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在授完现行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中“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内能”和“物体内能的变化,热和功”两节知识后,设置了一个课堂讨论题,题目为:1千克0℃的冰熔化成1千克0℃的水后,其内能如何变化?一、分析讨论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和分子数目均...  相似文献   

2.
曹宏  刘晓红 《物理教师》2001,22(8):37-37,43
关于受迫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必修)》,(1995年第2版,1997年5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必修本”)的第139—142页“共振”一节中,通过图5—8(本文图1)“摆的共振”的实验,得出如下说法:策动力频率厂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f固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策动力的频率跟固有频率相差越大,受迫振动的振幅越小.  相似文献   

3.
董井林 《物理教师》2002,23(12):7-7
人教版高级中学试验课本《物理》(修订本)第一册(以下简称旧教材)第238页对“共振”的概念是这样的: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概念1).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第一册第176页对“共振”的概念却又是这样的: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种现象叫共振(概念2)。  相似文献   

4.
邵晓明 《物理教师》2003,24(12):26-2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必修)第224页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二册第161页、(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第43页都有相同的一段话:把一块擦得很亮的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用孤光灯照射锌板(如图1),验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二册第164页练习一第(3)题有一实验(图18—6)可听到声音的干涉现象,笔者设计了一个声波干涉实验既可闻其声还可见其“影”。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P24页第(4)题:在图1中,O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物体从O到C经历的时间为0.3s.从C运动到D后又回到C,经历时间为0.2s.跟几位同学议论一下,能不能求出物体振动的周期?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第87页关于平抛物体的图5—19及相关内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龙亮 《物理教师》2011,32(6):39-39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2册)》,即现我们俗称的人教版高中物理老教材第2册中第75—76页,有这样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描述:“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如图1所示,两条虚线分别表示两个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变化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第87页关于平抛物体的图5-19及相关内容叙述如下:平行物体在t秒末时的水平分速度v_x和竖直分速度v_y分别为(图5-19) v_x=v_0 v_y=gt t秒末的速度v_t的大小为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附录三表有几处错误: 《容易读错的字一览表》(231页)在“讫”字后举“乞讫”“收讫”为例。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辞海》,均无“乞讫”,疑为“起讫”之误。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27页“叉鱼”一图,两次印刷(1979年第一次印刷与1982年第四次印刷)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第38页,必修加选修第118页)库仑定律演示实验装置简单,一目了然。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大难度,观察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制做一个体积大(可见度大)、电容量大的 A 球;体积大、质量轻、易带电的悬挂球 P。下面介绍该实验的制作。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第107页有一句话:“可以用测定地球表面物体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测定地球的质量”。这句话令人颇费思量,余三思不得其要领,兹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化学第二册(实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六章第三节“通过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中,教材给出的“测定乙醇跟钠反应放出氢气体积的装置”如图1  相似文献   

15.
莫立勋 《物理教师》2005,26(2):7-17,19
1 问题的提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物理》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2003 年 6 月第 1版),第121页,图17-14中所画渔民看到的水中游鱼位置(视位置),比实际游鱼的位置既升高又远离渔民.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河北出版公司1998年10月第八次重印的高级中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298页有一处明显错误——“又如‘谷’(‘穀’的简化字),原是谷类的总名。故有‘百谷’、‘五谷’的说法。” 这里的错误就在于”穀”字根本就不是“谷”的简化字,此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九节(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教材给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2003年版)和九年级第二学期《物理》(2004年版),存在以下的小问题,建议修改。一、八年级第二学期《物理》的几个问题1.第3页“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力,形之所以奋也’的观点”,这里的“形”应为“刑”。虽然“形”、“刑”这两个字古代通用,“刑”同“形”,指有形体可见的物体。但是,《墨经》的原文则是“力,刑之所以奋也。”所以,上述引文中不能用“形”替代“刑”。2.第4页“图4-2地球的自转与绕太阳的公转”图中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正中央,即圆心处。客观地反映地球绕太阳公转这一现象,太阳…  相似文献   

19.
林贵 《物理教师》2007,28(1):48-4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必修)第24页关于速度定义的表述:“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速度,则有v=ts”.其实,不仅是这本教科书是这样表述,其他版本的教科书也是这样表述.笔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20.
何琰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1):45-45
新编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76页关于“分子间作用力跟距离间的关系”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引力和斥力虽然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得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