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母亲     
老舍 《教师博览》2005,(2):54-55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是在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土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  相似文献   

3.
妞嫂的理想     
一山脚下的县城富了,半山腰里的小村也跟着富了。村里本来有五、六户人家,后来李、顾两家搬到了城里,留下的一头奶牛、一头黄牛一并送给了妞嫂。还有几家虽还未搬,但也托人送礼忙得不亦乐乎。赵家的二娃子还染了蓝色的头发,穿黑茄克,很有“城市人”的味道。这个村惟一没有动静的是妞哥家。妞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村里,小日子也蛮平静安稳。但妞嫂眼馋人家搬到城里,因此,妞嫂这辈子的理想就是:在城里买房,作个城市人。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     
母亲的娘家是在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漫,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做木匠的,和当巡查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需下地做活。  相似文献   

5.
你的童年幸福吗?我敢说,在我们村里,我是小伙伴中最幸福的一个。可以说,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爸爸妈妈呵护着我,姐姐看护着我,小伙伴们整天簇拥着我,听我呼风唤雨,我是地道的“孩子王”。爸爸很早就是个体户,以后又开了砖窑,还办了一个加工厂,我们村里,我的家境最好。爸爸又是个热心肠,乐善好施,所以在村里威信很高,自然,我在村里也就有地位,孩子们争着听我的话,我还经常用小恩小惠收买小伙伴的心,一个个对我服服帖帖。你说我的童年能不幸福吗?可是,在我二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两件意外的事,改变了我家的生活。先是我家的砖窑被一…  相似文献   

6.
他算不上村里最俊的小伙子,却是村里最壮实的小伙子,各种农具家什使唤得最顺溜的小伙子。在“民以食为天”的年代,这是多么重要的择偶条件啊。村里的姑娘大多喜欢他,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住着许多善良的人们,他们生活得平静而快乐。村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像她的人一样可爱,叫做纯雅,她的爸爸是这个村的一村之长,她的母亲是村里工厂的缝纫员工。  相似文献   

8.
预感     
从前,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住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孩子,儿子十七岁,女儿还不到十四。一天,老太太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孩子们见了,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一早起来,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大中专毕业生将遭遇近年来最大的就业困难。春节回家过年,村里不少大学生的父母纷纷向我这个在市里工作、在村里人看来还算体面的市里干部打听就业的信息。与此同时,笔者也听到村里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已完全失去信心,似乎除了待业,已无路可走。  相似文献   

10.
这个村子远离通衢大道,这里连一家像样点儿的可供稍有身分的旅客投宿的旅店也没有。村里有个小火车站,不过也小得可怜。村里的房屋干净整洁,外表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院子里和窗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每一个真正的村庄理所当然就该这样。房屋的四周围着一圈高高的栅  相似文献   

11.
骗子     
翔哥一家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大富,这主要归功于翔哥.翔嫂说,翔哥是城市一家公司的经理.翔哥三十出头,勤劳能干,每个月都有大把钞票汇回家.不过,村里也有人说,骗人,当公司经理哪来那么多钱,说不定是做毒品生意的.  相似文献   

12.
古时候有个小村庄十分偏僻,很少有外人经过。一天,村里有一个人用绳网陷阱捕到了一头獐子,但是他当时正在忙别的,没有及时发现。碰巧这时候有几辆经商的车子从这片沼泽地经过,车上的人发现了陷阱和猎物,见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他们就把獐子牵走了。没走多远,这些人觉得自己不劳而获太不像话,就拿出一条干咸鱼放在绳网之中以作补偿。  相似文献   

13.
山道弯弯     
我的故乡———水河 ,是太行山麓红旗渠畔的一个小小的自然村落。村里不足400口人 ,近百户人家零零星星地散布在大山的沟沟坎坎。村里只有一所小学 ,我上初中是在邻村的坟头学校。从家到坟头学校 ,有一条三里多长弯弯曲曲的山道。与山道并行的是山腰那条弯弯曲曲的红旗渠 ,所以我们有时走路 ,有时就走渠岸。因为路远 ,早早地吃过饭 ,我们就被家长赶上了这条山道。一放学 ,我们就又自觉地踏上了这条山道。我们往往三五成群 ,结伴而行。走这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道 ,就成了我们校外的主要活动。这一条本来寂寞的山道 ,也定时地热闹起来。山道作…  相似文献   

14.
赫尔姆的雪     
赫尔姆村是个傻瓜村,村里老老少少都是傻瓜。在赫尔姆村的傻瓜中,最有名气的是村里的七个长老。他们年纪最大,也最蠢,所以他们统治着赫尔姆村。 这一年的光明节之夜,整晚大雪纷飞。  相似文献   

15.
骆丽萍 《师道》2006,(9):61-61
看到“电影”这词时,我总是会把它和“节目”联系起来。然而它没有颁奖仪式,也没有星光大道。这节日只闻名于我生长的村庄,它是属于一个村庄的节日。小时候,我们看电影是在村里唯一的一所学校的操场上看的,是露天电影。每到看电影这天,村里事先通知了,各家各户都知道有电影看。  相似文献   

16.
快乐如风     
凡和微就读于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班,二人是前后桌。凡来自农村,是村里为数极少的几个高中生之一。凡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村里男女老少对他评价极高,凡也为自己能够考上城里的重点高中而备感庆幸。但他也意识到在未来三年的学习中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他不允许自己有半点儿松懈。为此他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微来自县城,高挑的个  相似文献   

17.
预感     
从前,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住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孩子,儿子十七岁,女儿还不到十四岁。一天,老太太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孩子们见了,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一早起来,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孩子们笑她,说老太太是瞎想。儿子去打台球,碰到一个双着,位置极好,绝对一击就中。对手说:"我赌一个比索,你中不了。"大家都笑了,这儿子也笑了,可一杆打出去,还真的没中,儿子就输了一个比索。对手问他:"怎么回事?这么容易都击不中?"儿子说:"是容易。可我妈一早说村里会有大难,我心慌。"大家都笑他。赢钱的人回到家,妈妈和一个表妹或孙女什么的女亲戚在家。他赢了钱,  相似文献   

18.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不须铃曲怨秋声,何必仙山海上行。只要姚崇还作相,君王妃子共长生。  相似文献   

19.
离乱的伤     
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荒屋破篱之间,每日只有几缕零零落落的炊烟冒上来,人口的稀少可想而知。你无论进到哪个村里,最喜欢遇见的是村童在阡陌间或园圃中跳来跳去,是走在你前头或是随着你步后模仿你的行动?村里若没有孩子,就不成村落了。在这经过离乱的村里,不但没有孩子,而且有向你要孩子的。  相似文献   

20.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