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尔泰苦难的人生历程与特立独行的治学风范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逻辑起点上,高尔泰提出研究美学首先要研究人学,人学是美学的起点;在理论特征上,高尔泰立足于浪漫美学的内在要求,充分展现了浪漫美学的对立性原则、情感本体论和精神的主体性等美学特征;在价值追求上,高尔泰执着于人的追求从而试图建构人学美学,彰显着鲜明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3.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思想是对纳西族传统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发展。论述了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主张和现代东巴画艺术个性美,指出这种表现为艺术追求、美学主张的美学思想,其实质已经是一种美学精神,它体现着民族先民的审美化特质,对今人和后人都具有极大的启迪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艺术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以明显的地域性和很强的民族性为背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不同追求,共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因素。而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后,其表现方式和不同类型就得以丰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音乐内涵得到升华。歌者的演唱技巧、文化素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也直接决定着对作品本身的诠释。所有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也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既要注重表现方式上内在与外在美的兼顾,又强调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域的、历史的以及化传承惯性与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包括民族艺术、民族美学在内的民族化,在全球化的化交流中,往往更容易出现种种化落差;因而更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究与调适。一个民族的艺术,以至整个化,只有它是可增长的,才可能是生命力的;民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以美学品质的提高为标志,而要真正实现美学品质的提高,则必须以内在的化积累与发展为依托。新的化背景下的民族艺术,整体而言,它所追求的应该是多重因素促动下的新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7.
试论“淡”美的生成及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其生成于中国传统一定的民族思维基础、文化思想基础和审美心理基础之上。当“淡”超越了感官化的本义 ,升华成一个集中表现民族审美精神的审美范畴 ,它包含了清淡求质的艺术表现、冲淡见味的审美境界、恬淡明志的人生追求等多层次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民族话语”,指涉的是电影批评工作者对于中国电影从形式到内容的“民族性”追求。关注美学传统和历史责任这样两种批评倾向,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构成了20到30年代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这十年里的“民族话语”,虽然关注现实社会政治甚于电影美学本体,但仍影响着日后的电影批评。  相似文献   

9.
合唱艺术是见证欧洲音乐发展变迁的活化石,又是研究西方美学范式确立和转型的直接或间接对象,她以表现时代理想的主题、充满表现力的声部进行、声乐与器乐的交融等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西方美学范式转型的本质.古典美学与浪漫美学是西方美学范式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两个典型层面,古典美学范式中的合唱艺术建立在古典美学的基础之上,依附于宗教,重视理性的追求;而浪漫美学范式下的合唱艺术则更加注重自由与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10.
彭谊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4-7,18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艺术品,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及美学内涵。从壮锦的图案、色彩、质地等三方面分析其外在的美学特征,并探索其内在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华夏先民的三大审美追求:一,追求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石器打造中产生形式美的追求,而后又将此种追求与从写实美发展而来的对抽象美的追求相融合.二,追求写实美与神秘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对写实美的追求,而后这种写实艺术又被宗教巫术所利用,因而形成对写实美与神秘美相融合的新的审美追求.如人兽合一、人鸟合一的神之形象的创造.三,追求审美与实际功用的结合.原始人没有单纯的审美追求,所有的审美追求都是与实际功用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的,如华夏先民的文身,既是为了保护自身,也是为了美的装饰.  相似文献   

12.
魔幻现实主义在其美学追求中尤为重视古代文化资源的挖掘。宗教文化题材往往成为其描写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待在阶级、国家形成之后的被规范的宗教,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采取了批判与否定的立场和态度,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同时又从宗教信仰对人心灵深处产生影响的角度细致地描绘了宗教忏悔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比喻的主要功能是审美功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比喻的运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审美诉求,即在选用喻体时,突出喻体的时代生活特征、遵循喻体与喻旨的远距异质原则、注重喻体的主观感觉色彩、追求喻体的风趣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14.
"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自然"说以"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独特视野看待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艺术内在的生动气韵与自然万物的内在生气的同一性,以及艺术家独立而超越的主观创造精神。"妙造自然"说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具有普遍的艺术创造原理的意义,堪称中国艺术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陈燕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09-112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巧妙地将<茉莉花>等具有中国五声调式的"中国旋律"运用其中.在真实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双重话语环境下,普契尼根据音乐的需要、人物表演的需要对选定的中国音乐元素进行了选择性的审美化创作,十分明确地确定了其在歌剧中象征与隐喻的审美作用.<图兰朵>中真正中国本土音乐与作曲家本人独特音乐语言的完美糅合,对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以及歌剧声乐的教学和演唱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李白诗作中数量较多的女性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具有:表现提倡清真自然和复古的美学主张、表达人生幽愤和理想追求的丰富深刻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7.
明代茶艺的变革以及文人清饮之风的盛行是一值得重视的现象.瀹饮法的推行直接导致了明代茶风转向简约清淡,并与明代的审美风貌相吻合.明代文人在饮茶方面所作的诸多追求,充分扩展了"清饮"的审美内涵,并集中体现了茶道精神,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位创作个性鲜明的作家,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西方现代主义与古老拉美文化共同催生的文学之花,作品中有大量的死亡叙事,并且都是经过陌生化处理的。多种形式的陌生化处理丰富了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增强了作品的审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审美性缺失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儿童文学在五四时期获得了现代转型,但是存在许多审美困扰。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审美性缺失原因大致有三:“为人生”和“现实主义”观念的沉重,童心崇拜所致的“玄美”和“失真,”对“社会性”排斥的偏颇的儿童观等。对此加以探讨也可以为当代儿童文学的审美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作为早期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的原始巫术,是精神生产的种类,它表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同时,它又具有想象性,形象性,情感性,在其实践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美感的生发,因此,原始巫术是带有审美活动性质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