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鞍马环上双腿全旋节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前言双腿全旋是鞍马练习中的主要内容,其中环上双腿全旋是最基本的动作,也是提高鞍马技术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难度动作。全旋是经两臂交替支撑、双腿做一周的绕旋式动作,技术结构形成了有规律的变速运动。其节奏是指完成该动作时,动作各部分通过各预定距离和所用时间相互关系上的规律性。由于全旋是节奏性强、韵律性强的动作,所以,掌握好动作的节奏便成了直接影响动作的完成与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的体操评分规则,要把难度价值分提高到6.6分以上,最直接、最有效的突破点就是在比赛中强化交叉起倒立类动作.以优秀体操鞍马运动员张宏涛为研究对象,对其所采用的交叉起倒立类动作技术难度训练方法进行研究,探讨运动员如何在鞍马成套动作的完成中达到高的难度组别,以提高我国体操运动员的鞍马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调研访问、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世界男子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结果表明,采用纵向移位动作为主体,以多个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构成加分为主干,并结合D组难度的下法,是鞍马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使用“D E”难度以上的多个动作“直接”和发展新“F lops规则”内容的单环高难度动作,将是未来比赛中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竞争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和录像观察法,分析第41届和4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鞍马单项决赛参赛运动员完成的成套动作,得出伦敦奥运周期鞍马动作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男子体操队备战过程中鞍马训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世界优秀鞍马选手对动作类型的选择表现出更加集中的趋势;第Ⅰ组别动作逐渐向李宁和反交叉转体90°经单环起倒立落下成骑撑集中;马桥尔打滚成为第Ⅱ组别动作的首选难度动作;第Ⅲ组别集中在马桥尔前移和斯维多后移高度两个动作;第Ⅳ组别动作的使用将以E组或D组Flops、吴国年、(环中或马头)俄式挺身转体,以及E组或D组Flop组合为主;第Ⅴ组别动作将以D组或E组难度的斯托克里起倒立下为首选。  相似文献   

5.
随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鞍马的新颖动作层出不穷,由于马上各种复杂的单环全旋转体加移位和纵向移位等难新动作的出现,使鞍马项目稳定控制的特点更加突出,对全旋这一关键性基本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成套动作的加长,动作难度的增加,对鞍马专项耐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大。为了赶超鞍马项目的世界先进水平,各国采用了一些辅助性训练手段,鉴于各种辅助性训练器材及训练方法的优缺点,我设计了一种制造简单结构较精密的鞍马练习器(图一)。经实际训练试验对体操初学者及体操运动员学习鞍马各种全旋等动作,提高动作的技术质量,增强鞍马专项耐力、提高稳定支撑能力等均有积极效果,现介绍供体操界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全旋”已是风靡体坛的新潮流动作,这个动作的出现给鞍马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气的活力,鞍马的大部分难度动作都可以用“托马斯”技术来完成,这大大丰富了鞍马动作“立体化”的内容。同时,这一动作也在自由体操和双杠项目中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新周期鞍马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剖析,探索鞍马发展趋势,为我国运动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结论:(1)新难技术是发展的风向标,难度调整影响选用频率,提升实力需难度与质量辩证发展。(2)成套编排满足“1+8+1”配置,首尾安排I、IV组别动作,II、III组别位居中间,以D、E难度为主。(3)开场以C、D难度为主流;下法均为D、E难度动作。第II组别的选用与难度呈正态分布。II、III组别类型丰富,D、E是成套的核心,高难复合动作是提升成套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前言吊环、鞍马项目是我院普修体操教学在纲规定的必学教材。这部分内容动作难度大,学生不易掌握,而且学时少(仅26学时),鉴于此种情况,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86级吊环、鞍马教学改变过去教师讲  相似文献   

9.
依据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2005年国际男子体操新评分规则变化的相关信息,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世界男子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特征及发展趋向。采用纵向移位动作为主体,以多个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构成加分主干,并结合D组难度的下法,是鞍马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D+E”难度以上的多个动作“直接”和发展新“Flops规则”内容的单环高难度动作,将是未来大赛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竞争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结合2013~2016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对第4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鞍马决赛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特点、编排特征及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整体呈现高难度发展趋势和完成高质量化趋势;(2)难度类别及组别选择趋同化;(3)第Ⅱ组合、第Ⅳ组合动作发展空间较大,将是未来世界鞍马比赛中主导 D 分,影响比赛结果的关键因素。对我国运动员来说,保证动作高完成分为基础,提高 D 分是我国运动员再次开启金牌大门之匙。  相似文献   

11.
对南昌城运会与新加坡青奥会体操比赛成套动作难度、连接加分、结束动作、结构组分布与编排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主要是以D组难度编排成套的比例高于国外运动员,尤其是鞍马、单杠和吊环优势较为突出,但自由操、跳马难度价值优势不明显;自由操获得“一连接”或“两连接”加分人数具有优势,但缺乏空翻2周和其他空翻连接,单杠连接加分采用“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的方式,优势较为突出,反映了我国运动员掌握单杠“近杠动作”能力较强特点;结束动作的优势体现在D组难度上,但双杠缺乏E组结束动作;跳马平均D分有一定优势,但运动员掌握高难动作优势不明显.探讨了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主干动作和优势动作,发现主干动作总体上具有74.3%的一致性,说明主干动作呈现出集群性特点;我国运动员完成优势动作数量和完成人次较多,但自由操的前屈2周、鞍马的吴国年、Flops-组合动作、吊环慢翻上水平十字、跳马前手翻前空翻2周、双杠后上一杠倒立和前团2周下等,有待成为今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发展难度的优势动作;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均采用“优势弥补式”的编排模式,我国运动员各单项不同程度存在着个别结构组优势难度数量与完成人次偏少、成套编排偏雷同等问题.根据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编排的优势与不足,对现行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对比赛的导向作用、存在不足进行了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12.
环上双腿全旋(简称全旋)是鞍马最基本的一个动作。鞍马上许多移位、转体、下法等难度动作大都是在全旋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全旋技术,不仅对提高鞍马技术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着全能成绩的好坏。近几年随着体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鞍马上出现了许多新颖独特的单个动作和复杂巧妙的联接,这必然对全旋技术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反之,全旋技术的改进又有助于创造出新的单个与联合动作。全旋技术的变化,概括地讲,就是五十年代“提臀式”的全旋为现代的“伞形”全旋所取代。这种变化已经反映在比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鞍马动作,一般均是在身体“正立”支撑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能设想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让连贯的鞍马动作不停顿地经过倒立部位,即创新出“经倒立的鞍马动作”那么,这很可能是鞍马动作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依据2006年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鞍马比赛现场统计和2006年版国际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主要变化,对新规则的难度数量与难度组别的重新分配、总则部分的变化进行分析与归纳;以动作难度完成情况的统计及下法的特殊规定为切入点,评价新规则实施后对我国青年组运动员的影响;揭示我国一线队伍在体验新规则、了解新规则、掌握新规则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项目难度动作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单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编排、类别、完成率以及根命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世锦赛优秀女单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编排分值、难度类别、完成率及根命名上一致性程度较高;大部分难度集中在0.5~O.7之间,高分值(≥0.8)难度已演变为优秀运动员难度分值提高的着眼点;难度动作以C类组别为主,均衡发展体能各子因素是运动员难度动作合理化的关键所在;高难度动作的掌握不够稳定,运动员专项体能有待加强;动作根命名较为集中,针对性体能训练已成为个性化难度发展的突破口;(2)优化运动员体能结构,使各体能因子能够达到最佳匹配是难度动作得以全面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鞍马练习器     
随着体操技术的迅速发展,鞍马的新颖动作层出不穷,由于马上各种复杂的单环全旋转体加移位和纵向移位等难新动作的出现,使鞍马项目稳定控制的特点更加突出,对全旋这一关键性基本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成套动作的加长,动作  相似文献   

17.
从七五年全运会以来,鞍马技术难度的发展飞快,但发展情况不平衡。七七年参加长沙全国体操比窗第一、二轮鞍马比的运动员,主要难度情况的统计从表一中看出,大移位不再是杨明明一人能做,已有较多的人能熟练地完成了。单环上360°和纵向前移已有大量的运动员能掌握。上海队李小平纵向后移动作做的熟练自如;交叉转体江苏队张晶做得轻盈巧  相似文献   

18.
鞍马的上法动作,不论是在那个部位上开始也好,都是先用手扶好马,作好准备,再开始上马动作。因此鞍马的上法,一般说来都不具有惊险性,独特性。比较平淡,缺乏创新。鞍马的难新动作,绝大部分出现在上马之后,下马动作之前。主要是移位的创新较多。而上马和下马动作的创新,是比较难以想象的,这在鞍马的运动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最近设想,利用中国的富有民族传统的“旋子”来改变鞍马的上法,切望把我国的鞍马技术提高一步,达到具有惊险性、独特性,又有民族色彩的崭新局面——跃(越)马而上。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技术要多练正确的基本技术是高质量的难度动作和稳定的成套动作的重要基础。从我国二十年体操运动发展情况看,凡是鞍马项目较好的运动员,除了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以外,在身体方面一般还具有手臂较长,支撑重心高和下身轻的特点。另外就是基本技术都比较正确。因此在比赛中就能高质量地完成难度动作,熟练地表现全套水平并获得较好的成绩。相反,如果基本技术不正确,往往就会造成难度动作质量不高和成套动作稳定性差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男子的鞍马在五十年代前动作技术变化不大,比赛主要是比质量;六十年代初虽然出现了单环动作,但起色不大,还是处于停滞状态。后来相继出现了纵向、大移位和“打滚”等难新动作,给鞍马增添了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