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写作.本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就好象农民种地会使用锄头一样。然而今天对一些教师来说,写作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学生时代,语教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提高你们的写作能力吧!”那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出了校门,走上工作岗位,写作就被置于我们视野之外,即使是后来成为了教师,甚至是教学生写作的语教师.也难见我们动笔写写什么。我们这个时代患上了“不写症”。  相似文献   

2.
以成功教育的经验中我们已经看到:教师对学生评价对于学生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每位老师都应该意识到.教师评价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甚至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对人生态度。都同教师的评价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给教师们指出了一个既简单又不简单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对我们教师来说,课堂上的物理演示实验.是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实验.学生实验多是在学校实验室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验证性教学活动.对科学家来说,科学实验却是最终现实的检验.拥有创造或打破关于宇宙的最重要理论的能力.科学实验不仅仅确认或者驳倒一些理论,它们还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现实甚至是对我们自己的看法.实验有时候完全颠覆了我们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常识性概念.有时候还会粉碎存在已久的虚构理论.以下就是一些至今仍对我们有着重要影响的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游国全 《福建教育》2005,(6A):32-32
很多教师认为农村小学生生活面狭窄,习作练习时没有素材。其实材材很多。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现实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挖掘材料.否则就会“身在宝山不识宝”了。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引导,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学生普遍反映,高一物理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物理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一步到位.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原因,研究对策,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研究方向的转向,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反思.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教师的行为,对教师的触动会更深。通过与一些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中,发现普遍存在以下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问题:设计一个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的办法。 对这样一类问题,在应试教育时代,我们只能要求学生做出标准答案,做出标准答案的学生就能得满分,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必须循规蹈矩.教给学生标准答案,否则就会引起争议或者批评。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物理课本的练习题、复习题中,问答题占的百分比很大,而如何准确、有效地解释这些问答题,则常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设法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及其科学方法.1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是影响学生说理能力的第一要素 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对提出的问题就说不清,讲不明,回答问题时,就会啰啰嗦嗦,废话连篇,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这是初中学生在解答说理题时司空见惯的现象.例如,学习了比热容的概念后,课文有一段话,要求学生能解释“为什么在太阳光…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只有时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乐学、会学,因此,我们除了研究“教法”之外,还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无论干什么事,如果我们没有兴趣,就很难将此事干好,如果有兴趣于某一事物,我们总是会想办法去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就教师而言,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教学能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固然与他们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方法有关,但也与兴趣密不可分.就学科特点来讲,数学美的因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的结合,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的一节数学课,为什么有的老师讲后效果十分好,而有的老师讲后给人一种有盐没…  相似文献   

11.
李雅林 《河南教育》2005,(11):44-45
当教师.特别是当班主任的,经常遇到学生找各种借口方便自己,或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作掩护.当其时,如果对学生严厉训斥,横加指责,他们就会口服心不服。但若任其下去,无疑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习惯,有害于他们的道德发展。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认真对待学生的借口。  相似文献   

12.
骆仲礼 《考试周刊》2009,(27):164-164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集中精神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方法,巧妙地导入新课,营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新课程导入的基本原则,又要在微观上设计和操作好课堂导人的最佳程序。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欧文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的温和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态度和适度期望,相处时的心理气氛就比较和谐融洽,同时教师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信任和鼓励。  相似文献   

14.
教师几乎在每节课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但并不是我们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学生有意义,有时候,不恰当的问题或提问方式会导致问题失去有效性.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学习,发现教师的提问有时并不是十分有效,笔者就有效提问发表以下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更加热爱.对学生更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班级中.会有不同数量的学困生。这些学困生不是智力的问题.也不是生理和心理问题.但是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方面出现暂时落后。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师稍不重视.他们就会成为永远的落后者。但是教师如果留意观察.用心对待他们.找出造成他们暂时落后的原因及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那么这些学生就会迎头赶上.甚至成为优秀的学生。但是.要想成功转化一名学困生,是极其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某个问题时,学生会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与教师唱“反调”.这时,教师是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关,还是尊重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如果不给学生机会,则必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其创造性;如果顺其自然,那么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就会被打乱,但是你却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那么的难能可贵,他们的参与是多么的积极.下面就是本人与学生就一道解析几何题展开的探究,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新开始,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教师在与学生的最初接触时间内就能牢牢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会让以后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接任新班级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星期的短暂接触,讲究一点小策略,让学生对我们和语文课“一见钟情”,以期达到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从职业学校来,曾经历过近乎严峻的现实,因此我时刻都感到有一种危机感.现在倡导感恩.作为教师,我们是最大感恩之心应该是学生,假如没有了学生,我们的教师职业便不存在,自然也就无从施展我们的教师才能。  相似文献   

19.
有一首诗写道:“你播洒一缕阳光,就会收获满天的灿烂/你栽下一棵小苗,就会收获满树阴凉/……你种下一根芒刺,就会得到满地荆棘/你投出一块瓦砾,就会得到满眼废墟……”此诗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做教师的可能会进一步地分析此诗包含的道理:对学生付出关爱,我们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给予学生冷落,我们得到的就会是失落。似乎只要老师去关爱学生了,学生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20.
刘银龙 《语文天地》2010,(11):81-82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的感受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参及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别人的见解.我们要力争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我们自己才会找到做教师的乐趣.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并且在课堂上自己也就不会因简单重复而懈怠.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因教师的不断求索而得以激发、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