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通过书本理论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大学生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当前高校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是高职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力量源泉。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高职大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鼓舞高职大学生精神、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激励高职大学生前进三种途径,可使高职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面伟大旗帜指引和教育下树立起科学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通过中国特色道路实践、理论总结、制度建设等途径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过程。对中国特色道路的艰难探索,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党的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4.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体是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一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当代中国的科学认识;二是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选择;三是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深刻把握。只有坚定这三方面的自信,才能真正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当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领路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与中国梦实现的动力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三个方面,为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应坚持的思想原则和须培养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6.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的实现途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三个自信"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占领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支撑大学生党建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指导社会实践开展,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富有梦想、年轻有为的一个群体,是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力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塑造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增强大学生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由于民族文化差异、地域偏远等原因,部分民族地区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了解不够,导致其在理论自信方面不足,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传播。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理论自信,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姜鑫  魏来 《现代教育科学》2015,(3):24-28,37
高校"两课"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道路自信的研究,对于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过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历史根据、现实依据、根本保证,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正确看待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通过优化"两课"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和教学方法,切实增强道路自信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必然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引下,在中国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逻辑规律的历史必然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必将在科学发展的引领下更加自信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1.
"四个自信"是拥有多维来源支撑的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规律的科学揭示是自信的真理之源,近现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是自信的历史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自信的实践之源,成就中所体现的伟大创造力为自信提供效能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的独特优势为自信提供价值之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深厚根基是自信的文化之源,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自信提供愿景之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中形成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她的诞生极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模式以及新局面。理论体系通篇展示了党的新理念和新论断,体现了党非凡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正成为我们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底气和勇气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为例,探讨在本节内容中贯彻坚定"制度自信"要求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于我国抵御西方文化霸权和"西化"、"分化"我国图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章阐述了文化自信和新媒体的内涵,论述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焕随 《教书育人》2023,(36):88-92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贯穿制度自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建设中,把握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要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大学生担当有为中,明晰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要在教育机制、课堂教学、师资力量中,梳理制度自信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的实践困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优化制度自信教育机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升制度自信教育实效;以师资建设为关键点,努力锻造制度自信的教育队伍,实现对大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引导大学生实现对制度自信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同转化,进而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刘春祎 《甘肃教育》2020,(6):177-177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各学科教学都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增强大学生理论自信的主渠道。但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环节,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并不充分,理论自信不强。"移动课堂"是一种对传统教育模式突破和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对增强大学生理论自信,进一步推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百年奋斗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人的道路自信比以往更为坚定。从历史选择、历史成就、制度建设、理论创新四个方面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具有充分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道路继续前进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学理逻辑,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逻辑、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其中,话语逻辑主要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概念、范畴、术语及其宣传和普及问题;历史逻辑主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发展逻辑则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产生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蕴含着理论自信产生的基本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学理逻辑研究,正是通过这三个逻辑的维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科学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素结构与理论体系,并在探究社会未来发展规律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20.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和精髓。充分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内涵,重要的是把握好其根本遵循、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坚定道路自信关键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着力继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牢牢把握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个必须"基本要求,在增强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