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在论及教师职业行为要求时.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语言质朴,道理简单,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一、语言暴力易被忽视所谓语言暴力,顾名思义,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岐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一些教师常常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使用“笨蛋”、“傻瓜”、“蠢猪”、“没有出息”…  相似文献   

3.
邱德乐 《班主任》2002,(7):33-34
语言是班主任传递教育信息、影响感染学生并与之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其修养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优劣,有时甚至会产生“一言以兴人”或“一言以丧人”的作用。因此,提高语言修养是班主任强化自身素质、提升人生价值和职业品位的终身课题。本文就新世纪中小学班主任的语言修养应达到的境界。谈谈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4.
“中小衔接”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衔接”的几点做法北京垂杨柳1中陆新立中小学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在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又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使得不少初一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我们认为,解决学生中出现的这种“不适应”的问题,抓好中小学教育衔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小学生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小学“问题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影响逐步扩大,中小学生中的“问题学生”群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问题学生”该怎样进行转化这一问题,在中小学学生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但中小学“问题学生”转化对策却存在着许多差异和误区。本文对“问题学生”进行界定和成因分析,提出转化对策,以期让“问题学生”得到有效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劳动课是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戈阳县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调查李四友在进行教育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工作中,加强劳动教育十分重要。在普通中、小学开设劳动技术和劳动课,是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下发“双减”执行方案,要求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健康等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心理情景剧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与深化的一种兼具艺术性与创造性的教育资源,可以以“课后服务”为契机,利用社团这一载体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切实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心理韧性,促进教育生态化发展。本文对中小学心理情景剧的特点、功能和实践进行分析,进而使心理情景剧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更加完备,更加立体化和深入化。  相似文献   

8.
导读的“导”,指的是指导、引导、点拔、疏导。导读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训练。通过语言训练,获得基础知识;通过思维训练,提高智力和创造力;通过思想教育的核心——情感教育训练,培养理想和道德。“导读派”的教师,都重视思维训练。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在创造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中,创造思维是核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的过程便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质 ,无疑包含着两个方面 :一是语言 ,二是精神。因此 ,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语言“底子”和精神“底子”。一、利用教材资源 ,在品味语言中孕育精神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富有语言创造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作品的学习 ,以掌握丰富的语言 ,传承精神遗产。而语文教材 ,就是把这种“精神遗产”蕴含在“丰富的语言”之中 ,成为塑造学生、完善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凭借 ,成为夯实学生语言“底子”和精神“底子”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中小学体育课体罚现象的原因分析 体罚学生现象是中小学体育课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体育教师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教师是可以用戒尺、鞭子任意责罚学生的,《学记》中就提出用“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明朝中央国学-国子监设“绳愆厅”,由监丞负责,对于学生可任意施行科罚。学堂所设之“戒尺”就是“严师”的象征,这样体罚自然就成了“合法”的教育手段,成了维护“师道尊严”的武器。多少年来,“戒尺底下出人才”一直作为信条而为许多人所接受。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把体罚这一旧学校中流行的对待学生的处罚方法作为管教学生的主要手段,认为体罚学生是体育教师理所当然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语教育已经出现的“失美”状况,暴露出以往语教育的许多缺陷。分析造成语教育“失美”现状的 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应试教育剥离了语教育的人之美;教师施 教失误导致语教育质量滑坡;家庭化氛围的贫乏削减了孩子对语的兴趣;社会商业化的冲击改变了学生对语言的审美认同。  相似文献   

12.
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双语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代名词在中小学及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演练起来。到底“双语教学”在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至今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个理念的带动下,学术界对“双语教学”的实质展开了讨论,是一个“教学语言”的问题,还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经常有一些高等院校将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下面我们就“双语教学”在中小学及高校中推广产生的一些问题与现象进行研究,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看法与见解。一、“双语教学”发展的背景与理论定位谈到双语教学模式,首推加拿大的法语沉浸课程。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进行尝试,为了使学生掌握两种加拿大的官方语言,学校采用法语来讲授小学的几门基本课程,让学生们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掌握与学会法语。结果,使用这种尝试性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逐渐学会了法语,这个尝试随后就被加拿大政府及西欧国家(比利时、卢森堡等)广泛的推广。并且双语教育实践证明,双语教育能够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第二种语言能力。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语沉浸式双语教育课程的结果显示,那些以英语为母语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通过七八年的双语...  相似文献   

13.
蔡俊 《教师》2010,(32):116-116
一、前言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高中班主任在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冯向东 《文教资料》2007,(1):114-115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受不同的理论影响着,变化着。我国的英语教学是一种认知教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限于给学生进行课文单词、词组和难点的解释,即“语言点”和语法分析,而学生们也主要把时间花费在对单词、句型和语法的记忆以及大量枯燥无味的练习。以前,隐喻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文学手段,其实它融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在教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实现从最初的“零容忍”政策下的教育惩戒到“恢复性”和“支持性”教育惩戒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从反应和惩罚模式转变为预防和纠正模式,表明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从对问题行为学生的严厉惩治到注重惩戒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修复,再到对学生问题行为预防与干预的转变。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模式在转变过程中实现了问责重点的转移、预防机制的建立、惩戒队伍的专业化和行为数据的完善等,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惩戒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课程标准》又规定:“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看来,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出发,提出“绿色教育”应从中小学抓起的观点。文章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性质等角度来论证在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我国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全面性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是中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学科,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掌握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进行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9.
肖丹 《文教资料》2007,(2):172-173
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善于模仿、乐于参加学习语言的活动等有利条件,并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之自然地结合起来。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的“戏剧化活动”正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强调寓教于乐,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戏剧化活动”有趣味性强、情景主题鲜明、语言实践机会多等特点,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外语技能并加以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这种课堂英语教学方式体现了生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符合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和我国教育改革中提倡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同时,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收集处理信息、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要达到这些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加强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