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接主义的知识观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接性知识作为连接主义的知识观,对了解连接主义的内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网络时代知识释放的影响、连接性知识、知识的变革和流动特征、知识的情境游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与建构主义知识观进行了仔细对比,对连接主义知识观(知识生态)进行了解读。由此得出,连接主义的知识观相对于建构主义知识观来说,更加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实时性、流动性,强调联结性(管道为王),强调社会化作用,强调适应性(网络和生态),对信息、知识激增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cMOOC是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与开放教育理念在网络学习与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实践发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对传播、分享与创新知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分析、提取和总结国外学者早期对MOOC的表述.结合cMOOC的字面意义初步提出了cMOOC的描述性定义。进而分析了cMOOC与0CW、传统网络课程之间的区别:然后分析了cMOOC的差异性、自治性、交互性或关联性、开放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最后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自组织理论与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视角解析了cMOOC的主体观、知识观与学习观。结论是cMOOC主张交往、对话、理解与包容的关系型主体观:主张将知识看成是主体间协商对话的结果,倡导知识的境脉性、流变性与网络化;主张学习就是持续地创建个人知识网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照着讲"和"接着讲"体现了教师不同的知识观.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陷入了客体对主体的牵制和绝对主义,因而是一种权威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则倡导主体建构和批判反思,因而是一种批判主义知识观.从权威主义知识观向批判主义知识观的转型,消失了的教师的主体性也重新得到了回归.  相似文献   

4.
关联主义视域下的个人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时代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为理解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参照,对学习者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引入关联主义的五个基本要素"节点、连接、网络、知识流及工具",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要素进行了重构,并根据关联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形成或创建连接"的隐喻,建构了实施有效个人知识管理的六个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5.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是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网络教学由于具有独特的开放性、交互性而深受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论文在阐释后现代知识观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对网络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及组织方式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陷入了客体对主体的牵制和绝对主义,是一种权威型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则倡导主体建构和批判反思,是一种批判型知识观。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对课程改革提出相应的要求:课程目标要变知识灌输为建构力、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应减少单一性和确定性,适当增加多元性和非确定性;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应从机械接受变为投入理解。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知识观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与当代西方知识观相结合的产物。它反对本质主义与二元对立,倡导多样性的知识模式,在对传统认知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范式。文章分析了女性主义知识观产生的背景,从三个方面对女性主义知识观进行了阐述,并做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是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网络教学由于具有独特的开放性、交互性而深受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论文在阐释后现代知识观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对网络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及组织方式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cMOOC提出了关联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基于网络的分布式认知过程,网络中的分布式知识影响了综合性课程的教学观,关联主义和综合性课程思想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信息的组织、教学互动、教学组织方式有深刻影响,组成了其教学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依据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的基于Web2.0技术的知识传输网络模型,提供了对开放教育资源传播与演变机制的一种描述。从开放课件(OCW)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发展,伴随网络中枢Web2.0平台角色与功能的转变,使得自组织网络在教师角色干预下具有了他组织特征,网络连接更为有序。通过探讨网络结构、小世界效应、信息传输效率、功能鲁棒性等网络特性,认识和把握模型结构与功能特征,为Web2.0技术架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模因论的独特视角出发,在网络环境中研究知识传输的新形态,不仅对模因式知识演化机制和知识传输中的关键角色进行了分析,还结合课程定位和师生互动两个角度对网络新时代模因式成人网络知识学习新变革进行了阐述.并以此分析网络时代模因式知识传输观在成人网络学习、网络教学和网络材料组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自乔治·西蒙斯于2009年前后率先提出以“软、硬知识”区分为标志的“新知识观”以来,“新知识观”在我国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当前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关于“软、硬知识”划分的四种观点,大都是从知识的表达或运用的角度来对知识进行分类,而不是从知识的本体与根源上进行划分的。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新知识观”对于...  相似文献   

14.
人类知识的发展经过了古代的德性知识观和近现代科学主义的实证知识观.古代德性知识观是因为人类理性的发展限度,人类还无法与自然的力量相抗衡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知识属性;到了近现代,由于人类理性的突然觉醒,人类发现自身与自然相抗衡的力量是客观、价值中立的实证知识.这种知识在引领人类进入物质享受极度丰富时代的同时,也将人类的精神领域荒漠化,导致现代世界的全面危机.在绿色整体有机的世界图式下,对高等教育知识观进行新的解读,从而为解决人类现时代的危机探寻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网络课程沿用了传统文献信息组织使用的知识组织形式,由于使用环境的改变,网络课程在网络环境下的知识表示、重组、聚类、检索、编辑及布局等方面存在局限。文章提出在叙词表和网络课程原有信息的基础之上,使用主题图技术对网络课程知识组织方式进行重组,对知识点进行多粒度、多层次的组织,实现网络课程知识点语义关联和智能分类,为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模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变革有必要关注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传统知识观的核心信念是表征主义知识观,将知识视为个人对生活世界准确、客观的表征,却深陷知识与世界的表征论、个人与知识的反映论,封闭了课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知识探究、运用的空间.难以构成核心素养生成的知识基础。生成主义知识观体现了重建表征主义知识观的当代共识,将知识视为个人参与世界过程中创造、生成的过程与产物,进而将课程知识视为探究的对象或运用的工具、资源。生成主义视域下的课程知识观凸显了知识的实践立场,并诠释出素养所蕴含的知识信念,这一取向下课程知识观的重建策略在于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知识学习与知识探究的统一、学科知识与意义世界的共生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一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一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及不确定性六个维度重建了新型的知识本质观.据此,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性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论争,进行深刻地教育学反思与批判,走向反思的现代性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关联主义创始人西蒙斯将网络时代的知识比喻为河流,或管道里的石油,提出了知识流的概念。他认为,今天的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层级和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与生态。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半衰期缩短。  相似文献   

19.
所有的教和学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不同的知识观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本文从知识的角度出发,根据世界经合组织对知识的最新划分:即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划分,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从知识应用创新的过程及学习者自身学习过程两个视角对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设计,提出影响网络环境下知识学习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20.
课程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性,它实质上是一种官方知识或法定知识,是各社会阶层斗争、妥协的产物。作为课程知识选择之价值"滤网"的课程知识观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它的变革与演进往往体现其所处社会之阶层结构的变迁。当前,由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进行着剧烈地分化与重组,因此与之相联系的则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课程知识观间话语权的变更:即代表精英阶层利益的要素主义课程知识观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未被彻底否定;而代表中产阶层、市民阶层以及社会新贵阶层利益的结构主义、进步主义、百科全书主义等课程知识观在改革中的影响则大大增强,进而形成了多种课程知识观共同影响我国课程改革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