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太极拳的眼法主要分为注视法和随视法两种。注视法是完成动作后的定势时,目光集中地看准一个地方。随视法是目光与动作过程中部位在方向上的配合。练习太极拳时对眼法有个要求:“眼随手动,手眼相随,目随势注”,使眼神与手法、身法协调配合,从而做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 在我几年的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只注意动作的变化,不注意眼法的配合或配合不协调,演练时难以体现太极拳的神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太极拳的眼法认识不足。有的学生认为,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缓慢柔和、心静体松、圆活连贯、以意导动,不像其它拳种那样快速有力、节奏分明、不用过多注意眼法。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要做到“心静体松”,闭着眼睛演练都可以做到。其实不然,太极拳中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太极拳的精气神除与动作配合,主要靠眼神来表达。拳谚道:“眼为心之苗”,“神发于目”。在太极拳运动时,要“以心形随,意发神传”,运用眼法来传神达意,以显示出动作的完整和太极拳的神韵。  相似文献   

2.
职校技能教学中的“师徒互动”是指师与徒之间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和影响,它对“徒”的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循环往复的过程。文章认为职校技能教学中的“师徒互动”与动作技能形成之间存在一个“互动——技能”模型,并阐述了这个模型的内涵及其对职校技能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的“用意”与“懂劲”之关系,实际上就好比是学习技能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太极拳的理论与动作套路衍义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运动心理学内容和我国古代的阴阳八卦之奥妙。对这些内容的挖掘、整理与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太极拳,充分发挥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与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4.
张义 《时代教育》2010,(2):201-201
为提高中学八式太极拳的教学效果,采用“快学慢练”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动作掌握情况,套路考核成绩以及时隔三个月后的动作记忆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纽,反映出“快学慢练”教学法在太极拳初级教学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将“二十四式”太极拳引入高中体育课堂,是有益的尝试,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提出“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建议,认为在教学中应采取强化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拳法;精讲每个动作的含义及攻防意义;强化动作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结合音乐教学,唤起学生美感;增加教学时数,培养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以免产生倦怠等教学策略,期望能对高中体育教师进行太极拳教学有所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武功与其它武术运动不同.太极拳动作轻柔、连贯,一气呵成,而其它武术动作刚猛并进,动作分隅较明显.不少同学认为太极拳难学或者不愿学.觉得太极拳太温柔,适合于老年人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针对这些观点.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太极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演练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节奏鲜明体现了陈式太极拳独特的韵味。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从头到尾有快有慢、有高潮有舒缓、波浪式前进。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组合、每个段落都是由刚柔相济的动作相互衬托、鲜明对比构成的。在研究动作的基础上,对如何准确掌握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演练过程的动作节奏变化规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35):106-107
为了让太极拳在全球普及,文章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调查、逻辑分析和比较等研究方法,结合现在国外教学经历及多年太极拳教学经验对太极拳运动中的方向定位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可以利用钟表定位太极拳中的动作方向,特提出"钟表法",在教学和习练中利用此方法较容易掌握动作的正确方向,强化教学和习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将以本文来剖析武术太极拳技术内涵,分辨太极拳练意的特点,提出几种练意方法,从而使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进一步认识“练意”在太极拳学习训练中的地位,使人们较快地达到“以动练意、以意引动”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武术课已成为各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程,太极拳尤其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自从1955年《简化太极拳》在我国推广以来,太板拳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好方法.近些年太极拳已成为许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之一.本文就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套路中每一个动作及运用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通过电化教学、思维感知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并结合武术教学,丰富学校的体育文化,促进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现状研究发现,在太极拳的传播过程中太极文化的传播很少,而太极文化和西方文化体系具有互补性,通过太极这种体育文化的传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解读,分析太极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找到可以实现太极拳跨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指出通过简化太极拳动作是实现太极拳文化传播的前提;挖掘太极拳文化中的人文教育价值是太极文化输出的关键;应通过对动作名称和太极服饰的改革来体现太极文化。  相似文献   

12.
周莅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272-273
以内隐学习为前提,在人体运动形成机制基础上,从本体感觉角度出发,阐述在动作技能获得的过程中,人为强化本体感觉有利于太极拳习练者准确、高效掌握动作技能,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找到一个科学、高效、易普及的太极拳动作技能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于乐寓教”聚规律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熔语言文字、音乐绘画、表演影观于一炉。那么,应该如何运用“于乐寓教”法进行教学呢? 1.演示法 以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之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①以演代讲。为讲《记一辆纺车》中的“白鹤晾翅”.我打了太极拳的一个拳式,动作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又为讲成语“向隅而泣”,我先讲“隅”的含义及读音,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成语的意思表演动作,堂上气氛  相似文献   

14.
“中定”功夫是太极功夫的核心,是太极拳技的基础。在太极拳的走架中,每一个动作必须起于“中定”态,动作完成后又必须回复到“中定”态,构成下一动作起动的基础。手动、脚动、身动皆如此。无“定”不能动,“定”为动之母,动为“定”之用。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传统的太极拳味,才能使走架服务于推手。在太极推手较技中,受力瞬间,受力者只有处于“中定”态才能侦察出对方的动向虚实,才能制人而不为人制。“中定”功夫要求在心理上心胸坦荡,一法不立。无动的意念,无不动的想法(动静两不执)。形体上要求婷婷玉立,顶劲虚灵,肌肉关节松开。体内气机和顺,周流全身,无滞留与偏胜  相似文献   

15.
念动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太极拳教学实验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念动训练这种心理学训练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具有很多优越性:掌握动作更快、动作质量更好、记忆的动作更多。建议在太极拳教学的各阶段中合理安排念动训练。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及其理论中蕴涵有丰富的运动训练心理学思想。太极拳的动作与其功效能符合激发学习兴趣的原理和规律;太极拳的"用心"或"用意"实质上是掌握所有技能的必备条件或基本要求;太极拳的"练意"既包含有心理练习的成分,对太极拳动作特点的重视要求我们应注意所学技能的基本规律或特点,领会动作要领及心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等科研方法,首先对太极一词以及太极图含义、太极拳及其名字的来历进行了阐释;继而以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例,分析探讨出太极图与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定势、动作变化和过渡、动作运动轨迹以及动作技击阴阳变化的丰富联系;从而得出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中,引进太极图及其哲学原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太极文化、太极拳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记忆、和规范,有助于给学生提供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依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11届全运会太极拳比赛成绩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太极拳高水平运动员男、女平均技术水平接近,男子略优;在男子太极拳比赛中,对名次影响较大的是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和难度动作得分,尤其难度动作得分;在女子太极拳比赛中,难度动作是共同弱点,对名次影响较大的是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得分,尤其是动作质量得分。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我国仿人机器人首度亮相,其可爱的造型和表演立即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这个名叫“汇童”的机器人还当场表演了问答对话、刀术、太极拳等动作。 “汇童”仿人机器人,身高1.6米,重63公斤,外形酷似美国影片《机器战警》中由真人扮演的机器人警察。能够模仿人类前进,后退,侧行,转弯,上下台阶,太极拳,刀术等动作。 据介绍,“汇童”是具有视觉、语音对话、力觉、平衡觉等功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仿人机器人。它突破了仿人机器人的复杂动作设计技术,首次实现了模仿太极拳、刀术等人类复杂动作。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继日本之后成为第2个掌握集机构、控制、传感器、电源于一体的高度集成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仵美阳 《教师》2011,(12):124-124
太极拳以高深莫测著称,要想在短短的几课时学好太极拳是很困难的。俗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授太极拳时,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太极拳很直观、易懂地传授给学生。笔者经过多年对太极拳的练习和教学,摸索、实践、总结了“四结合”的经验与方法,与大家交流,以图共进。一、快与慢相结合,动作把握更准确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动作教学的节奏,同时要兼顾快与慢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