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何之谓道?今日之道又作怎样的解释?作为"四书"中的两篇重要的篇章《大学》和《中庸》,是否存在"道"的"同"和"异"?  相似文献   

3.
新《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颁布了,它以新的理念、新的条款替代了旧《守则》、《规范》中不符合时代的内容,给广大中学生提供了新的行为准则,甚是令人欣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仍有一些不规范之处。 例如:《守则》第二条:“遵守学校纪律”;《规范》第18条:“按时完成作业”。 众所周知,现在各中小学校的“纪律”,五花八门,有不少与法律相冲突的地方。试问:能按要求开设全部课程的学校有多少?能按要求让学生过双休日的学校有多少?能按要求保证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超过 8 小时的学校有多少?双休日被学校变成单休日或半休日,…  相似文献   

4.
郭尚民 《山东教育》2014,(Z6):80-81
导入师:人们在形容文学艺术历史悠久的时候,往往喜欢用“源远流长”这个词?那么,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呢?一般认为,其中之一是《诗经》。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下注释1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随后,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相关知识。(找同学读,并提问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反映的时代、《诗经》的内容等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初读感知师:相信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请你根据初读的印象,判断一下《氓》应该属于诗经的哪一部分?理由是什么?生:属于“风”。“风”是地方民歌,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时,我除了陪着女儿一块看,还边看边当解说员。望着打打杀杀的场面。女儿常问:“他们为什么不团结?为什么要打仗、杀人?”“为了当皇帝。”“什么是皇帝?”“皇帝就是国王。”女儿读了很多童话,知道国王的含意。  相似文献   

6.
李建业 《语文知识》2005,(10):13-14
《论语》中不少地方用到了数词,它们意思各异,用法有别。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要分析。一、表示虚指数词不表示实际的数目,而表示“多次、很久”之类的意思。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系数词“三”“九”表示虚指①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了两篇关于变形的文章,一篇是卡夫卡的《变形记》,一篇是蒲松龄的《促织》,一个是人变成了甲虫,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那么,除了变形这一点两者相似之外,两篇文章是否还有可比之处呢?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分别辑录了于《思归引》和罗隐《思归行》两首诗,但两首诗文字内容相同,系出于一人之手,该诗究竟是《思归引》,亦或《思归行》?作者属谁?爬梳史料,考证可知:《思归引》属于之作。  相似文献   

9.
师:当第一次读到《水上飞机》这个题目时,同学们肯定有好多想法。老师问一下,大家课前读了几遍课文?生:三遍。生:四遍。师:读了三遍课文以后,开始产生了问题,有答案了没有?还有什么问题?生:水上飞机是哪个国家制造的?生:还有作其他用途的水上飞机吗?生:不论哪个角落,水上飞机都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今天借你们班上一堂观摩课,我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 师:高兴。(鼓掌) 师:(多媒体投影:余晖下的摆渡图)看到这幅图,我就想起一则古代寓言故事。你们想听吗? 生:想。(兴奋,鼓掌)  相似文献   

11.
<正>一、《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究竟有什么用?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二、在《百家姓》出现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书?为什么偏偏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12.
袁存亮 《华章》2007,(11):204
"义"的意思什么?儒家思想和基督教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两种文化体系给出的解释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源于彼此的不同,"义"给各自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就"义"的理解,用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论语》和基督教的经典《圣经》来进行对比阐述,使得人们对"义"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并对"义"的影响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沈荣 《现代语文》2007,(10):46-47
一、导入1.看一看,这是属于哪个季节的画面。(播放相应图片)(夏季)2.你喜不喜欢夏季呢?为什么?3.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论文采用平行研究法,借鉴辜正坤教授提出的中西诗歌鉴赏十角度,从作品、作者、社会文化及读者角度对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五)与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茵纳斯弗利岛》两首诗歌进行对比研究,以此发掘诗歌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慎的《说文解字》酉部收录了与酒有关的字75个,它在系统地分析了字形和考求本义的同时,对中国古代丰富的酒文化知识,进行了具体而全面地介绍,如酒是怎么发明的?是谁发明的?酒的酿造过程又是怎样的?古代的酒主要又有哪些功用?古人饮酒又有哪些有趣的习俗?这些都在《说文解字》酉部有着详尽而生动的记载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谢艳 《湖北教育》2007,(8):32-35
案例一、导言激趣师: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生:这是《嫦娥奔月》里的嫦娥。生:孙悟空,《西游记》里的人物。生:这是后羿,故事的名字叫《后羿射日》。  相似文献   

17.
虽然分别讨论《诗学》和《文心雕龙》的成果业已汗牛充栋,但学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讨论尚不热烈。是什么原因致使二者影响下的学术和思想传统大为不同?是什么因素使二者十分相像,却又道行殊途?多种解释都可能是看似合理的答案。但唯有伦理生态,配合思想传统的方法模式,构成了中西风格和精神迥异的两种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18.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相似文献   

19.
高娟 《湖南教育》2003,(6):46-46
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关于赵州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人们把这个传说编成了一首儿歌: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财王爷推车压了一条沟。我先播放VCD,学生边拍手边唱儿歌,再听故事,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两则寓言故事,大家喜欢吗?为什么?(不但有趣,而且学完以后还可以告诉我们深刻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这样的小故事(板书:12.坐井观天)读题质疑: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