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要靠积累,而积累自诵读始。诵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中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情操,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要"诵读古代诗词和  相似文献   

2.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见,《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和文化品位极为重视。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代文学作品,大多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一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就是古典文学作品增多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还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许多有识之士也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依然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其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三多”与“三少”。  相似文献   

4.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谈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还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集中体现了古代诗词的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密切相关。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瑰宝——古典诗词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古代诗歌,要求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由于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我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的含义和作品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形成传统文化底蕴。可见,学生诵读古诗文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达到古诗文教学其它目标的重要途径。古诗文教学要以诵读为主要方法,自是不言而喻。如何才是行之有效的诵读?笔者借鉴先贤与同道之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法服务于古诗文教学。“教学千法读为本…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多读文言文名篇,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因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可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但相比之下,文言文教学改革则要滞后得多。  相似文献   

8.
高中阶段,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可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即要求学生在识记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许多诗词歌赋。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准确精炼,情感真挚感人。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好这些诗词,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都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中学语文教学也越来越关注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三个“语文学习本”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感悟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再者,中国的古典诗词含蓄凝练,意蕴丰富,更能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所以,带着学生走入诗词文本,展开对话,实践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相见欢》为例,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对文言文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课程目标”明确了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位置.强调了文言文教学是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学应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为了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案例,从诗词之语言、诗词之诗性、诗词之韵味和诗词之时空四方面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学生  相似文献   

17.
设计说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  相似文献   

18.
刘玉娟 《学语文》2013,(6):72-7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代表之一,无疑可以让学生“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所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由时代特点、作者信息、思想内涵和艺术之美四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素养"一词是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共有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共计17处提到"素养"一词,其中"语文素养"共14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共计15处提到"素养",其中"语文素养"共13处。在上述两个课标中,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秀的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最丰厚的文化遗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阶段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师是古诗词教学的中坚力量,更应抓住这一时机,努力创设良好的古诗词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感受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