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复归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复归及对我们的启示汪克强汪克强:中国科技大学校办副主任一、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复归人文教育是西方大学教育的最初基石,但是从近代起,西方大学教育在总体上开始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表现出一种功利主义的要求。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精神,加强...  相似文献   

2.
张艳霞 《文教资料》2010,(9):162-164
本文基于大学人文精神的存在现状分析,揭示了培育大学人文精铺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并探求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真正发挥大学人文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供校园价值理念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围绕大学人文教育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现代大学人文教育与大学精神失落的原因,人文教育与大学精神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兴人文教育与大学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学者关于大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后果的研究与思考方兴未艾。大学人文教育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大学培养人才应该关注其在学识、道德和美感的全面实现。完善大学人文教育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标本兼治的方向,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迫切性。应使大学生“精神成人”,让大学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学人文精神衰颓倾向已成蔓延之势.确立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极融合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文知识的科学体系,形成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系,是构建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俊 《教书育人》2005,(1):66-67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人文教育滑坡现象,重振大学人文教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对大学教育人文内涵缺失的理性反思,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热点。与专才教育重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不同,人文教育的重心是“做人”教育,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培养一种理想人格。那么,大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人文教育最终要使大学生具有怎样的理想人格?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哪些精神内涵?这是大学人文教育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语境出发,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学人文精神传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在当今却饱受着一些异化思维的侵扰。大学人文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既是大学人文精神传统中的应有之意,又是这一传统得以保存和发展的一种理想途径。文章着眼大学人文精神传统的内涵及其现实发展的困境,提出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智慧、有德性的人。在精神的层面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相通的,要实现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整理;二是建立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文本群;三是消除人文与科学在现实中的对立;四是加强对大学低年级学生的通识教育;五是培养大学生对科学的普遍兴趣,鼓励他们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社会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教育是对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培养集中在大学教育阶段。在我国,开展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呼声日高,其展开主要在三个层面。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和误区需要加以注意和避免。因此,我们需要在更深理解的基础上切实地推进大学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是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历史上的大学曾经高扬人文精神,而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成为导致大学人文精神危机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的影响不仅止于日常行为或生活表象,而是从根本上导致大学生文化人格的不健全,而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更加深了这一危机。大学应该从教育的本质出发重塑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