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不久,我在惊讶中读完孙双金老师的《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很佩服她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对书本内容进行质疑,能在课堂上"不拘一格"地提出连孙老师都没能想到的问题,更令人费解的是孙老师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思考后却"迎刃而解"了。孙老师的教学感言是"学生可畏",我也那么认为。  相似文献   

2.
“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若能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发现,课堂会因你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3.
当今教育教学的大多数课堂管理是很规范的,学校教学工作能有序地正常地进行.也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但也有极少部分课堂.很不尽人意——学生太贪玩了,什么样的怪事都有可能出现,如读书没有课本、作业本:上课不是讲话,就是搞小动作;有的目中无人,在课堂上走来走去。老师苦口婆心的诱导左耳进右耳出。为什么?因为学生的心理底线是我不管怎么搞,我是接受义务教育阶段,老师不能也不敢骂我、打我.再严重也不会开除我,所以我在学校爱怎么搞就怎么搞,老师奈何不了。为此,有的老师,被学生的所作所为气得吐血。  相似文献   

4.
日前有幸在“金帆课堂”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给如东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上的一堂语文课——“走近李白”。说心里话;课前拿到孙老师的教学设计时我是心存疑虑的,给小学生讲李白不容易,一堂课要讲四五首古诗,更不容易。可是孙老师却把课讲得深入浅出,生动精彩,轻而易举地达成了他的教学构想。不禁深深折服于名师对文本解读的独到。对古诗诵读的引导、以故事串联结构的匠心。短短五十分钟,似乎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教学生”。这样的课堂效果与他贯穿课堂始终的闲聊、闲情和闲话是分不开的。现就孙老师课堂前后的几处闲笔反思其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5.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我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一篇章——《精神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读完此,我感触颇深。是的,学生在课堂上应是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能享受思考的快乐,共享交往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含。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和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相似文献   

9.
“老师,我不同意您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10.
fangzil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后困惑的问题。fangzil老师在“买铅笔”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六急”。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课堂探究如何安排教学时间?二是算法多样化如何引导学生?三是课堂中如何顾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三个难题引出教师的矛盾心理: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探索问题,又担心教学时间的不允许;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又担心教学如一盘散沙无法控制;既要尊重学生自我建构的选择,又担心学生两极分化的加速。  相似文献   

11.
有幸观摩远道而来的孙建锋老师执教《凄美的放手》,让我们这些地处山区的教师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孙老师的课堂,是情意浓浓、情怀敞开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入情入境,思维在情节中潺潺流动着,心灵在情网中悠悠舒展着。我想凡聆听孙老师上课的学生一定能深切地感受到站在眼前的孙老师对他们的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倡导“情智语文”,他认为,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的情感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的确,孙老师正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诠释着他的“情智语文”。  相似文献   

13.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设定,灵活应变,尊重学生,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相似文献   

14.
邹旭升 《河北教育》2006,(12):36-37
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倡导“情智语文”。他认为,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的情感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的确,孙老师正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诠释着他的“情智语文”。如他所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现在,以其中第4自然段的教学来欣赏孙老师的情智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两次听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上课,收益颇多。这两堂课,孙老师都很重视学生质疑,在引导释疑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显示了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对孙老师的课进行一个“扫描”,供老师们学习借鉴。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明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但回到实践中,老师们大多不敢让学生提问,一些人虽然也让学生问了,但问归问,教归教,忽视指导,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质疑…  相似文献   

16.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吉彩娥 《考试周刊》2010,(28):52-5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而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课堂主要是由教师主宰的世界。在教学方法上,老师的讲解分析充斥着语文教坛。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也只不过是打着启发式、讨论式招牌的“问答法”在课堂中无限制地膨胀,在课堂上,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一连串毫无启发性的提问,把学生向老师事先设计好的结论上赶。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闲逛书店,偶遇《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一书,于是如获至宝,每日研读。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语:“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我最喜欢爱提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闲逛书店,偶遇《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一书,于是如获至宝,每日研读。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话语:“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我最喜欢爱提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怎样使物理课堂活起来,是老师们上每节课前都苦苦思索的问题,也是老师们最费神的问题.而有的学生提到物理也是摇头,有的虽然很感兴趣,但是成绩却不理想.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创造好的学习情境,让物理课堂活起来.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