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科技图书的部分作者由于专业的局限 ,文字水平相对较低 ,其书稿中表述不准确的例子随处可见。就我所审读加工的书稿看 ,不准确之处很多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知识方面的不准确。我在审读一部医学科普书稿时 ,原稿对“月经”是这样描述的 :“在医学上 ,它的名字叫‘例假’。”这就错了 ,“例假”是语言中的婉辞———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不便或不愿直说的事物使用的一种代称 ,不是医学名称。原稿中还提到“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把初潮时痛经称为“原发性” ,而以后的痛经称为“继发性”。这又错了。在医学上 ,是把盆腔生殖器…  相似文献   

2.
“修面刮胡子”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面刮胡子”,指的是编辑加工。这是刘金先生在《编辑旧事琐忆》一文中提到的比喻。刘金先生是我所敬重的一位作风严谨、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他的这篇回忆文章写得亲切生动。其中“‘原稿整理’的教训”一节,提到有人误改“巴金同志”的书稿,读来尤多启迪。确实,如何对待名家的书稿,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书稿是作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作者把书稿投寄给出版社,表示了对出版社的信任和期待。因此,无论是名家还是新手,编辑都应该充分尊重作者的劳动。这是起码的职业道德。而名家是“术业  相似文献   

3.
和吴学谋先生相识,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十年前。大约是1992年,我如愿以偿地从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机关调到出版社,担任湖北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可能是因为我曾经有过从事长江上水电站设计的经历吧,在给我分管的科室中就有理科编辑室;于是从总编室转来的诸多属于理工专业的作者来稿中,我有幸见到了学谋自荐的选题,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独树一帜的“泛系理论”。学谋已将书稿的大纲拟就.各项子栏目皆悉数列出,书名令我耳目一新:《泛系:痛苦的爱——种哲学的创生》。说实在话,这部广及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的学术专著我一时还无法读懂,更谈不上深入了解了。但我已意识到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成  相似文献   

4.
在一部图书从创作到出版的过程中,作者和编辑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没有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图书无从谈起;而没有编辑对书稿的加工处理,书稿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出版物。“文责自负”和“编辑把关”是确定作者和编辑在图书生产过程中职责和权利的两条基本原...  相似文献   

5.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事科技编辑工作已十年有余,十余年的经历使我体会到做好这一工作之不易。许多社科、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的图书编辑,做到了兼学者、作家、编辑于一身,而对于不在科技工作一线的科技图书编辑,做某一专业的学者或作者很难。与科技作者相比,你是外行。外行审读加工内行的书稿,肯定比较吃力。何况科技图书编辑要将有关计量单位、图、表、参考文献的规范,一点一滴地贯彻到书稿当中,不敢有丝毫怠慢,还担心有疏漏;更何况在考虑图书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时间效  相似文献   

6.
作为变结构系统的《滑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是一部反映近十多年来最新成果的专著。作者田宏奇博士是我国的年轻学者,从1982年起一直潜心研究滑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滑模控制是属于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控制。这是控制论的一个新领域。 说来惭愧,我自接触这一选题到编完书稿用了三年时间。编后感慨尤多,直觉得有许多话要说,也许是一些闲话。 是1992年春夏之交的一天,田博士从国外归来,到武汉出版社见我。见面时,他没有只言片语的客套话,径直说:“我计划写一部书稿,书名是《滑模控制理论》。”他不待我作任何表示,便滔滔不绝地介绍他的理  相似文献   

7.
“书稿加工”包括许多方面,决不止是简单的“文字匠”工作。它要斟词酌句、修饰润色、订正标点符号,同时也还要纠正错误观点和不恰当的提法。后者似乎更重要。另外,“加工书稿”也不能满足于“不出问题”,而要尽可能的使其“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从以下几方面是值得加工时认真考虑的: 一、变换行文的语气。学术著作似需注意论述问题的口吻。说是“口吻”或曰“语气”,实际上是作者论述问题的立足点和论述问题的态度。一部学术著作,当然应该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但是阐明观点,发表见解,还是以研究,探讨问题的态度为好。不宜像发布命令似的。更不宜指摘、训人。有一部论述“学校管理”的书稿,作者这样写道:“各级学校都要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要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接着又写道:“党的组织和党员要做好组织群众和宣传群众的工作。要充分发挥行政组织和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会、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健全行政指导系统。不要以党代政,党政不分。”还有一部论述“工业经济管理”的书稿则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这样,应当那样。请看,两部书稿的作者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上了?像不像发号施令,下达命令?我  相似文献   

8.
真理在体系之中──《伦理学新论》傅百荣作为一名编辑,我是在不经意当中接下应杭君的这部《伦理学新论》书稿的。老实说,在我的感觉中,那林林总总的冠之以“新论”、“新探”之类的书稿往往并无太多的新意,更何况作者探讨的伦理道德问题又是一个被探讨了几千年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一个偶然的机会,编辑室的同志拿来一部画有许多问号、标出许多质疑的书稿,让我来评判可否出版。我以职业的习惯,日以继夜,披阅全文。掩卷沉思,不禁为作者的理论探索精神所感动。虽然书稿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图的标示多有遗漏,公式的符号有的不规范甚至错乱,有些段落的论述明显还有缺陷,有些数据显然还欠准确,由于录入校对不到位而留下的文字差错的确还不少,如同意出版,责编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但是瑕不掩瑜的是书稿的理论价值。应  相似文献   

10.
学人聚会,常常议论出书难,共同也谈起编辑。照理说,能否出书,应取决于书稿的质量,但是事情常常并不这样简单。诸如作者知名度怎样?书出后能否盈利?这类问题,也在考虑范围之中,其影响之大,常使作者、尤其是青年作者望而却步。显然,有许多学术价值高的著作,读者面窄,出版得赔钱,而青年作者往往毫无知名度。学人在成长过程中,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压倒。幸而,中国也大有这样的出版家,他们以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为己任,竭心尽力支持学人、尤其是青年作者。他们重视盈利,但决不把它看得过重,而以书稿的科学价值作取舍的主要标准。他们取稿,只看书稿的质量,而不看作者的“来头”、“背景”。有的  相似文献   

11.
一般书稿,都是就一个论题,首尾一气呵成的。即使分章分节,也不过是为了眉目清楚,脉络分明。章节与章节之间,也是互相衔接而非各自独立的。然而,有些书稿却不是这样的。这些特殊书稿,就是所谓:汇编书稿。汇编书稿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首尾一气呵成,而是由若干本来各自独立的文章汇编而成书的。这是汇编书稿的一个根本特点。从汇编书稿的作者来看,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书稿中各篇文章,都是同一个作者的,可以称之为个人集。另一种是书稿中各篇文章,是许多作者的,可以称之为多人集。从汇编书稿的体裁来看,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书稿中各篇文章是同一体裁的,可以称之为同体裁集。一种是书稿中各篇文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夏天,一位年轻的同事,将一部厚厚的书稿放在我的面前,嘱我为书稿的出版写几句话。写什么呢?我与作者素昧平生,只能就书稿说说书稿了。而书稿主要是作者1954年至1993年之间,发表在省市报纸上的通讯报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豆腐块"。我丝毫没有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起常有通讯员来信问:“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奇别致,引人入胜?”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我的文章大都是平庸之作,很少有使人振聋发聩、耳目一新的篇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位并不擅长为文的领兵将军给了我相当内行的回答。他说:“作文和打仗有许多相通之处。比如,打仗讲究“出奇制胜”,“反常用兵”,“以变应变”,“超常思维”等,其实这些原则都可以“引进”到写作上。谁愿意看那种人云亦云、不痛不痒、老生常谈的东西?“文似看山不喜平”嘛,按常规写文章就难出新。而文章的“出奇”和“反常”,首先来自作者的创新意识,或曰求异思维。有了求异思维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明中都研究》,王剑英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003年末,中国青年出版社领导交给我一部书稿,并告诉我这是一部学术专著,看看能否出版。如能出版,就让我承担责任编辑的工作,这部书稿厚厚的一大摞,总有60万字之多。书稿的作者是已故的王剑英先生,  相似文献   

15.
读了《好一个“清洁维修工”》,我禁不住拍案叫好。我以为,中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需要萨克斯这样的编辑。 萨克斯确实难能可贵。首先,在金钱左右一切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坚持文化的纯洁性,把提高书稿的质量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其次,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作者,热情地帮助作者提高书稿质量。第三,萨克斯有着了不起的编辑才能,他“用蓝铅笔一挥,就能使光秃秃的岩石冒出香槟酒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6,(1):26-35
评审专家点评 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 一部关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有多少可供编辑发挥学识的空间吗?有.术业有专攻,世事洞明皆学问,说的都是此类道理.责任编辑在这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书稿里,发现的问题还真涉及到学术问题.责任编辑敏锐地发现,样稿的毛病在于过分学术化,造成了语言的佶屈聱牙.明明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作者却要绕着弯来说,尤其喜欢用一些诸如“**性”之类的大词、学术腔来描述.这是一本实用性专业书稿,定位在一线教师,所以,语言理当通俗易懂,应当以常见词语为主,尽量少用复杂的句子.编辑的意见唤醒了作者.作者明白自己误入了“学术范”,以为凡做书都要有点儿学术,其实,实用性书稿还是要回到专业的本源上来,幼儿教育的专业书籍尤其需要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17.
药品是一种关系人们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长期以来,广大医药书稿的作者和医药书稿的编辑都能充分意识到医药书稿中对药物介绍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但由于药物的种类繁多,新药品种又大量出现,给医药类书稿的作者写作和编辑审稿带来了许多客观上的困难。笔者就自己长期审稿的实践,提出医药书稿药品知识的审读要项,希望能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我刚到地质出版社工作时,由于编辑、校对人员少,所以许多工作,诸如修图、贴字、正文设计、拣图版等,都是由编辑自己做。多数书稿也是由编辑自己校。当时真可谓是编校合一了。后来,人员增加了,就像许多出版社一样,实行编校分工。由于校对大多是新人,业务不熟悉,又不懂专业技术,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采取一部书稿打两份校样的办法,一份送校对,一份送编辑或作者阅读。  相似文献   

19.
沈喜阳 《出版参考》2015,(18):54-55
图书编辑出版的过程,是编辑为作者书稿“加分”的过程,这也是编辑这个职业存在的重要理由.在书稿的立项、内容、体例、装帧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正体现出编辑的眼光和水准.“加分”越多,编辑的“含金量”则越大.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常提及“教学相长”,而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则存在作者和编辑良性互动、相互学习、共同完善书稿的“编作相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间,纪志龙总编辑介绍一部书稿给我,说作者为刘中国,希望我把握刘稿是否具备出版水平。该书稿是一部古籍稿,整理形式为“标点”。阅读样稿后,我将选题名称定为“新安县志(康熙本、嘉庆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