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时代精神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创造精神,必须抛弃妨碍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单一化教育模式,建立多元化教育格局;打破单向度知识教育,重视非理性因素在创造性培养中的作用;打破成人“霸权”,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共振。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造性劳动是人们利用其文化知识、实践技能、科学思维,通过创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产生新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的主体具有“师生双主体性”,内容体现“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性”,实施过程体现“认知与实践深度融合性”。为此,我们需要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1985年5月提出“应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适性人才。”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也堤出要全面推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什么现在国家如此重视创运性人才和创造性教育呢?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要适应的代要展的需求,就必须大力倡导和实施创造性教育,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从而造就创造性人才。 一、样于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对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是当代创造性理论研究中的一大创举,他的“始发创造性”和“次级创造性”整合理论,“人性”培养和“人力”发展协调理论,艺术教育和内在教育结合理论,“自我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创造性”统一理论等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给创造性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科教兴国”、赶超发达国家的需要。创造性最重要的表征是创新,因创造是知识价值的核心,越是高创新的知识,其价值也就越高。因此,创造性人才的造就,就要靠创造性教育,也即素质教育。只有这种发展人的个性的素质教育,才有人的创造力的成长和发挥。  相似文献   

6.
早在1999年,英国国家创造性文化咨询委员会(NAC-CCE)就在一篇报道里明确提出了创造性教学和教学创造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国内,“创造性”一词这些年来也普遍引起了学校的重视,创造性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富于想象力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学习的效果更好;而教学创造性的目的则是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并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总被引:157,自引:1,他引:156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所谓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性最重要的表征是创新,因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核心,越是高创新的知识,其价值也就越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有创造性教育,才有人的创造力的成长和发挥  相似文献   

8.
要把创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必须把创造性教育融注在日常教学中。一、激发兴趣,诱发思维创造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启迪智慧的动力。要激发兴趣,就要创设求知的情境,使知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要激发兴趣,就要想方设法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为愉悦性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1. 直观感知,诱发思维。直观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通过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新加工组合,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寻找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0.
论创造性人才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本文就这一命题,分析论述了什么是创造性人才及其应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从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层面,阐述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阅读活动中,笔依据“好奇--探奇--再探奇”这阅读心理三步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即运用多种方式抛玉引玉,煽风点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巧设创意议题,刨根问底,架好人梯,引导学生探奇;想象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其再探奇。这种创新教育要求师生双向互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的知识储备和想象能力受到了无情的诘问和冲击。  相似文献   

12.
钱平 《教育艺术》2002,(9):20-21
创造性思维能力 ,是指在思维领域内追求“独到”和“最佳” ,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突破。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 ,也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 ,大学生不断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 ,能力向素质的转变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 ,就是要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 ,在研究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行创造性学习 ,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具体讲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老师应着…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而人的创造性思维又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创新教育必须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 一、关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人类正是靠着创造的伟大精神,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文明。而创造是离不开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的,正是由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才使今天的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光辉。创造性思维是人的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既包括集中思维,又包括发散思维;既包括直觉思维,也包括逻辑思维;还包括直觉、想像、灵感以及潜意…  相似文献   

14.
高峥 《教书育人》2001,(11):40-41
所谓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营造有利于教育的创造性环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为目标的创造活动。无数的教育实践表明,教育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创造工程。只有创造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有质量、有效益的教育。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的承担者,不仅应是一名教育者,更应是一名创造者。只有具备创造精神的班主任,才能站到更高的理性层次上,在广阔的教育视野里,审视以往教育工作中一切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论。班主任也只有达到创造性教育的境界,才能真正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实现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本就这一命题,分析论述了什么是创造性人才及其应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从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层面,阐述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师创造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事业,其创造性不止于从教学思维和传递知识方面去理解,还可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要有以教育人精神为基础的个人化的哲学观;要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及转识成智的能力;要有认识与情感相互协调发展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人格反映的是那些富有创造性个体的精神面貌,强调个体创造行为的人格因素所起的作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因其是在人的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幼儿教师创造性人格不仅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而且对其自身创造力的发展也非常有益。在了解国内外创造性人格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构想幼儿教师创造性人格特征是:富有探索精神,责任心强;和蔼可亲,有耐心,观察繁锐,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富有才识;自信,独立,当机立断;适应性强;理想崇高,目标远大,好奇心强,求知俗旺盛,兴趣广泛;移情能力强,有正确的幼儿创新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教学”。“阅读”是教学的对象,“创造性”是教学的策略。创造性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与方法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与方法的互动交流的过程。这种教学关注的中心是创造性,体现的特点是语言性和基础性,即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内外的学校教育正在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观,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改为着重培养人的素质。教育家川上正教授说得更好,“独创能力是国家兴旺的关键所在”。“为创造性而教”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培育创造性人才是国家对教育的殷切希望。而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摒弃“创造是天才们的专利”的陈旧观念,树立起“人人能创造”的现代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