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芳 《今日教育》2006,(4):36-37
自从建立起了班级博客,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又多了个新渠道。为了使班级博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通过调查,我对班上能够上网的家长进行了统计。有针对性把这些孩子的情况在“精彩瞬间”、“家园互动”、“班级新闻”、“孩子叙事”等栏目上传递,这样的交流方式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在“孩子叙事”栏目里,我把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点滴写成一段段小故事,家长特别喜欢。  相似文献   

2.
点将台     
“点将台”是我在《家长园地》“每月话题”中开设的一个小栏目。以前的“每月话题”是老师向家长定期介绍一些科学育儿方法,家长只是阅读,达不到家园共同交流探讨的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怎样才能打破它的局限性,使其成为家园沟通的桥梁呢?我便开设了“点将台”这个小栏目。根据本班幼儿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出每月话题后,“点将台”里点出某位幼儿家长的名字。家长看到后,针对这个话题就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写成文章,张贴在“点将台”栏目中,使老师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例如:针对我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请您帮忙”是我在“家园共育”墙报中设置的一个小栏目,它是我和家长互通信息、互相帮助的渠道之一,很受家长欢迎。“请您帮忙”的“您”包含了两层含义,既指家长,又指教师。我之所以设置这样一个栏目,是因为在每日接送孩子的时间里,家长和我都比较忙,不能长时间地交流。在这个小栏目里家长和我均可提出要求请对方帮助解决,这样便于家长及时了解我的要求,也可让我了解家长的要求和小朋友的情况。例如,当班里要求孩子带一些废旧物品布置教室,或者有一些与教育有关的事情需家长帮忙完成时,我就在“请您帮忙”上留下信息,以便家长给予配合。“三八”节来临前几天,我在“请您帮忙”中写道:“三八”节到了,孩子们将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您的爱,我已对孩子们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让妈妈笑一笑”。请家长们帮助记录下孩子的哪些行为令你们发笑了。家长做得很认真,下面的一个片段就是一位妈妈记录的:“‘三八’节那天晚上,孩子看见他爸  相似文献   

4.
14岁的小颖离家出走了,在走之前她留给好朋友一张便条:“我爸妈经常把我当小孩看待,不给我一点发言权。昨天他们又给我请了一位家教老师,我说我不喜欢,他们就打我,我实在受不了了。难道大人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吗?”小颖遇到的问题,许多孩子也曾遇到过。一位家长说:“我工作忙,和孩子的接触较少。我尽力给他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他不但不能理解我的辛劳,而且不愿意和我交流,我也完全猜不透他在想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我太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据了解,不少家长有此困惑。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现…  相似文献   

5.
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发展孩子的艺术能力已成为家长的共识,由此少年宫、艺术兴趣班也成为众多家长的聚焦点。但是,有相当多的家长仍深感苦恼,因为他们明白,艺术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孩子每周上一两节艺术课,弹会几首曲子、会跳几个舞蹈或画几幅画,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培养孩子的艺术学习兴趣。所以,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疑惑:我都不懂艺术,怎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怎样辅导孩子呢?为此,笔者向家长提出家庭艺术教育“五字”法,希望能给家长一点帮助。角是指在家庭中专门留给孩子…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课改来了,理念更新了,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老马 《家长》2003,(Z1)
我在作心理咨询的时候,一位家长朋友向我诉苦道:“我那上初二的儿子这阵子可让人头疼了,你说往东,他非要往西,越来越不听话了。这不,暑假里你越说该起床了,他越赖在床上不动;你越说电视看多了不好,他越盯住电视不动弹;你越想给他讲讲道理,他越说不用你管……您说,多气人!孩子小时候可不是这样,挺听话的。现在,他怎么这样了?我该怎么办?”在我的家教心理咨询中,常常有家长朋友向我倾诉这样的困惑。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对策之一:理解先行从心理学角度看,少年期孩子“不听话”是心理断乳的表现。孩子少年期…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家长和许多家长一样,年年都给孩子过生日。但是她发现这样过生日,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孩子并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体验。有时快到生日了,孩子甚至还会神气地向家长不客气地发问:“这回生日给我怎么安排的?”看到家长辛辛苦苦准备好的礼物,只是淡淡他说了句“还可以”。说得家长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这位家长认真地做了另外一项工作——带着孩子为自己的父亲(孩子的姥爷)准备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应某园长的邀请,到她们园参加与家长举行的研讨会。我给家长们出题目是:“从孩子的变化谈幼儿园的改革”。让家长们给幼儿园的工作进一言。根据我的题目,许多家长通过其孩子的一些变化,向幼儿园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现将其中的一部分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开栏语: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可以用笔在纸上倾诉自己的苦乐哀愁的时候,他心灵的门扉或多或少地在悄悄地对着父母关闭。这就给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制造了障碍。“童心传真”这个栏目的开设,意在给孩子一方倾诉的天地,给家长一个了解孩子的窗口。孩子有什么不便对父母说的心里话,这里可以敞开说;父母对孩子有什么不理解的,也可以在这里看,这里问。主持人/刘秀英  相似文献   

11.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我在“家园互动”宣传栏目的设置上特别注重调动家长参与创设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了家长、小朋友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在实际操作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分别创设了不同的版块让家长介绍自己的孩子或让幼儿自我展示,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班级的“家园互动”栏目中闪亮登场。并以此促进家长对班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这期的“封面故事”,我们请照片上的“一家子”分别来讲述。父母讲述的是——《写在孩子十四岁时》,孩子讲述的是——“我将永远珍藏这份厚礼”。我们之所以想到让家长参与我们的杂志,是因为上海市徐汇中学初二年级组组长程国萍老师的推荐。读了程老师推荐的这封家长写给孩子的信,我们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为我们的家长开一个栏目,让家长和学生纸上交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书面交流显得格外珍贵,我们想为两代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家长们,是否有意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如果你写过,或正准备给你的孩子写信,那么,希望你将信寄—份给我们。等到适当的时候,“两代之间”这一新栏目将在本刊面世。编者  相似文献   

13.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家庭里,家长往往会对孩子作出这样那样的许诺。从长远的眼光看,对孩子许诺应慎重行事。 许诺当兑现。家长既然给孩子许了诺,就要说话算数,还其所“愿”,不能给孩子开“空头支票”。有时家长过后就忘了,可是孩子却没忘,他们会一整天或一星期都在想着家长的许诺,等待着父母还其小小的愿望。如家长因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也应向孩子讲明道理,并且设法尽快兑现,不能给孩子一个“说话不算数”的印象,以免对孩子以后说话做事产生不良的影响。 许诺应从积极的一面出发。家长应该把握好许诺的尺寸与分量。恰到好处的许诺…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6.
许多家长给孩子洗衣服时,经常从孩子口袋里掏出一些小东西:小石子、小木片、小卡片、小珠子……乱七八糟,简直就是一堆垃圾,把衣服弄得脏乎乎的,经过几次,有些家长就开始大声训斥起孩子来,说什么“不讲卫生啊”,“拿这些乱七八糟东西干什么呀?”等等,有些家长不听孩子的分辩,粗暴地将口袋里的小东西随手扔了出去,惹得孩子一顿大哭。我并不赞成家长这种想当然地训斥孩子和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做法。如果做家长的蹲下来好好读读孩子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孩子口袋里的小东西不是脏乱差,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因为在孩子们的眼中,大千世界的万物都是新…  相似文献   

17.
吴莉莉 《山东教育》2002,(36):34-34
如今,很多幼儿园在孩子放寒暑假时,会根据孩子一学期的表现,评选“好孩子”“乖宝宝”等荣誉称号,并给孩子颁发一些象征性的小礼物、纪念品。奖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他们对此是爱不释手,但是一些家长对此却褒贬不一。我曾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一位家长在拿到幼儿园发给孩子的奖品:一幅价值1元左右的小墨镜时,大发感慨:“这样的奖品有什么意义?别把我孩子的眼睛给弄毁了。”说完,将奖品扔到了一旁。孩子是连哭带闹,家长则苦心劝说:“宝宝,别哭,妈妈给你买一幅好墨镜,一定比它更漂亮……。”看到这一幕,我很是气…  相似文献   

18.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9.
每次和学生家长交流,出于职业习惯,我总是脱口而出地问:“这次您的孩子考得怎样?”我自认为这样交谈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可有一次我再提这样的问题时,一位家长却不高兴地对我说“你应该问,你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快乐吗?”这位家长的话给了我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看了你们编的《家庭教育》杂志,我有一点想法,不由得写了出来。我很喜欢你们的“家教话题”栏目,但是也有一点不满,上面都是写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不给那些被朦胧爱情所困惑的中学生写一点儿文章呢?现在有许多的中学生都会对异性产生似懂非懂的朦胧好感,却只能闷在心里,不愿跟家长、老师说,因此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也被这种朦胧的“爱”所困惑。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他跟我同龄,我喜欢他,心里经常想着他,但又不敢向他表白。也有一个男孩子经常给我写情书,我不知该怎么办,又不敢告诉家长、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