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中摄取快乐种子,并将其撒播在他们经过的每一隅,这种快乐是具有感染力的,我们会被这种力量所折服。孩子沉浸在这种快乐之中。其潜力也会得到挖掘,促使其快乐地、毫无压力、轻松自如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完好无损地保留孩子的这种天性,还原其本真,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更有效地投入到趣味丛生的小学科学的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2.
魏道群 《家长》2009,(11):14-15
家长如能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的不足,及时提醒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一定能笑对考试。  相似文献   

3.
唐志红 《家长》2009,(11):24-25
也许,一两次的谈话不能完全改变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但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到家长是平等地和他谈话,是真正关心他、爱护他,而不是在摆家长的威风。  相似文献   

4.
范丰梅 《家长》2012,(7):31-32
动作缓慢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现不灵活、不协调的行为表现,这些表现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进入一年级是孩子受教育生涯的开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学校的小学生。孩子的心理、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每一位父母要伸出您的大手,拉小手、帮小手,积极地引导、认真地保护,使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帮孩子迈好成功的第一步。要想帮助孩子。先要了解孩子。  相似文献   

6.
亲源性心理问题是指由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引发的心理问题。目前家庭教养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多数家长仍然是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身体、学业至多是品行方面。而忽视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和心理感受。加之家长们普遍缺乏对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把握。习惯性地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焦燕 《宁夏教育》2013,(12):71-7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不少家庭都比过去富裕了,父母再不想像自己当年那样清苦,亏了孩子。父母关爱孩子,适当给些零花钱,无可非议,也是孩子需要的。但是,有些父母攀高消费,以钱示爱,过分娇宠孩子,发展下去是十分有害和危险的。全国大中小城市中有90%以上的孩子拥有零花钱和压岁钱,他们每月每人平均可以从父母、爷爷、奶奶和家属那里得到80元以上的零花钱,而每年春节得到的压岁钱则高达上千元。  相似文献   

8.
季红 《家长》2013,(8):16-18
1.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感受事物的方式,玩耍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方式,享受的方式,正是这些特性定义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自我。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个性倾向,如某些方面发育迟缓,或者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就使用诸如“笨”“不乖”“又错了”之类的词汇。尊重孩子,就应尊重这种差异,而不是将其看成麻烦和包袱,简单消灭之而后快。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和塑造孩子的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9.
老师:您好! 我有个问题老公,至少在教育孩子上很有问题.他总是爱说孩子:谁谁的孩子考了多少,谁谁的孩子考了第一,你看你,让我怎么说,说我丫头考倒数?你也给我考个前几名!他每天回到家只要孩子在看电视,也不问作业做完了没有,也不管看了多长时间,只会冲孩子喊:就知道看电视,你都学会了?去看会儿书!孩子没办法,只能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我八岁的女儿也确实有点笨,成绩一直不太好.以前由于工作原因,我不能照顾她,现在工作单位离家近了,想多关心她,却不知该从哪里入手了.孩子现在上二年级,最近老师跟我反映她总是撒谎,可能是自尊心强,也可能是怕我吓唬她,考试的卷子从来不让我看,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她就说我不在家.我为这件事儿很头疼,也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请老师指点迷津. 莉莉的妈妈  相似文献   

10.
绘本是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孩子活泼好动,探究欲望强,图文并茂的绘本是他们最喜欢的读物。这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片的书籍,以直观的方式,调动孩子眼、耳、心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从而促进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启迪孩子心智。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如何使绘本发挥真正的阅读价值,让孩子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增长知识,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我永远不会忘记十三岁那年的落水经历。一个炎热夏日,我和其他孩子在水里嬉戏。后来我模仿大孩子的姿势,站在高处,纵身一跃跳进水里。可是当身体进入水里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不能浮出水面,而且越沉越深。  相似文献   

12.
《小读者》2013,(5):73-73
调查显示,85%的家长会亲自或找人代为接送孩子,因接送影响工作的家长达83%。可见,接送孩子其实是许多家长的负担。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几所学校门前随机采访后发现,大多数人接送孩子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有人担心给孩子太多自由时间,会滋生他们早恋、去网吧等不良行为;还有人平时没时间陪孩子,心怀亏欠感,所以把接送作为尽责任、弥补愧疚感的补偿行为。对此,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认为:在这些原因背后,其实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独立能力的不信任,担心他们处理不好上下学路上的状况。这种心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还容易阻碍他们的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13,(1):27-27
我更愿意将“中国式接孩子”描述为“接孩子症候群”,因为由近而远,从人情、世态到教育、交通、治安,我们可以为它描出一系列症结图谱。独生子女时代,一个孩子之安危,关乎三代人之幸福,不容有失,必须“圈养”,严加看管。这岂能与过去“粗放式育儿”同日而语?楼群居住,有的邻居一辈子都不认识,别说相互照看孩子了;  相似文献   

14.
《老年教育》2009,(11):31-31
美国 祖孙情建立在“尊重”之上,都把对方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比如: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爷爷奶奶决不会轻易插手或袒护,他们只会建议如何去做,如何做得更好。祖孙在一起需要孩子父母同意,也不是孩子想要什么都满足他,而是要看具体情形,如果不适当的请求,爷爷奶奶就会像当年对待子女一样,婉转说明后果并认真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5.
张欣 《宁夏教育》2013,(5):73-74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听到和看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斥责、威胁或哄骗、利诱多于鼓励和赞赏,即便是鼓励有时也表现出“瞎鼓励”,为鼓励而鼓励,缺乏度的把握和科学的方法,以致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孩子从小需要爸爸妈妈的正确引导.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次就教妈妈们做个“光荣榜”吧.上面一共有30个小口袋.孩子每天表现好!包括吃饭好,讲礼貌.不乱发脾气,收拾玩具,等等),就可以插上一面小红旗。等到每个月最后一天,如果插满多少面小红旗的话,就可以得个什么奖励,保证孩子又喜欢又开心。  相似文献   

17.
钱萍 《班主任》2013,(3):27-28
一、家访探微,初步分析成因 刚接手四(1)班,就有同事告知我要多留意学生小饶,他性格内向倔强,与同学关系紧张,喜欢“自残”;其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较为特殊,有时偏袒孩子,有时暴打孩子,对老师要求很高,还曾因任课教师布置作业量大而闹到教导处……为此,我决定先探访这个孩子、这个家庭。  相似文献   

18.
物权似乎与孩子无关,它是成人世界中的一个名词,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东西占有、保护、处置的权利。其实,从18个月开始,大多数宝宝就逐渐产生了自我意识,与此同时,他们的物权意识也逐渐萌芽。然而,很多家长恰恰在这个阶段忽视了对孩子物权意识的培养,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恰恰与物权意识不清晰有关。  相似文献   

19.
马俊生 《班主任》2010,(4):58-58
做了多年教师,不论教哪个班,总会发现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不如大多数孩子聪明,“弱智”是或明或暗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对这些孩子,有的教师厌恶,央求学校别把他们的成绩记人班级总分,然后再也不看他们一眼;有的出于怜悯,对他们的要求一降再降,混淆了宽容与放纵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巴述丽 《家长》2013,(8):14-16
“慢养”可以让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可以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这样的结果,哪个父母不想看到呢?想起《圣经》里的一句话:“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是的,养孩子也是如此,成长是缓慢的,是顺应自然的事情。所以,父母要不时提醒自己:“对待孩子,慢一点儿,慢慢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