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受众学     
新闻学的重要课题,研究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规律。它为新闻的接受者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研究手段,考察受众接触新闻传播媒介的动机、目的、渠道、习惯、方式、时间和场所,以及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兴趣、需要、信度和评介;研究受众的性别、年龄、职业、政治信仰、生活经历、教育程度、民族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是一项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受众的意愿和心理,以期达到有效的传播。受众心理是指新闻信息接受者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它是影响和制约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众需求的产生与变化,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反馈等,都与受众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辨析“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意识作为一种传者意识,是新闻传播工作者头脑中有关受众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心理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是传者为着心目中“隐含的受众”的需求而进行传播的一种内驱力,它能促使传者从受众的角度去关注社会、关注新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新闻改革以来,受众逐渐被看做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不断突出、彰显,由此派生出的受众本位意识也在新闻从业者中建立。受众本位意识的凸显,的确加快了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新闻事业的…  相似文献   

4.
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整个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受众的不同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模式和效果,更会影响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的媒体长期以来存在着忽视受众的情况。从8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从最初的"以传者为本"发展到了现在的"以受众为本",受众的角色在媒体中逐渐走向中心,受众角色从原来一味的接受者转换成了电视新闻的参与者、改造者、解构者和重建者.电视新闻要做到"以人为本",抓住受众心理,就要充分保障受众的参与性.电视新闻受众的参与是指受众以各种形式参加了电视新闻传播的过程,并对新闻传播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论受众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整个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受众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模式和传播效果,也影响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媒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忽视受众的情况,从8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受众本位局面却并未真正形成。因此,无论对媒体还是新闻传播工作者而言,树立受众本位意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受众知情权保障中的媒体责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是:如实又有选择地及时公开传播受众需知又未知的新闻事实和信息。新闻接受者,也就是大众传播中的受众,在新闻传播行为中兼有客体和主体的双重性质。受众的未知和需知,是新闻选择的重要价值尺度和标准。“知情权”的概念是由美国人肯特·库柏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最大限  相似文献   

8.
当前,"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已经深入传媒人心中.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杂志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新闻传播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之间相互竞争的态势已初步形成,其中竞争的关键就是争取受众,而要想吸引受众,一定要重视和研究受众的一般心理,包括求异心理。 求异心理是好奇心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从受众的求异心理可以看出,受众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是对“千版一面”、“千篇一律”的呆板形式和枯燥乏味语言的屏弃。只有立意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才能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因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客体,而  相似文献   

10.
应大力提倡受众中心论(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谁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自从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这个问题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早期的传播学者从宣传的角度出发,先后提出了“枪弹论”“强效果论”等理论,其实质就是把受众看作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很明显,在这些理论中,传播者是居于中心地位的。随着研究的发展,传播学者们发现受众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也不是同质的,不同的受众对于同一传播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60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界开始把主要目光集中到受众研究上来,先后提出了“使用──满足…  相似文献   

11.
田勇 《新闻实践》2004,(1):55-56
互联网的出现给新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不但凸现了崭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同时融合着各种媒体的内容特性,而且对新闻的受众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又称接受者,指的是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或信息的接受者。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受众只是媒介所有者宣传、教育的对象。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大众化传播的整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大的冲击就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互联网新闻的受众: 1、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走向主动的信息寻求。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享受对信息的自主选择和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2、受众从信息接收群体化走向信息的个性化选择。网络传播从本质上是为受众度身定制的个人化传播模式。 3、受众从满足事件的结果走  相似文献   

12.
韩萍  李响 《军事记者》2009,(2):25-26
兵家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受众是新闻传播行为的接受者,也是新闻信息最终的归宿和消费者。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各种媒体的不断出现,在受众信息选择余地不断扩大之时,军事新闻必然面临着怎样才能满足和适应受众心理需求的问题。受众接收媒介信息的心理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对受众的心理给予关注和研究,既是应对媒介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军事新闻宣传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开栏的话:受众是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整个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对受众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直接影响着新闻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将影响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和媒介逐步走向市场,受众日益受到各新闻媒体的重视,受众研究和受众调查在我国得以逐步展开,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深度上,对受众的研究都是不够的,甚至在某些媒体和某些人心目中,受众意识和受众地位、作用还是比较模糊的,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新闻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因此,…  相似文献   

14.
叶菲  薛雯 《新闻世界》2011,(11):118-119
作为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受众在品牌传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成功实现品牌传播,特定的受众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Coach品牌为例,以受众本位理论为基本出发点,深入剖析Coach品牌的受众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受众是从西方传播学中翻译过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文字传播对象的读者,音响传播对象的听众,画面传播对象的观众及人际传播的受传者。为什么说受众是新闻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呢?这是总结新闻事业和新闻学发展的状况得出的结论,又是受众在新闻活动及新闻学中的地位决定的。要用“受众”取代“读者”由于新闻事业本身的历史原因,我们一直用“读者”这个概念来表达新闻的接受者,来统称通过三种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学研究中,受众即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它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例如报刊、书籍、杂志读者,广播听众,电影、电视观众以及"赛博空间"的村民等。 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传播学者开始了系统的受众研  相似文献   

17.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受众,离开了受众,新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要搞好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研究受众的心理,掌握受众的心理规律,围绕受众进行新闻策划,使新闻报道准确反映受众的需求,正确表达受众的好恶,引起受众的共鸣。本文以报纸新闻宣传为例,分析探讨了好奇心理、对比心理、得益心理、求近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Web2.0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新闻报道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使新闻报道传播领域不断扩大、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模式不断创新,这也使受众从过去的"普通公众"即信息接受者向信息传播者、发布者、互动者转变,从而使受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资源,而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如何开发受众资源、推动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