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2.
一、网络问政的内涵政府和网民以网络平台作为依托,实现信息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就是网络问政。网络问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做策时问计于民,也就是指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网民有问题时问事于政府,政府工作部门通过网络平台对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3.
黄金英 《今传媒》2024,(2):112-115
网络问政平台作为网民与政府对话的新模式以及参政议政的新形式,成为网民喜闻乐见的反映诉求的途径之一。本文对网络问政研究进行了述评,对网民诉求话语语用身份建构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分析网络问政实例,提出网民应在反映诉求时建构有效话语策略、选择合理语用身份,从而有效提高问政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尧雪莲 《传媒》2015,(15):47-49
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和电子政务的创新形式,网络问政由于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便捷性等特征,激发着网民参政议政和监督的热情,并逐步赢得广大网民的认可.2008年“网络问政元年”至今,我国各级政府纷纷积极介入和推进网络问政.其中,奥一网的“网络问政”、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等网络问政平台不断加强建设和创新,形成较完善的运作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借助网络问政平台,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伟 《新闻前哨》2014,(6):63-63
信息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利益诉求、舆论发酵的公共领域平台.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为及时、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处理网络舆情,政府应采取网络问政的方式来与网民互动,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6.
当下,网络问政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网络拓宽了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决策、实行政府监督的渠道。但在网络问政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如网民情绪失控、媒体推波助澜、政府管制过严等。  相似文献   

7.
荆义 《新闻前哨》2013,(1):20-21
由荆州市纠风办和荆州新闻网合办的网络问政栏目"e线民生",以荆州新闻网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快捷性、广泛性和互动性,搭建起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与社会各界、广大网民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实时了解群众的建议、意见、咨询与投诉,解答网民提出的问题并接受网民的监督。自2010年12月开办以来,"e线民生"问政栏目解决了当地群众关心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4月16日,2009年度广东网络问政排行榜揭晓,惠州荣获首个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称号,广东网络问政“惠州样本”再次凸显于公众视野。此前,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先后报道过惠州网络问政的成效和经验。在关注“惠州样本”的同时,我们发现,除了网络问政的主体是惠州市党政领导和网民以外,其载体今日惠州网也功不可没。今日惠州网及其搭建的网络问政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正在由以往单纯的传播工具逐渐转变为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中介,政府和公众都越来越通过媒体,进行或者参与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9.
网络问政平台,是由网络媒体开办的一系列具有网络问政性质的栏目,为公众和政府的交流搭建的平台。网民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咨询、投诉、举报、建议,政府部门则依靠这个平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①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了政府与民众在网络上的良性互动,但是其在运作中依然存有许多问题,削弱了平台对受众的传播效果。本文结合E·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网络问政平台的运作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网络问政     
《信息系统工程》2010,(3):12-12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3.84亿,居世界第一。中国普兴网络问政,温家宝在“两会”前再次与网民交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网民“拍砖”建言,上海市长韩正在网上推介世博会,中部安徽则首次将“网络问政”写入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网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参政议政,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的新亮色。  相似文献   

11.
"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天再去回望中国历经大事的2008年时,无论是西藏事件、汶川大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总有一个群体与这些大事随行,那就是"网民".网民是一种力量--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网民力量的作用下,网络监督、网络问政已经不仅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以人为本社会建设的措施,更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趋势.总书记、总理多次与网民网上对话,地方领导亦是如此,网络问政极其火爆,"网络汇集民意,政府顺应民意"成为潮流,网民在推动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卿志军 《传媒》2014,(7):53-55
正网络问政是随着网络普及和社会进步而兴起的新现象,是政府部门及政府工作人员与网民进行政治沟通的新形式。网民通过网络渠道对公共政策等方面提出质疑、建议及发表评论,政府部门借此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意,保证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同时网民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借助网络平台了解社情民情,听取批  相似文献   

13.
网络问政的基本概念首先,谈一谈网络问政。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互动参与,"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百姓双重关注的热词。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说法"政就是众人之事","网络问政"问的自然是众人之事了。将原本视为上层建筑的"政"与普通的公众、公共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毫无疑问,这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转型新机制的实践探索中,政府需要自己的网络传播代言人与广大网民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政府网络发言人便在传统的新闻发言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网络在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问政是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的创新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网络问政以其方便性、及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逐步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本文以中安在线网站网上问政平台为例,探析网络问政在联接政府部门与民众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力图使平台在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政策制定、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丹 《新闻世界》2014,(3):100-101
互联网时代,网络在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问政是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的创新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网络问政以其方便性、及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逐步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本文以中安在线网站网上问政平台为例,探析网络问政在联接政府部门与民众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力图使平台在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政策制定、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朝娇 《东南传播》2010,(12):30-32
广东网络问政实践中,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平等参与塑造了理性公民,网络问政平台拓展了公共空间,网络问政议题形成了公共舆论,这体现了网络问政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角度通过加大信息公开来保障公共领域的合法性,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来拓展公共空间,从公众角度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而形成理性、批判性、建设性的公众舆论等是现代公共领域借助网络时代得以扩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问政如何为决策咨询贡献力量?网络参政问政制度化还缺哪些元素?2012年9月,第三届中国网络问政研讨会于惠州举行,专家学者、网络"大虾"们会齐聚一堂展开讨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民的持续增长,像源源不绝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使公众的政治参与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网络问政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对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阐述网络问政对政府形象塑造的积极影响,分析网络问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借助网络问政平台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基本策略,对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政府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决策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丽  李景龙 《新闻世界》2012,(5):115-116
作为网络问政的方式之一,微博问政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特别是在2010年到2011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开通微博与网民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开通了网民民意表达的新的渠道。作为新媒介,微博提供的空间不仅是140个字符、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