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光电技术是高新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应用广泛,专业性较强,其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硫化锑薄膜光电探测器具有无毒稳定且成本低廉优势,成为光电科学研究的热点。实验采用快速热蒸发优化制备工艺制备硫化锑光电探测器,分析了器件在不同光波长和光强下的探测性能,实现了较高的光响应度。在此基础上,将前沿研究成果引入光电技术实践课程中,开展了硫化锑光电探测器制备与响应规律探究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熟悉从材料到器件的制备过程,掌握光电测试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积累科研经验。该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科研成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生探索前沿科学,增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热释电红外元件作为传感器组成的电子防盗系统,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安装要求和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3.
以热释电红外元件作为传感器组成的电子防盗系统,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安装要求和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4.
一种光电检测的食堂售饭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光电检测的食堂售饭系统的设计与试验,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结构组成,以及系统软、硬件设计。其中应用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及光电转换电路,最后由PC机来实现操作控制。该实验可作为仪器专业学生对光电技术实验课的一项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5.
为将原理抽象、系统复杂的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AS)系统引入物理实验教学,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开发了DAS系统仿真实验。首先设计直接探测式DAS系统结构,然后给出激光器数学模型、分布式光纤背向瑞利散射数学模型、扰动施加数学模型和光电探测器数学模型,最后搭建Simulink仿真实验平台。基于开发的仿真实验,仿真了不同参数下的DAS系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器线宽和频移率的增加,探测信号中的噪声强度近似线性增大,在系统中加入光放大器能够提高探测信号的信噪比,克服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干扰。该仿真实验操作简单、现象直观,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接触光纤传感的前沿技术,更好地理解DAS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动态特性,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其编程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聚偏氟乙烯的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评估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在路面能量收集中的潜力。创新点:首次实验验证了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可视为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代数总和,即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相对独立,既不相互压制也不相互促进。方法:通过分别控制机械荷载和热荷载,实验测定聚偏氟乙烯压电效应、热释电效应及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图1和2);根据实地交通量和气温变化,通过简化的混合压电-热释电能量收集解析模型,估算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地区路面能量收集的潜力(图4)。结论: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可视为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代数总和;在聚偏氟乙烯路面能量收集的建模中应该同时考虑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以本文中所选地区和材料为例,热释电效应弱于压电效应;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能量收集效率的提高有望通过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实现。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光电技术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光电技术实验技能,提出一种光电技术实验系统。该系统以实验室科研平台为基础,主要由信号源实验、光源实验、信号放大实验和系统接收测试实验4部分组成。在实验中,学生按照分组形式依次对4部分进行实验,分别测量从而各部分实验系统的性能,并分析其对应的理论知识。该实验教学系统的运行使学生对光电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通过体验真实的科研过程,为其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当联系这门科学在技术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一些演示实验。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光电控制演示装置,作为讲解光电控制原理之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光电基本理论、实践环节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加入超声波测距、激光脉冲测距和激光相位测距系统设计等实验内容。学生通过3个测距实验的学习,更好地掌握光通信系统技术、激光发送和接收器件的工作机理,以及光电工程电路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测距系统的设计与实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设计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该设计利用国产单片机STC89C52为控制器,被动式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作为人体探测器,制作了一款家居防盗报警器。该报警器可接八个有线防区,具有自动撤防和设防功能。经样品制作和测试,证明设计方案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中诸参量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从协同学理论出发,本文根据生物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对怎样才能在理论教学与试验教学过程中利用协同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对教学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Multisim 10.1软件对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电路进行了分析仿真,观察到检波电容的大小会影响包络检波的效果。利用实例证明,将Multisim 10.1引入高频电路实验教学后,该软件能及时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是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开展实验教学客观条件有限、忽视学生群体特点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而由案例教学、仪器实验、实验室情景模拟、专家讲座、小组案例设计等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实验开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验中心的实际状况,探索和研究符合光电学院实情的开放管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最为熏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并围绕重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起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对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进行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构建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应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过程控制为重点以及内部质量管理与外部监控相结合的原则。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可概括为组织要素、过程要素、资源要素、监测要素四个方面,这些要素在运行中构成了质量保障体系的四个子系统。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各部分与外部质量监控共同作用,促使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模式下光电技术人才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学结合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特别在光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更要加强与企业的有机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光电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通过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体育同现代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突出体育实践教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理论体系。为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教学、调查等方法,对体育训练课加载于体育课教学课时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体育课+体育训练课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态度和锻炼行为,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运动素质及改善学生的心境,使之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文中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材、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三明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20.
Automatic evaluation is a challenging field that has been address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ssessment workload.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new element for the authoring tool Easy Java Simulations (EJS). This element, which is named automatic evaluation element (AEE), provides automatic evaluation to virtual and remote laboratories built with EJS by using the server application Goodle grading management system (GMS). The integration of both tools entitles a professor to create interactive virtual and remote laboratories and automatically evaluate the work of their students. As a test bed two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a non-linear controller design virtual laboratory used in an advanced control master course and a servomechanism virtual laboratory used in an undergraduate basic control cou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