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明代疫灾之重仅次于清代。山西在明代共发生37次疫灾,平均每7.46年就出现一次,而且地域广,规模大,此起彼伏,首尾相接,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其特点为:疫灾集中发生在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万历、崇祯三朝;疫灾与其他自然灾害同时发生;战争诱发疫病等。面对疫灾的发生,朝廷采取了蠲免税粮田租、发帑赈济、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措施,民间力量则通过聘医送药、捐赠棺木、掩埋尸骨等方式积极救灾,扩大了救灾面,弥补了官方救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风险挑战,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风暴席卷全球,疫情大考也考验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相比其他西方国家,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实践中涌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是"战疫"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和不竭之源.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及社会应对机制的研究成为医学界和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疫病流行状况资料汇编、疫病史、对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疫病的流行状况的分析、对单项疫病流行状况的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疫病防治思想、疫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疫病发生后社会的应对机制及救助措施等诸多方面.这些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把灾难化为教育契机,抗疫的过程又是现实的、鲜活的教学现场。走进抗疫现场,走进抗疫社会大课堂,深刻接受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科学教育、心理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在疫情中反思,在抗疫中成长,使我们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尊重科学,敬仰理性,遵守规则,懂得关爱,学会坚强,坚定信念,具有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曾巩历任八州地方官,两度组织指挥救灾活动,一次是1069年任越州(今绍兴)通判时,救助旱灾;另一次是1075年任洪州(今南昌)知州时,救助瘟疫。他写过四篇救灾的文章。1068年河北大地震后作《救灾议》和《议仓》,稍后又作《瀛州兴造记》,记述河北李肃救地震经验。1079年作《越州赵公救灾记》,记赵救助绍兴大旱大疫的措施,曾巩的救灾理念和实践经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瑕",是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的"掌门人"冯荷霞校长的微信名。人如其名,她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尽善尽美。在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她率先垂范,带领集团全体师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但来势汹汹的"战争"中,力求打一场完美无瑕的"抗疫之战"。抗"疫"之始有远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在为集团抗击疫情这盘"棋"谋势布局之时,冯校长高度重视,1月22日上午,太原市还未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冯校长就未雨绸缪,在集团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全体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并在企业微信里组建了由书记、校长、各校区执行校长、分管领导和保健教师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组。  相似文献   

7.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全国各地肆虐。全国上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疫之战。新冠肺炎疫情,给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按下了“暂停键”;而在线教学,则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按下了“播放键”。  相似文献   

8.
在武汉抗疫战斗中,人们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白衣天使们的无私奉献和高尚情操;但人们较少注意到,抗疫中还有一支勇敢的队伍,就是记者和报告文学家.他们同样是在疫情猖獗之时奉命前往前线,他们同样是"请战有我,无论生死"的英雄.报告文学家李春雷奔赴武汉疫区,置许多困难于不顾,奋笔直书,一篇篇滚烫的报告文学从他笔下涌现而出,让抗疫英...  相似文献   

9.
气韵之气系指艺文之气.它是作为宇宙本体之气的分体,是人性之气与物之气在艺术创造领域中的交流、融合与凝聚,通贯于艺术创造的主体建构、创作过程、艺术作品与艺术的接受批评.气韵说的根本要求是一切艺术品应当与生命同构.在艺术品中,艺文之气应当流行顺畅如风,凝结强健似骨,虽阳刚与阴柔百态,但皆能显其生动之势,遒劲之力.而气之运化,和谐而有节律,因变化莫测而神,臻余味无穷而妙.气依韵而运化,韵本气而神妙."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乃艺术之至境,亦即"气韵生动"的极致.  相似文献   

10.
抗"疫"故事融入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促进港澳青少年了解祖国内地同胞的精神风貌、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学习抗"疫"背后的中国精神、培育港澳青少年的公民身份等价值。由于港澳原有价值秩序阻隔,给港澳青少年讲好抗"疫"故事必须围绕我国开展疫情防控的"六大战场"组织叙事:抗击人类的共同敌人战、武汉率先"封城"防控战、全民抗"疫"阻击战、抗"疫"救治与经验信息分享战、国际抗"疫"合作与援助战、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持久战等。抗"疫"故事融入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还应结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选择不同的故事类型和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冬春之交,一场突如其来、旷世罕见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中华大地。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期间,厦门市陶行知研究会及各级行知实验学校纷纷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抗疫防疫的工作中。特别是以陶行知"爱满天下"为己任,踊跃爱心捐款。据不完全统计,各校捐献的善款共达770148.57元,其中厦门三中20910元;海沧中学  相似文献   

12.
返校第一节班队会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性和导向意义。其主题设计要彰显"抗疫"时代特点,注重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点主题,基于儿童视角,循着其生活线索而展开;尊重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生活差异,激活不同层面的"抗疫"生活体验,实现每一个的活动参与;并实现与学校教育大主题和校园生活的整合与延续,实现全程育人。  相似文献   

13.
从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到当今世界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和现实场域已然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抗疫作为一场最广泛的爱国主义实践,直接推动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积极践行与发展。文化逻辑是一切文化活动的中枢,新时代爱国主义正是基于"家国情怀""王道之治""天下为公"的中华文化滋养,才在人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等关系中凸显出仁爱精神、和平本质和人类情怀。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形势,以期通过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全球观、未来观、实践观,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积极践行与发展,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精神动力,还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是一场特殊的战"疫",在此前景下,用好抗疫实践,传扬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现实诉求,彰显独特的爱国主义理论形态,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菅晓冬 《吉林教育》2008,(12):32-33
可塑性强,免疫力弱,这是青少年的明显特点。而"塑"之力与"疫"之力一旦同时作用于他们,"塑"之力每每需"以十当一","疫"之力常常能以一当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的转变,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即"疫"之力)明显增多。网吧、游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  相似文献   

16.
靳秀贞 《山东教育》2020,(12):60-61
亲爱的老师们,2020年的冬春之交,一场疫情开始肆虐,武汉告急,中国告急!这是我们记忆中最长的一个寒假了吧,每时每刻,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担忧与牵挂。为每天奔赴抗疫前线的千万个医护人员而担忧,为病毒夺去的一个个宝贵生命而哀伤,更为一幕幕感人画面、一个个感人事迹而感动满怀,泪湿双眼。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通过影响国际格局转换的诸多因素而促使国际格局的加速转换。其基本逻辑在于疫情首先冲击了国际格局转换的经济基础——全球经济体系及其生产和供应链,促使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格局的经济脆弱性尽显;其次促使大国力量对比逐步均衡化,基于各国抗疫能力所显现的软实力影响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推动国际政治博弈日渐显性化、国际抗疫合作两极化,以及全球安全的非传统化。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需要安全的抗疫合作。基于当前新冠疫情对国际格局与全球安全的严重冲击,中美应始终秉持命运共同体意识进行抗疫合作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王黛 《湖南教育》2022,(4):16-19
<正>在本该闲放纸鸢、踏春赏花的时节,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反扑,一场由奥密克戎变异株所引发的“倒春寒”来袭。教育系统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疫情防控挑战。三湘四水之间,一场以青春之名书写的抗疫新答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这是全省教育系统同心战“疫”的生动剪影。  相似文献   

19.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举国之力的战疫斗争。在斗争中我们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取得了一系列战略成果,在抗疫实践过程中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珍贵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是抗疫精神塑造大学生人格的有力途径,把伟大的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进一步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使命感,坚定“四个自信”。团队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来探寻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并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到凝聚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汉,扑向全国。面对疫情,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行动,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科研工作者夙兴夜寐攻坚克难,医务工作者立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誓言,奔赴一线,全力抗"疫";建设者昼夜施工,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兄弟省市数十支医疗队驰援武汉,各种医疗物资从四面八方调拨湖北……中华民族又一次在灾难面前汇聚成强大的中国力量,行动之快,规模之大,世界罕见,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赢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