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变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明显加快,独立于党政部门之外的民间组织日渐增多。一个建立在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利基础上的公民社会正在悄然兴起,它预示着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正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迁,大众参与和民主在合法性基础中的地位愈益凸显。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是大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前提.基于人们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不同认识以及学界的各种界定与解释,对大学组织的社会服务职能概念进行了诠释与框定.大学组织的社会服务职能有其独特性而与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相区别,即学术性、条件性、不均衡性和有限性.大学组织社会服务职能有其合法性,象牙塔精神的守望与超越是其内在合法性前提,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其内在合法性基础,大学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能动性是其外在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政治合法性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为什么人们要认可并服从一定的政治系统.所以,任何一个政治系统都要追求一定的合法性基础.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过程来看,合法性有实质合法性与形式合法性之分,二者如果保持适度的张力,是维持和稳定一定政治系统的重要合法性基础.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一个主流分支,在西方政治生活中长期居重要地位,而哈耶克作为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其合法性理论在形式与实质之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希望在合法性理论日益成为当今我国政治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之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院校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需要而创办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院校,其合法性来源于意识形态基础,制度基础和有效性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院校的合法性面临着新的问题,应通过完善民族院校制度、增强办学的有效性和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创新,重塑民族院校的合法性,使民族院校赢得社会的广泛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陈标  艾凌 《天中学刊》2010,25(3):1-4
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高政府能力,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当前我国正在从政治国家向市民社会发展过渡的大环境下,针对中国政府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状况,我们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巩固和提高政府的合法性基础、转变政府行政理念以及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四个途径来提升中国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大学重要的传统,是大学这种社会组织得以保持千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自由传统的知识基础和制度基础提出猛烈的批评,大学自由精神的价值被否定,大学自由制度被消解,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大学自由的合法性危机.大学自由的合法性危机有三个核心命题,即知识消亡论、大学消亡论、学术资本主义.现代大学自由的合法性建立在大学自由的"正当性"的"来源"或其"基础"之上,而且科学知识的规训功能仍然是现代社会的有效的行为和知识法则.  相似文献   

7.
“公共领域”虽然是西方学者分析西方社会结构的理论话语,但它的现实指涉在当今中国也已经是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存在.因此,它在当今中国也应该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从当今中国的政治建设来看,社会公共领域通过提供政治参与主体的合法性和法规政策制定过程程序的合法性,壮大了中国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从而促进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辉森 《红领巾》2004,(6):73-75,80
合法性是现代政治分析的一个关键术语.尽管理论界已从不同角度对政治合法性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也存在诸多理论分歧.作为整体的政治合法性问题实际上是由各类政治主体为赢得政治客体的合法性支持,围绕政治合法性基础的构建、维持与维护而在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体系,因而单维构建的合法性是不存在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这个体系构成了系统.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视阈中的政治合法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里,民主政治为反思政治权力合法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评价政治合法性之"合法"的经验主义、规范主义、功利主义三个标准,以此为分析框架,认为现代社会里,支持政治合法性的核心资源可概括为政治权力的产生及运行规则合法性、价值体系合法性、政治公共产品供给合法性三个方面.任何一项合法性资源都不足以支撑现代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现代政府应高度重视合法性资源的整合,才会使其国家治理的水平更高,相应地,权力更合法.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执政的基础在于其执政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也面临必须不断扩大政治合法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问题。当前意识形态问题、社会公正问题、腐败问题等社会问题的存在使党的政治合法性面临严峻挑战。党的政治合法性必须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前提,以党的先进性来获取政治合法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提升党的政治合法性的现实途径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三个代表"为内涵的先进性建设,为党的政治合法性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严厉打击腐败为党政治合法性奠定根本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政策是我国政府协调平衡城乡利益关系的基本工具,在价值指向上应当以平等性和正义性为利益取向.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三农"政策合法性的社会基础源于农民的政治认同和支持.社会转型期,"三农"政策遭遇合法性危机,根本原因是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缺失和社会公正原则被忽视.解决矛盾、化解危机的最终路径在于以公正为价值导向,重构农民政治参与这一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富贵 《华章》2008,(15):159-160
在我国广大乡镇地区,民生问题关系着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乡镇政府作为政府层级结构中的基础层次,在改善地区民生和促进地区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方面,无疑应当发挥主体性和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民生的角度阐述了乡镇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性,分析了乡镇政府合法性危机的表现,从而在构建乡镇政府合法性中时刻体现民生这一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任何政治权力系统都必须建立在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之上,这是其存在、持续、发展和稳定的前提。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石,农村稳定是整个中国政权稳定的基础。我们选择湖州市和孚镇荻港村,对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这一问题进行实证个案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荻港村村委会的合法性基础比较稳固,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其合法性基础的变化予以关注,并随时准备进行合理的调整,防止出现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4.
政府的合法性,一般指政府凭借非暴力手段使被统治者自觉或自愿地接受政府统治的能力.古往今来,任何政府的有效统治都离不开合法性的支持,不同的政府具有不同的合法性.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发生了重大转变.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中国政府致力于建设自己的政绩合法性基础.90年代,随着民主的发展,我国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本质。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因此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其合法性基础的诉求顺应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因此,党的执政合法性的获取是顺应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特殊需求而形成的。为适应这一要求,党必须不断调整其合法性基础,寻求新的合法性资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具有连续性;由纠"左"到反右的逆转性;只能自我批评,难以容忍他人批评;以及用群众运动的方式来推行等特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社会处在由领袖魅力型权威到法理性权威的政治转型之初,对领袖个人权威的维护成为执政党合法性基础的一个重要维度.深刻认识晚年毛泽东失误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为新时期执政党合法性基础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合法性理论,民办高校的合法性可以划分为社会合法性、行政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法律合法性四种类型.缺乏合法性是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民办高校往往运作社会资本整合各种资源尤其是体制资源来获得前述四种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荀渊 《高等教育研究》2021,42(1):94-102
在韦伯合法性理论的影响下,对大学与高等教育合法性的讨论,最初是从作为社会机构的大学组织合法性、制度合法性、观念合法性展开的,进而延伸到了作为社会系统的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受哈贝马斯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理论的影响,关于大学、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危机的讨论,聚焦于二战后技术理性、新自由主义带来的知识商品化对大学与高等教育合法性的侵蚀。后现代理论对现代大学的质疑、批判同样消解着大学与高等教育的合法性。进入信息时代,一种新的合法性危机正在高等教育领域显现。作为一个西方学术命题,关于大学与高等教育合法性、合法性危机的讨论,为重新思考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地位、使命及其公共价值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任何社会政治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合法性的来源主要有制度基础(源于对规则的认同)、执政绩效(统治或治理的有效性)以及理念基础(源于意识形态).当代中国仍须注重理念上的合法,在价值多元,各种思潮并起的今天,必须进一步整合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以激发民众的强烈认同和信仰,夯实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并切实转化为党执政的现实支持力量,使历史的、人民的选择成为坚定的、持久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部分人士将高考制度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基础抽象化,进而抨击高考甚至建议废除高考,反映出高考制度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其合法性也受到质疑.笔者认为,高考合法性及相关理论命题被遮蔽有深刻的社会根源,也与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变化有关.当前,为高考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是高考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