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幼儿前书写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目前幼儿前书写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前书写活动小学化的倾向比较严重,二是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没有开展前书写活动。基于此,我们在全语言理论的启发下,采用行动研究法,尝试将全语言理论运用到儿童的前书写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反思,我们摸索出了儿童前书写活动发展的阶段,并尝试提出了各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措施,以期能促进幼儿前书写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幼儿前书写活动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绘画书写活动,它具有游戏性、图画性、过程性、经验性、兴趣性等特点。对幼儿进行前书写技能训练可采取情景游戏法、节律性言语引导法、全语言活动法、趣味操作练习法和展示激励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前盲文学习活动的概念及意义 前盲文学习活动是学龄前盲童进行的一种非正式的盲文学习活动,是学龄前盲童自发产生、自主进行的游戏活动,或在老师、大同学等引导下进行的以游戏为主的盲文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从家庭环境的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其对学龄前儿童家庭体育活动的影响研究,来探讨家庭环境与学龄前儿童家庭体育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学龄前儿童体育活动更好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既是必然也是偶然,在组织体育活动中要将偶然发生的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点。学龄前儿童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运动能力差,感知觉水平低,为此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碰撞、跌落、摔跤的现象,轻者皮外伤,重者骨折骨裂。可是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跑、跳、投等基本动作的快速发展期,又不能因为伤害事故的产生而不进行一些基本活动能力的游戏活动,否则将影响儿童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在园内体育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前盲文学习活动是通过盲文环境的创设,使学龄前盲童在存有盲文的各种信息中通过指尖触摸、动手制作、儿歌诵咏、集体游戏、聆听打盲文点子与读盲文等来感受盲文信息、体验盲文信息,与周围的同伴和成人分享、交流其盲文学习思想、情感和经验的游戏和学习活动.盲文前准备活动是学龄盲童进行的一种非正式的盲文学习活动,是学龄前盲童自发产生、自主进行的游戏活动,或在老师、大同学等引导下进行的以游戏为主的盲文学习活动.它是学龄前盲童顺利进入正式盲文学习活动前的预备性与准备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独立活动能力增强,对活动有兴趣。游戏是非常符合学龄前儿童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游戏应该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那么游戏究竟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92):179-181
目的:对我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运用本地传统艺术——苗族刺绣教育活动,对存有负性心理行为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干预,以探索对其的改善作用。方法:对筛查出的40例存有不同负性心理行为的在园儿童,通过改良后的苗族刺绣教育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为期6个月的教育干预活动;分别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30例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中、后的测评。结果:对随机调查的150例在园学龄前儿童中,存有负性心理行为的儿童占比33.3%,主要体现在性格倾向、行为习惯、心神领会能力、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通过6个月的苗族刺绣教育干预活动和前后量表的测评,发现研究儿童在行为习惯、心神领会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的评分较前比较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性格倾向、精神状态方面的评分较前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苗族刺绣教育干预活动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兴趣爱好,对存有负性心理行为的儿童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初期阶段,学习能力有限,通过对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区角活动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平台,在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全语言教育是20世纪后期被幼儿语言教育界广为接受的理论,主张通过全面的语言内容和语言活动,发展学前儿童的听、说、读、前书写等全面的语言能力。对此,我园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早期阅读教学,即以儿童为主体的阅读活动(区别于老师朗读孩子倾听的传统阅读赏析活动),已经进入幼儿园集体教学环节。这在几年前还是颇有争议的话题。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声音:识字是阅读的先决条件,学龄前儿童不识字怎么能阅读?游戏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往往是枯燥的,孩子能愉快地学习阅读吗?在幼儿园教授阅读是不是一种提早开始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2.
学龄前儿童主要是指0-6岁的儿童,其阅读活动大多为视觉和语音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大课堂,应把握时机,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阅读行为,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公共图书馆开设学龄前儿童阅览活动室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与实力,本文探讨了如何切合我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学龄前儿童服务.  相似文献   

13.
家长,引领孩子走入美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的幼儿美术是指3岁-6岁学龄前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包括绘画,手工等内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一个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儿童学家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利用图画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幼儿在绘本的拓展活动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早期培养可以促进超常儿童优势潜能充分发展,在融合教育环境中积极开展适宜的游戏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龄前超常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超常儿童早期培养中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设定与评价反馈各有要求,教师可据此开展科学、合理、有效的游戏活动,以支持超常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龄前是培养儿童注意力的关键期.文章分析了影响学龄前儿童注意力的因素,并从家长的角度来探讨培养学龄前儿童注意力的具体方法:提高认识,抓住注意力培养的关键期;为儿童创设合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物;培养儿童良好的作息习惯;亲子游戏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有效途径:培养注意力集中的法宝——兴趣:家长要使儿童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对儿童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家因配合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美国,我们很早就尝试教儿童书写。如让儿童对一天的活动进行预测,并尝试着把活动写出来。老师并不要求孩子们认识所有的字并把它们写出来,她只是在展示书写是一件很舒服、很好的事情。对于儿童,我们有三个共识:儿童早期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老师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早期的发展对儿童以后的成长十分重要。老师们要记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441例4~5岁学龄前儿童的行为等问题进行调查后,抽取部分儿童进行干预,并调查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学龄前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1.56%,其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干预后儿童行为问题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结论:应采取适当的心理和社会干预措施,以提高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前盲文学习活动的概念及意义   前盲文学习活动是学龄前盲童进行的一种非正式的盲文学习活动,是学龄前盲童自发产生、自主进行的游戏活动,或在老师、大同学等引导下进行的以游戏为主的盲文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思想家爱默生说过:"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智慧的条件,是愉快的标志。"科学研究证明"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运动进行的。运动佐助思考"。儿童首先发展的,不是视觉,而是触觉,是身体的感觉。儿童在学龄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掌握自己的身体。掌握了身体,才能够发展智力,这也是现代脑科学早已经证明的事实。因此,学前阶段能够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