络新闻,首先应当揭示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而网络媒体的传播规律可以通过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体现出来。 传播过程一般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依次构成传播过程的各个阶段。即传播者(谁)—信息(说什么)—媒介(通过什么渠道)-接收者(给谁)—传播效果(取得什么效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曾把传播过程概括为五个“W”,即谁(传播者)、说什么(传播内容)、对谁说(受众)、通过什么媒介(传播媒介)、产生什么效果(效果)的五大环节。关注传播效果的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结果表明,传播效果的最终达成往往是传播过程中五大环节的共同作用,才能造就最佳传播效果。回顾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形象传播的瓶颈,不外乎在这五大环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尹家美  王稼之 《传媒》2018,(10):67-68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书中,最早以建立模型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5W传播过程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在传受相对确定的传播模式下,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则成为最大的变量,并直接影响传播效果.而新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渠道,这不仅影响到传播内容"怎么说",也进一步影响到传播究竟"说什么"这一内容层面.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务微博要回应的是如何从"信息内容+互联网"到"互联网+信息内容"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基于对新媒体传播属性的认知,从而激发信息内容创作的全面革新.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许多党报工作者传统地认为,党报发挥好喉舌功能,主要就是“你说什么我报什么,发生什么我写什么”,习惯于当“传声筒”、“加油站”,对于读者的需求研究甚少,新闻策划普遍成为“弱项”。任其趋势发展,党报的影响力只会渐行渐弱,退出主流话语空间、失去读者市场绝非危言耸听。放眼当今,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新闻竞争最有效、最有力的一个手段,党报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11.
赵凯 《新闻记者》2002,(5):60-60
对于传播、传播学、传播学史及著名的传播学者 ,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知之不多。记得第一次听说传播之词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复旦大学新闻系的林帆老师和陈韵昭老师到青海考察访问之际。当我们乘快艇在青海湖劈波斩浪的时候 ,两位老师在船舱里给我这位当年的学生“上课” ,说起传播 ,说起信息、反馈 ,说起传者、受众、把关人 ,说起传播模式———“谁说什么 ,对谁说 ,通过什么渠道 ,产生什么效果 ?”当然 ,这些都是片言只语。回到西宁 ,我专门请陈韵昭老师给《青海日报》的编辑、记者讲了半天课 ,讲述传播和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她讲到威尔…  相似文献   

12.
南珠 《当代传播》2003,(4):89-89
新闻的基本特征,就是一个字:“新”。新闻的基本功能,不单是向社会传播信息,而且要通过信息的传播去“影响人”、“引导人”。新闻只有“新”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而新闻的“新”不仅表现在事实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揭示出新的思想观念,甚至是“超前”观念。这便是新闻内涵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3.
冯乔  赵淑清 《记者摇篮》2004,(10):52-52
对于新闻宣传,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观点,认为新闻与宣传是两码事,新闻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信息,而宣传则主要是主体向客体灌输自己的主张。因而二者要“分家”。还有人提出,新闻报道要淡化政治,淡化宣传,多写不带宣传味的可读性强的所谓纯新闻。的确.新闻事业的特性是传播新闻,但传播什么,为谁传播,怎样传播。却具有鲜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要研究宣传效果问题,离不开对宣传过程的分析。一切宣传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宣传员、宣传的内容、宣传的媒介和宣传的对象。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宣传就是谁对谁通过什么途径说了些什么,这里的两个“谁”、两个“什么”都与宣传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分别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春姣 《新闻传播》2010,(7):15-15,16
长期以来,许多经济报的工作者传统地认为,经济报发挥好喉舌功能,主要就是“你说什么我报什么,发生什么我写什么”。习惯于当“传声筒”、“加油站”,对于读者的需求研究甚少,新闻策划普遍成为弱项,而任其趋势发展,经济报的影响力只会渐行渐弱,退出主流话语空间,失去读者市场,这绝非危言耸听。放眼当今,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经济报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切实强化经济报的新闻策划工作。努力实现喉舌功能与传播效果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首先要明确的是,此所谓“俗”不是“庸俗”,而是“外行人也能理解”的意思,不含歧视性贬义。对社会上任何一种行当而言外行人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内行人,博物馆也不例外。传播学传播模式研究中的“五W理论”中.就有“对谁(to who)”和“通过什么渠道(though which channel)”两个研究内容。俗言“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应根据受众情况来确定传播方式,即教育学所谓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8.
张育仁 《新闻界》2006,(1):131-132
广播新闻评论与任何一种纸媒新闻评论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那就是,广播新闻评论具有“边缘性”或者说“跨界性”的双重属性。也就是说,它同时具有电子传媒的属性,又具有文体写作的属性。如果我们要给广播新闻评论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按声音传播规律,或者口说耳听的要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15至17日 ,“新世纪首届新闻策划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的。1.关于新闻策划的界定什么是“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这个提法本身是否准确 ?这些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蔡雯教授认为 ,新闻策划这一概念不甚明确 ,有必要修正和重新界定 ,应把研究对象确定为“新闻媒介策划”。由于新闻传播是各类新闻媒介运作的主体业务 ,研究媒介策划行为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研究媒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南昌大学郑智斌副…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无非就是告诉人一件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不管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总要以受众为目的。这点,无须讨论。本文要“试说”的,是指一篇具体的新闻的报道目的性。笔者认为:任何一家报纸、电台、电视台,都不可能毫无目的地把一条什么新闻扔给他的受众。也就是说:没有传播目的的新闻,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