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刚 《新闻通讯》2013,(12):56-57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参政热情的高涨,“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网民双重关注的热词。网络问政为网民与党委、政府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也为网民提供诉求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便捷之路。但在问政过程中,题材的收集、受众的选择以及传播方式等互动路径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4月16日,2009年度广东网络问政排行榜揭晓,惠州荣获首个最受网民关注的“广东网络问政年度城市”称号,广东网络问政“惠州样本”再次凸显于公众视野。此前,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先后报道过惠州网络问政的成效和经验。在关注“惠州样本”的同时,我们发现,除了网络问政的主体是惠州市党政领导和网民以外,其载体今日惠州网也功不可没。今日惠州网及其搭建的网络问政平台所发挥的作用“正在由以往单纯的传播工具逐渐转变为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中介,政府和公众都越来越通过媒体,进行或者参与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平台,是由网络媒体开办的一系列具有网络问政性质的栏目,为公众和政府的交流搭建的平台。网民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咨询、投诉、举报、建议,政府部门则依靠这个平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①网络问政平台实现了政府与民众在网络上的良性互动,但是其在运作中依然存有许多问题,削弱了平台对受众的传播效果。本文结合E·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网络问政平台的运作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丹 《新闻世界》2014,(3):100-101
互联网时代,网络在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问政是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的创新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网络问政以其方便性、及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逐步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本文以中安在线网站网上问政平台为例,探析网络问政在联接政府部门与民众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力图使平台在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政策制定、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网络在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问政是我国电子政务实践中的创新形式,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产物,网络问政以其方便性、及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逐步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本文以中安在线网站网上问政平台为例,探析网络问政在联接政府部门与民众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力图使平台在政府管理创新、公共政策制定、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金英 《今传媒》2024,(2):112-115
网络问政平台作为网民与政府对话的新模式以及参政议政的新形式,成为网民喜闻乐见的反映诉求的途径之一。本文对网络问政研究进行了述评,对网民诉求话语语用身份建构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分析网络问政实例,提出网民应在反映诉求时建构有效话语策略、选择合理语用身份,从而有效提高问政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政府为了提升行政能力,更应该通过网络来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治理能力,并以奥一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就如何进行网络问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分析网络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中原网的“心通桥”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分析了“网络行政”平台.  相似文献   

9.
林婕 《新闻实践》2014,(4):74-77
核心阅读:瑞安日报在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于201 1年7月在瑞安网开通温州首个网络问政平台——《瑞网议事厅》,成为瑞安党委政府知民意、解民优、汇民智、聚民心的重要途径,2012年获得“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全国十大热点网络问政平台.2013年底,瑞安日报进一步推进《瑞网议事厅》网络问政平台的技术创新,率先实现了PC端、微信、手机客户端、微博四通道同步运行的全媒体网络问政,并打通后台数据,实现一平台四通道,一处提问发布、四通道同步显示,用户名一处注册、多处登陆,在探索全媒体融合的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网络问政     
《信息系统工程》2010,(3):12-12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3.84亿,居世界第一。中国普兴网络问政,温家宝在“两会”前再次与网民交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网民“拍砖”建言,上海市长韩正在网上推介世博会,中部安徽则首次将“网络问政”写入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网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参政议政,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的新亮色。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政府为了提升行政能力,更应该通过网络来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治理能力,并以奥一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就如何进行网络问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分析网络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中原网的“心通桥”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分析了“网络行政”平台。  相似文献   

12.
荆义 《新闻前哨》2013,(1):20-21
由荆州市纠风办和荆州新闻网合办的网络问政栏目"e线民生",以荆州新闻网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快捷性、广泛性和互动性,搭建起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与社会各界、广大网民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实时了解群众的建议、意见、咨询与投诉,解答网民提出的问题并接受网民的监督。自2010年12月开办以来,"e线民生"问政栏目解决了当地群众关心  相似文献   

13.
面对网络问政,网络媒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海口晚报社旗下的海口网积极探索,在运行网络问政平台“问政海口”的过程中大胆创新。“问政海口”自2012年7月1日开通以来,已收到有效来信近4000封,其中网民建言献策“金点子”600多个,民生诉求1800多件,办结率达95%。“问政海口”影响力与日俱增,2012年在第九届中国城市新闻网站联盟年会上荣获“中国城市新闻网站品牌栏目精品奖”,2013年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品牌大奖评选中荣获“全国网络问政突出贡献品牌奖”、在第23届海南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崔伟 《新闻前哨》2014,(6):63-63
信息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利益诉求、舆论发酵的公共领域平台.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为及时、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处理网络舆情,政府应采取网络问政的方式来与网民互动,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5.
杨朝娇 《东南传播》2010,(12):30-32
广东网络问政实践中,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平等参与塑造了理性公民,网络问政平台拓展了公共空间,网络问政议题形成了公共舆论,这体现了网络问政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角度通过加大信息公开来保障公共领域的合法性,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来拓展公共空间,从公众角度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而形成理性、批判性、建设性的公众舆论等是现代公共领域借助网络时代得以扩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网络问政的内涵政府和网民以网络平台作为依托,实现信息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就是网络问政。网络问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做策时问计于民,也就是指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从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网民有问题时问事于政府,政府工作部门通过网络平台对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参政”成为风尚网络发言人要亮出真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网络参政”成为风尚,于是一些地方政府推出了“网络发言人”制,以便让“网络问政”制度化、规范化。乍一看这构想十分不错,但仔细推敲,就让人有点“囗谷”了。  相似文献   

18.
当下,网络问政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网络拓宽了人民群众参与政治决策、实行政府监督的渠道。但在网络问政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如网民情绪失控、媒体推波助澜、政府管制过严等。  相似文献   

19.
冉明仙  王枫 《青年记者》2016,(18):74-75
触点(Contact Point),实质是品牌与用户接触之地,即承载营销信息的载体.政务微博本质上是网民与政府接触的地方,即承载营销政府形象的载体,是由政府机构或公务人员因公共事务开设的微博,是一个用于“收集意见、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自2009年11月我国第一个新浪政务微博“@桃源网”由湖南省桃源县开通以来,我国政务微博总数超过14万个,①但其中成功问政沟通的并不多,如何提升政务微博问政沟通效果,是很多政务微博管理者都很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网络问政"中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天再去回望中国历经大事的2008年时,无论是西藏事件、汶川大地震,还是北京奥运会,总有一个群体与这些大事随行,那就是"网民".网民是一种力量--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网民力量的作用下,网络监督、网络问政已经不仅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以人为本社会建设的措施,更是历史的一种必然趋势.总书记、总理多次与网民网上对话,地方领导亦是如此,网络问政极其火爆,"网络汇集民意,政府顺应民意"成为潮流,网民在推动社会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