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怀平 《甘肃教育》2020,(3):138-138
国学,"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国学"今天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国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主要指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讲,国学是指本国的学术文化。就我国而言,具体地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了祖国传统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中国有着五千多  相似文献   

3.
1 一个新的千年开始了 !在新世纪的发端 ,高举起“自然国学”这面大旗的庄严时刻已经到来 ,深入阐发自然国学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国学 ,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然而 ,一提出国学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史学、文学、道德、人生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其实 ,国学中还有另一半同样重要、同样辉煌 ,同属中国文化精髓的方面 ,就是中国的传统科学体系 ,包括自然科学、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思维方式等学科内容。前一半为人文国学 ,后一半当称“自然国学”。184 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屡遭列强凌辱 ,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人对国家失去信心 ,民族虚无…  相似文献   

4.
1905~1906年,国学巨子刘师培编撰了中国第一套也是至今唯一的一套中小学国学教科书,有经学、伦理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地理五种。这套国学教科书在价值取向、内容选择、形式体例方面有着独特之处。它弘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根性和正当性,彰显了主体性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会通中西并融入现代精神,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推展的作用;积极指向现实,涌动着文化复兴的民族情感。它是国学自我更新的尝试,标志着国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按《辞海》的解释,国学又称国故学,指一国固有之学问,即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国学教育就是通过设置国学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传承的一种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79):164-16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包含国学在内的中华文化正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明确国学概念的丰富内涵及国学与儒学、传统文化、经典、国子学、中国学、国粹等概念的关系,则是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国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阶段国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作为中国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的代名词早已有之,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一个学术概念却是清末民初中西文化比较和碰撞的产物。广义上的国学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其外延可指向一国所有之学,与其等同的还有中学、国故这些概念。狭义上的国学则是指儒学,或以儒学  相似文献   

8.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开展国学教育,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课题。我们要下大力气,从多方面入手,研究中职国学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怎么学。国学教学要"转识成智""下学上达"。  相似文献   

9.
国学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弘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科技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文化不仅有利于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且能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那么如何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是值得大学语文教师深刻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狗日的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10,(3):16-17
什么是“国学”?在网上搜索一下,有如下一段文字:“这在学术界存在着若干不同的观点。章太炎先生称国学为一国固有之学术,吴宓先生称之为中国学术的总体,张岱年先生界定为中国学术的简称,曹伯韩先生认为,国学的范围是指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还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说法:钱穆先生曾经条析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人统、事统和学统,亦即为人、做事、治学的三大传统”。  相似文献   

11.
"国学"这一概念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不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用"国学"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清朝末年,中西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进展。为了区别西方的学术文化和中国两千多年来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的传统学术文化人们把前者称为"泰西之学"或"西学",而把后者称为"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由此而来。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将西方学术文化称为"新学",而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称为"旧学"。也有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术是指中国本土的、传统的学术体系。除了儒学之外,它还应当包括佛、道及各种民间宗教文化和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文章认为龟兹学是多种文化(包括宗教)的兼容并蓄,它们对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正一、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教育领域,国学不仅高居象牙塔,而且开始走进中小学,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学校文化生活。与高校中的国学研究不同,中小学生接触到的国学远远超出"学问"(传统知识体系)与"学术"(对传统知识的探究方式)的范畴。学生们在与国学相关的课程及各类课外活动中不仅了解到更多的儒家经典及民族历史文化常识,还广泛接触京剧、曲艺、书法、武术及各种民间技艺(如剪纸)。这就是说,中小学所谈的国学具有较大的外延,涉及学术与非学术形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讲,国学指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近代以来,国学在内部挫折和外来文化的侵蚀之下,一蹶不振,所以当前进行国学教育势在必行。中小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基础教育时期是其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应该对其实施国学教育。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政策措施,教学参与者应当行动起来,使国学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像纽带一样,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像土壤一样,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中华文化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国学是建设新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讲授不仅是文字的理解和语言的组织能力,更是肩负着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的责任。国学内容中有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虽然其中不乏历史时代发展中的糟粕,但其精华之处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仍然值得当代人学习。学习国学一方面可以通过其有益内容指导人们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作为中国人应该担起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教师要把握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要做到学科课程全覆盖。  相似文献   

18.
国学,是指我国古代的传统学术和文化经典,涵盖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考古等领域.对小学生实行国学教育,旨在提倡中国文化和教育方法,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西文化交互融汇过程中,“国学”一词是最受热议和追捧的,无论其是寓于中国文化原典中还是借用日本江户时代以建构日本主体文化的象征隐含,都无一不彰显出“国学”自身所蕴涵的文化使命。面对日益自信的中华文化的崛起,国学教育层次的提升必将成为延续“国学”文化命脉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张学谨 《学周刊C版》2010,(5):201-201
随着电影《孔子》的热播,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积极传播,现在国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古老的学术、传统成为如今的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当代人的为人处事,以至管理经营都可从源远流长的国学中寻找智慧。从学龄前的孩子,到高端的企业管理者都能通过国学课堂感受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与时俱进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总和。所有国粹范畴内的内容,都可称为国学,包括中医、戏曲、国画、武术、茶道、花道等。这种定位相对宽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