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热衷于探究是科学家的基本特点,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我国,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主动发展和活动教学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探究式科学教育因其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和对操作活动的强调,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实践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科学课程是在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基础上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演变而来的,是传统的自然常识课程的延续和发展。从“常识课程”到“科学课程”,这一提法的改变,本身就表明了人们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视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1997年,我们上海市常熟幼儿园实施了一项以科学教育为手段,以培养幼儿认知能力为目标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科学教育实施的整个过程,需要儿童各种认知能力的积极参与,反过来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又为进一步深化科学教育奠定了基础。该实验研究还初步构建了由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组成的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模式。本文仅对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与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正规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选择一个单元内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从而使幼儿获得科学知识及方法的一种学习活  相似文献   

4.
郑小洁 《教师》2014,(3):58-5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真正能将此目标恰到好处地落实到位的途径,是区域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它是开放性的教育,既尊重了幼儿个体差异,也满足了幼儿的八大智能发展需要,同时也符合  相似文献   

5.
正规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育途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仍存在教师固材料选择,他用不当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这一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科学探究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获得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因此,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采用适当措施,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究,积累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逐步提升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结合中班科学活动案例“气球变大了”,谈谈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朱亚芬 《考试周刊》2013,(99):188-18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幼儿园。教师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领导策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特点,创造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采取相应的组织领导策略,让幼儿在观察、操作、游戏的活动中主动与环境中的科学信息产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近年来,我国很多幼儿园开展了“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但由于一直存在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陈旧观念,而且幼儿园教师对科学教育活动宗旨的理解有偏差,局限在通过让幼儿动手动脑来更好地学习或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因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简单粗糙随意,不具有系统性,很难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为此,作者在与美国科学教育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禄晓平  吴朝荣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5):101-103,108
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幼儿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经验的获得以及自我意识,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指导能使其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学前融合教育(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是指在普通学前机构内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开展教育。回顾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提倡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回到正常教育环境中,该阶段主要关注特殊幼儿的“安置”问题,而忽视教育环境应该为接纳特殊幼儿做出转变;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体化(integration)”,强调要保障特殊幼儿在正常教育环境中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正规科学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主要形式,非正规科学活动作为它的有效补充,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教师应悉心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充分挖掘和利用非正规科学活动的优势,从而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支持幼儿真正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去,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非正规科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园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教师应该尽量创设幼儿可以参与的科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注意幼儿的需求、兴趣、经验,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科学活动探究情境,  相似文献   

15.
<正>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开始关注科学教育的质量。最初激发人们关心科学教育的是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的成功发射。美国政府对此做出的反应是,开始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堪称楷模的科学教育项目。1 “字母汤”项目(the“Alphabet Soup”Programs)在美国,大多数新提出的科学教育项目是以首字母缩略词命名的。在小学阶段,最成功的项目是由NSF(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提出的SAPA(Science—A Process Approach),SCIS(Sci-ence Curriculum Improvement Study)和 ESS(Ele-mentary Science Study)。这些项目都开始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16.
幼儿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是指教师提供各种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己选择活动材料,自己确定活动内容和时间,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活动。它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满足不同幼儿的个别需要以及发现幼儿的科学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为了给广大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提供实践经验,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在观察幼儿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基础上,对影响幼儿非正规性科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教师在对活动进行设计与指导的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本文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并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尽管幼儿园已经把常识活动改为科学活动,但许多幼儿园依然把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作为科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我认为要真正落实科学教育的任务,必须让教师明确完整的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9.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获得—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然而,怎样开展科学活动才能较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系列化、多样化、概念化的活动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首先要尽可能使有关的活动系列化。例如在“风的形成”教育中,教师不宜就事论事,一般性地介绍一通关于风的知识了事,而应设计“谈话———风”“认识空气”“手工制作风车”“小实验———冷空气与热空气”等系列活动。这对于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十分必要。心…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是幼儿进行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人机”互动频繁,“宅”象丛生的社会背景下,人的自然属性渐渐被边缘化,“让教育回归自然”成民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