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微波法制备纳米银晶及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发了一个新的综合实验,采用微波法制备了纳米银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纳米银晶的晶型组成和粒径等结构特征,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纳米银晶制备的影响,探讨了将其用于学生实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硼氢化钠和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粒径的纳米银。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改变反应温度可以调控纳米银颗粒的形貌,改变反应时间可以调控纳米银颗粒的粒径大小。控制反应温度140℃以下,得到多种形貌共存的纳米银,140℃以上得到单一的球形纳米银;固定反应温度130℃,得到三角形的纳米银,延长反应时间,形貌无明显变化,粒径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法制备了 Fe3O4磁流体,微波法能均匀升高体系温度,加速铁盐的水解,有利于形成小粒径均分散的铁磁粒子。并将产物与传统方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流体进行了比较。采用X-Ray衍射分析仪和SEM分析生成物的结构和粒径分布,并研究反应时间、温度、表面活性剂等主要工艺参数对磁流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聚乙烯醇(PVA)为还原剂,淀粉为稳定剂,采用微波合成法,并改变反应条件制备出银纳米粒子,用吸收光谱研究其最佳制备条件在温度为130℃,仪器功率为50w,反应时间为275s.同时对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银纳米粒子进行紫外、T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出的银纳米粒子为黄色、球形的粒子,其分散性和稳定性都较好,平均粒径为12nm,银纳米粒子在412nm处的吸光强度最大,出现最大吸收峰.该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  相似文献   

5.
腈纶废水的微波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波技术对腈纶废水进行了降解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微波功率、溶液的酸碱性及催化剂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最佳反应条件下腈纶废水的可生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处理腈纶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0s,功率为中档,初始pH=3-5;二氧化锰和二氧化钛两种催化剂对降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比较明显,当每1L废水中加入1g此催化剂,pH=3-6时,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可达60%.  相似文献   

6.
针对纳米银合成的关键,形貌和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了把硝酸银溶解在乙腈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纳米银。初步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100、120、140℃)和不同PVP浓度对纳米银粒径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得到的纳米银趋向于单形貌;PVP浓度增加,纳米银粒径减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女贞果实制备纳米银,并对影响其形成的条件加以优化。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确定最优合成体系,即果实质量为10 g、AgNO_3浓度为1 mM、pH值为7、反应温度为60℃。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合成的纳米银为球形或近球形颗粒,大小介于4~60 nm,平均粒径为15 nm,分散性与稳定性良好。该生物合成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能耗低、无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苯偶姻合成反应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微波辅助加热下合成苯偶姻.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反应体系温度和催化剂VB1用量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功率对收率的影响依次降低,最佳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1.5g,反应体系温度为80℃,反应时间25min,微波功率为900W,平均收率为85.5%.产品熔点与标准样相符,其IR谱与标准谱图一致.  相似文献   

9.
微波法合成淀粉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微波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微波功率、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传统条件下和微波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树脂进行了结构袁征的分析.研究发现微波条件下明显耗能降低,反应时间缩短,合成工艺装置简化,且产物吸水性能普遍略高于传统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高压汞灯作为反应光源,以硝酸银和柠檬酸三钠(TSC)为反应试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建立了水溶液中一步光化学还原快速制备绿色纳米银溶胶的简便方法.研究了光照时间、TSC的浓度、转速等反应条件对纳米银胶的影响及纳米银胶的稳定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共振散射光谱法和扫描电镜对纳米银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及TSC的浓度均会影响纳米银胶的性质,制备得到的绿色纳米银胶粒子为高分散准球形,且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十分稳定.此外,实验发现,通过控制TSC的浓度可以制备得到具有不同光谱性质的绿色纳米银胶.  相似文献   

11.
用Fenton-微波辐照法处理模拟中药废水,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Fenton试剂投加量、pH、微波功率对中药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用水的COD为1078 mg/L,色度180倍.当pH为4,Fe2+投加量为200 mg/L,每升水样H2 O2投加量8 mL,微波功率160 w,辐照时间60 s时,COD去除率可达到78%以上,色度去除率可达到72%以上.出水的COD在238 mg/L以下,色度在50以下.微波-Fenton法比单独Fenton法反应时间短,对COD、色度的降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嘉应学院学报》2017,(8):56-60
本文采用半仿生-微波组合技术研究了金线莲中多糖的提取方法.工作中,用蒽酮-硫酸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以提取多糖的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分别探讨了pH、温度、时间、微波功率、固液比等对提取金线莲多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半仿生-微波组合技术提取金线莲多糖的最佳条件为:pH 6.0,温度80℃,时间9 min,微波功率400 W,固液比为1:100(g:mL).在最优条件下,金线莲多糖的提取量为212.9 mg/g.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铜的氧化锌(Cu/ZnO)复合材料,并采用单一变量法,探究了该合成Cu/ZnO复合材料协同微波对羽绒的抗菌作用。改变Cu/ZnO复合材料的用量、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和微波时间,探讨Cu/ZnO复合材料对羽绒制品抗菌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Cu/ZnO复合材料协同微波对羽绒的最佳抗菌条件,并进行循环回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u/ZnO复合材料协同微波对羽绒的最佳抗菌条件为:羽绒与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1∶2,微波功率为200 W,微波温度为50℃,微波作用时间为1 min,最佳抑菌率为76.27%。将该复合材料回收三次后作用于羽绒,其抑菌率分别为35.15%, 22.00%, 12.26%。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9,(3):43-47
研究了半仿生-微波技术提取鸡蛋花中单宁酸的新方法.利用Folin-Denis分光光度法测定单宁酸的含量来评价单宁酸的提取效率,分别研究了固液比、提取剂、pH、微波条件(功率、时间和功率)对单宁酸提取量的影响,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了pH、微波条件(功率、时间和功率)等四个因素的条件.结果显示,pH6.0、温度55℃、时间10 min、功率300 W、固液比为1:160为最优提取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单宁酸的提取量达29.57 mg/g.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淀粉和十二烯基丁二酸酐为原料制备酯化淀粉,讨论了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淀粉乳的浓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30%淀粉乳,反应时间为7h,反应温度为35%,pH值为9-10,制得产品的取代度为0.01380。  相似文献   

16.
采取微波-碱水法提取泉州湾产南方碱蓬叶总黄酮(LFSA),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所测定的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5因素4水平L16(45)正交实验筛选碱水的pH值、微波功率、液料比、微波处理时间4个因素的4个水平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碱水的pH值对LFSA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LFSA微波-碱水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3、微波功率600W、液料比70、微波处理时间9min、提取次数1次,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4.87%.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La_(0.6)Sr_(0.4)Co_(0.2)Fe_(0.8)O_3阴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XRD及SEM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微波合成工艺为:微波功率为720W,反应时间为50min。XRD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阴极材料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无其他杂相生成。SEM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内粒子分布比较均匀,颗粒尺寸小于10μm,说明微波合成法能获得粒度较小且分布均匀的合成材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波辐射,以苯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苯甲酰苯胺。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影响收率诸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在微波功率200W下苯胺与苯甲酸的摩尔比(原料比)1:1.5、辐射时间5min、反应温度180℃。在此反应条件下,苯甲酰苯胺的收率达到了81.5%。与常规加热反应对比,采用新的微波法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  相似文献   

19.
以微波法成功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锌,研究了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材料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微波功率为300 W,微波时间为6 min时制备的材料具有最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在微波辅助技术的前提下32Fe +/Fe +摩尔比、氨水用量和微波功率变量因素对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影响,并筛选出较优的制备条件。同时,对该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扫描分析。其结果表明:(1)32Fe +/Fe +摩尔比1:1、氨水用量15mL、油酸钠1.00g、微波辐射功率200W 和反应30min 为制备34Fe O 纳米材料的最优条件;(2)根据Scherer公式计算,该样品的平均粒径为10nm~20nm,且样品微粒形状规则,近似球形,晶体形状较好,粒径大小较为均一;(3)通过对比研究制备34Fe O 纳米微粒的微波辅助合成法、共沉淀法和沉淀氧化法,从XRD谱图分析可知,用微波辅助合成法制得的34Fe O 纳米微粒的特征衍射峰明显,分散性好,且强度较高,说明该法所制得的34Fe O 微粒晶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