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简讯     
7月11日至15日,华北、东北的省市(区)书籍装帧艺术优秀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共有600余位作者的1500多幅优秀书籍装帧艺术作品参加展出,其中包括书籍整体设计、封面设计、版式设计、艺术插图等。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次较高水平的装帧艺术作品展,精巧的设计,奇妙的构思、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使书  相似文献   

2.
书籍出版装帧设计之“造境”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振 《编辑之友》2011,(11):104-106
一引言精妙的书籍装帧设计就好像人的衣着,设计得好就会让读者耳目一新,甚至有大开眼界的感觉。本研究以"造境"为切入点,旨在探讨书籍出版装帧设计所具有的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二书籍出版装帧设计的内容与最高境界(一)书籍出版装帧设计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书籍出版装帧设计,就是巧妙地利用各种文字、图  相似文献   

3.
书籍的形式美与装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的形式美与装帧艺术徐柏容书籍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书籍的装帧设计。将装帧视作书籍的整体形式美,是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相当长一段的期,人们R是把装帧视为前面设计。无论是对于书籍形式美还是装帧,许多人现在仍然还自不少模糊的认识。笔蓄50ff代主持出版...  相似文献   

4.
装帧是指一部书稿在印刷之前,对书的形态、用料和制作等方面所进行的艺术和工艺设计。出版装帧的设计文化要保证统一的风格,要重视书籍内涵,通过装帧传递出书籍要传递的信息。装帧的设计元素主要包括:图形、色彩、文字、版式。对于图像设计来讲应该以布局合理为设计宗旨,对于色彩设计来讲要凸显不同的文化品位,对于文字来讲要透过合理的编排展现舒适的阅读,对于版式设计来讲则要有整体化的设计风格。本文着重对设计文化、设计元素和设计方式进行了全面探索,希望能为出版装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装帧艺术家刘丰杰的新著《现代装帧艺术》,最近已由中国书籍出版杜出版,这是他继十年前出版《书籍美术》一书后,为我国装帧艺术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该书是我国迄今出现的第一部自成体系的装帧艺术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6.
最近,王子野同志根据国家出版局党组讨论的意见,向在京的局直属单位的领导同志作了关于国家出版局1981年工作小结和1982年工作要点的报告。王子野同志说:过去的一年,由于编辑、出版、印刷、发行各方面的努力,图书出版的品种和印数都有较大的增长,质量也有提高。据统计,全国出版图书(包括书籍、课本和图片)25,601种,总印数55.78亿册,种数较1980年增长18.4%,印数增长21.5%。全年出版书籍约18,776种,增长19.8%,印数28.3亿册,增长  相似文献   

7.
王雄 《编辑之友》1998,(6):52-53
装帧是艺术,能包进“装帧”圈子的多了、我只谈书籍的装帧。谈艺术我是外行,但在出版行里干了十几年,对书籍的装帧还有点想法,我从市场的角度谈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8.
1986年是书籍艺术兴起的一年。这一年的“中国书展”、“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文学插图艺术展”,西南西北、东北、中南地区分别举行的装帧艺术讨论会和观摩会,建国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文学插图艺术讨论会”,使人们欣喜地感到,书籍艺术的新潮来了。国家要建设,人们要知识,专家学者要著述,群众要书读,书刊必装帧,书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书籍的装帧设计水平,更好地发挥各种出版物的宣传教育作用,七月七日,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集了书籍装帧设计座谈会,应邀出席的作家、画家、装帧设计家、出版工作者和宣传、文化、出版部门的负责人六十余人。会上十五位同志发言,对有关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而认真的讨论。王子野同志主持座谈会。一、首先是要重视座谈会最为热烈的议题之一就是关于装帧设计的社会意义,呼吁把装帧设计工作重视起来。许多同志形象地谈到,书和人一  相似文献   

10.
科技图书装帧设计漫议王肖生科技书籍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类书籍除了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以外,还应配有精美的装帧设计。后者不仅具有使读者了解书籍内容的诱导性,同时还具有招揽读者的广告性,能够引起读者购买和阅读的欲望,是书籍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局出版了“列宁论报刊”一书,书中收入了列宁著作三百○九篇(包括全文和摘要)。这些文章论述了报刊工作的各种问题和报刊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了列宁关于布尔什维克报刊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主要言论。  相似文献   

12.
加强书籍的整体装帧设计桑林佳书籍装帧是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从我国大学出版社来看,这一工作急需全面加强和提高。本文试就书籍整体装帧设计的有关问题,谈点个人认识。书籍装帧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来设计。一是对书籍内部的设计(包括扉页、目录、正...  相似文献   

13.
《中外装帧艺术论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书籍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美学现象,跨越多种领域,美术界、工艺美术界、印刷界、最后以出版界为归宿,以书籍的形式表现其艺术特征,因而,我们说装帧艺术是书籍的美学灵魂。书籍艺术的表现涉及到各种知识的类别、各种艺术手段,各种工艺方法及各种表现层次。装帧艺术的发展既受到以上诸多条件的推动,也受到它们的制约。更由于它和书籍内容的唇齿关系,缺少视觉艺术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14.
大约在去年秋冬时 ,书籍装帧设计家张慈中告诉我 ,他正在忙着编辑自己的书籍装帧作品集子 ,这本书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听了十分高兴 ,心里想 ,他早应该出版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集了。我的藏书中就有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的几位装帧设计家的作品集。我以为一个人爱书 ,也会爱书的装帧设计 ,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而且欣赏书籍的装帧 ,是一种文化享受和艺术熏陶。书籍装帧的艺术性与书籍内容的完美结合 ,可以唤起一种感情和力量 ,引发出更为深层的联想。欣赏书装艺术 ,似乎并不同于欣赏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我很难用恰…  相似文献   

15.
近年读到几篇有关出版文化的文章,内容主要谈论书籍的形式问题,包括封面设计、版面格式、书型开本、文字与插图的编排,以及校对和印制质量等。有的文章提出:所谓出版文化并不是指出版的书籍或音像的内容,而是指在出版生产过程中体现在装帧设计、出版技术和出版者观念中的文化要素。对出版文化的这种解释似乎过于狭窄。这个概念通常指出版物所体现的一国文化或人类文化。出版文化不仅表现在装帧设计、出版技术方面,而且表现在出版物的内容方面,出版者观念中的文化要素对出版物的内容也是有影响的。装帧设计不能离开出  相似文献   

16.
12月27日,国家出版局出版青年摄影协会在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办了首届会员作品展。展出作品百余幅。出版青年摄影协会现有首批会员54人。协会聘请王子野同志为名誉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业康,中国摄影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著名摄影家吕厚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颖,青年摄影家朱宪民,贺延光等同志担任艺术顾问。出版青年摄影协会是国家出版局团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它将本着为出版事业服务,为青年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书籍是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重要工具。书籍的装帧,是书籍存在的形式,没有装帧也就不成其为书了。书籍装帧的内容包括:开本、护封、封面、书脊、勒口、环衬、扉页、版面、章节、版权的设计,材料选择,制印方法,装订形式等等。一句话,它是书籍的造型艺术。书籍装帧设计要准确地反映书籍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作为书籍的装帧艺术,就要有它自己独特的表达语言,要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和巧妙的抽象化的装饰处理,通过造型、色彩、构  相似文献   

18.
国家出版局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一些脱销书籍的需要,于1月13日召集在北京的16家出版社负责同志和中国印刷公司、新华书店总店、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的负责同志开会,研究加强再版书的出版、印刷、发行问题。国家出版局王子野、王益、许力以等同志出席会议讲了话,参加会议的许多同志发表了意见,会议进行了一天。国家出版局负责同志说,近年来出版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版了大量的好书,在品种和数量均连年大幅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发展战略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历经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有着深刻的教训。它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 “文革”结束后,出版装帧工作在拨乱反正中得以复苏。1977年7月7日,国家出版局在北京召开书籍装帧设计座谈会。胡愈之等60余位美术家、出版工作者和其他有关方面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书籍装帧设计不仅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而且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工艺水平。会议呼吁,要从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下解放出来,要创造出能反映我国现代水平的书籍装帧艺术。 197…  相似文献   

20.
为同兄弟出版社交流创作、编辑工作经验,并听取美术家、作家、出版家对书籍设计和印制工艺等方面的意见,人民文学出版社于今年年初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人民文学出版社装帧、插图、书画展”。这个展览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35年来美术工作的一次回顾。人民文学出版社主要出版优秀的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整理出版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五四”以来新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作品,系统地介绍外国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影响的外国现代文学作品,出版各种文学研究著作。在这次书籍装帧艺术回顾展中,这几类文学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