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乘同志是杂坛老将。六十年代初,他的脍炙人口的《“火车头”与“老黄牛”》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摘抄在日记里,对王杰的成长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这段杂坛佳话,曾被广为传颂。1984年10月,徐乘奉调至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执教之后,在继续进行杂文创作的同时,有感于杂文创作在思想解放的春风吹荡之下再度勃兴而杂文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的现状,开始潜心研究杂文理论,孜孜矻矻,焚膏继晷,坚持不懈,终有大成。当我们于羊年之春读到这本洋洋十八万字的理论专著《杂文学》时,它已作为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杂文课的教案了。中华民族的杂文源远流长,它兴盛于二十世纪二  相似文献   

2.
在杂文界和新闻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不少杂坛骁将、杂文名家往往出身于新闻记者,而许多记者往往又是既作杂文又写新闻的“两栖人”;杂文和新闻每每又是结伴而行,像孪生兄弟一般出没于各种媒体。这种现象说明,杂文和新闻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文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有思考一番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杂文,作为一种“杂体的文学散文”,历来在报纸副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的一系列“投枪”、“匕首”式的杂文皆发表于当时的报端。纵览报纸的发展走向,以前杂文多发于日报类党报,现在,很多晚报辟有杂文专栏甚至杂文专版。《齐鲁晚报》副刊的杂文专栏名为“未了茶馆”。笔者编晚报副刊多年的体会是,晚报所刊杂文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当今报坛,时评性的短论颇为盛行。早晚各报,大多在头版辟有专栏,或日发一篇,或间日登场,剖析时务,议论世象,伸张正义,匡正时弊,涤浊扬清,坦道直言,反映舆论,引导舆论,读者是很欢迎的。本书(即《世相百态》)作者凌河(司马心)同志的文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书则是他继杂文集《世风别裁》之后又一本时评性的短论集。多数论家评论凌河这类文章,是归入杂文一类的。这完全可以,杂文的范围本来就比较广泛。但我是吃新闻饭的,在新闻言新闻,从新闻工作的角度看,认为把这类文章“定性”为“时评性短论”,似更为确切。因为这类文章几乎每篇都立足于新闻,以新闻事实为依托,又载之报章,播入民间,具有明显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杂文喜忧录     
近年来,各种级别的杂文征文活动似乎热闹非凡。一些不写杂文的文友,羡慕之余,也有染指杂坛之意愿。而局中人对此则是喜忧参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就是感触较深的一个。喜者,姑且不论杂文征文活动于实际社会效果如何,单是冲这表面的轰轰烈烈,也足令圈内人欢欣鼓舞,圈外人刮目相看的。鉴此,且作自我陶醉罢,尔后再反作用于杂坛,促其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6.
杂文喜忧录     
近年来,各种级别的杂文征文活动似乎热闹非凡。一些不写杂文的文友,羡慕之余,也有染指杂坛之意愿。而局中人对此则是喜忧参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就是感触较深的一个.喜者,姑且不论杂文征文活动于实际社会效果如何,单是冲这表面的轰轰烈烈,也足令圈内人欢欣鼓舞,圈外人刮目相看的.鉴此,且作自我陶醉罢,尔后再反作用于杂坛,促其欣欣向  相似文献   

7.
目前,杂文界对于杂文有无党性,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最近朱健国先生在《我的杂文来源》一文中就提出:“思想不从属任何党派,又文采而艺术地表达出来才叫杂文。”这种观点不仅令人难以苟同,而且关涉杂文创作的方向问题,很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廓清。下面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乞教于各位方家。 一、杂文的党性是其文体质的规定 何为杂文?按照瞿秋白先生的说法,“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尽管这种定义并非完全科学,但目  相似文献   

8.
杂文是文艺性评论,形象的说法是“诗加政论”(瞿秋白语)。缘此便想到“诗之六义”。如果不嫌附会,杂文似可作同样的概括。亦曰:“风雅颂赋比兴”。 一 杂文姓“杂”而性“辣”。杂文的特点在于“杂”,不仅意味着题材的杂,而且笔法形式也杂。有杂,才有异彩纷呈;有杂,才有不同的格调;有杂,才有一片生机;有杂,才有无穷的创造和这种变化万千的美好世界。所以杂文是文学,属于“美文”中的一种。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特地提出过,“杂文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无愧于厕身作家之林的杂文大家,可谓“岐王宅里寻常见”。但是“杂文不辣,味同嚼蜡”,辣体现其功能和性格。因此有位知名的杂文名家认为“杂文是四川菜”。为什么?恐怕是由于杂文带刺者居多罢。讽刺总有辣味,这是我国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记者》2001年“一得录”杂文评奖中,罗卜的《米氏的告白与肯尼迪的演讲》(以下简称《米氏告白》)以最高分获一等奖。忝列评委,我以为,这是一篇非常值得阅读的杂文佳构,是难得一遇的上乘之作。 其优长有四: ——扼喉抚背。杂文是一种短兵相接的论战武器。正如古人所说:“前  相似文献   

10.
谭健 《军事记者》2006,(10):30-31
2、思想交锋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漫长的国家,反对封建的思想意识及其流毒影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以来,杂文作为一种轻武器,在反封建斗争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新青年》开辟的“随感录”杂文专栏,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讨伐封建主义的。其它刊物也是如此。鲁迅的《我之节烈观》、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陈独秀的《偶象破坏性》、刘半农的《随感录辟“灵学丛志”》、钱玄同的《随感录·灵学丛志读后》等,都是当时反对封建主义种种恶习的提神醒脑之作。杂文的这种反封建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当代…  相似文献   

11.
杂文和时评的不同点,我觉得大体说来有这么几个方面。 文体不同。 时评在体裁上属于言论。又因它为“时”而著,因“时”而评,借助新闻事件发感慨,所以它属于新闻评论,是新闻家族里的成员。 杂文,不仅内容“杂”,古今中外,天地宇宙,均可入体;就其创作整体而不是就某一篇来看,杂文的形式也很“杂”:既有“外壳”上和时评相类似、但写法不尽相  相似文献   

12.
清人叶生在《书:调和》中讲:诗人须有“才、胆、识、力”。说:“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原诗》)笔者不禁深思,无“才”如何?元“力”又如何?其实,无“才”,不能成文,更不能成诗;无“力”,则无风骨,更无艺术公力。细究这四字,个中大有嚼头。借此四字,用于杂文的写作和评论上,则是再贴切不过了。先说“胆”。写条文是需要胆量的,元“胆”是写不出杂文的。郑板桥在《偶然作》诗中大呼:“直摇血性为文章。”让人读后拍案叫好。试问,杂文若无“血性”,谈何针及时弊、激浊扬清?因此,无“血性”者——胆小怕…  相似文献   

13.
世象漫画是一种描写世态人情的漫画。作者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对社会生活,人情世俗表达自己的看法。世象漫画这个名称,一些人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它早在30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漫画前辈丰子恺先生就画了许多世象漫画,他的专集就有《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等多种。叶浅予、陆志库先生的漫画速写也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特别是市民的生活情景。 世象漫画以反映社会家庭生活为主,在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可以讽刺,可以歌颂,可以抒情。运用的手法注重反映生活原型,对事物直抒胸怀,一般不…  相似文献   

14.
杂文的功能     
上文我们对杂文的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杂文的功能。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功能。杂文这种文体的功能是什么? 六十年代初期,《人民日报》副刊上有个很有名的专栏,叫《长短录》。在这个专栏的编辑方针中有这么四句话: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我认为,杂文的功能就是这四条。第一个功能:表彰先进。对于先进的人和事,表扬之,歌颂之,这是新时代的杂文应该担负的使命。就是在旧时代,也有不少先进事物。在鲁迅的杂文里,也有一些歌颂新事物的作品。比如,他歌  相似文献   

15.
《曲苑杂坛》是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的品牌栏目之一,深受广大观众朋友喜爱,收视率长年高居CCTV前列。为了了解《曲苑杂谈》成功的秘密,记者专访了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曲苑杂坛》栏目著名主持人汪文华。从纪检干部到央视节目主持人主持《曲苑杂坛》12年了,就是把《曲苑杂坛》说成是汪文华的孩子也不觉过分。汪文华对此调侃说:“嗬嗬!那我不就有两个孩子了?不过,这个‘孩子’让我操了更多的心!从今年的5月8日起,《曲苑杂坛》改成周播节目。比起原来,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四倍!再加上《电视书场》《南腔北调》这些栏目的工作,我几乎成了一年365天、…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贵刊第五期,本刊特稿《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图片:“袁成兰先生在书房”,出现了不应有的纰漏。在文章叙述中介绍的是:“徐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高级编剧袁成兰女士”、“写杂文的文弱女子”、“彭城女济公”、“文坛侠女”、“袁女士”等都  相似文献   

17.
杂文专栏《长短录》在见报十七年之后,即将编成专集出版。作为曾经参与筹备和编辑工作的人,我们真是感慨万千,恍如隔世。一个文情并茂、在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专栏、总共三十多篇受到读者喜爱的杂文,竟在刊载四年之后,被林彪、“四人帮”和他们那个“顾问”陷构在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中。文章被宣布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作者一律戴上“反党分子”帽子,惨遭非法迫害;编者  相似文献   

18.
第四个特征:短小精悍鲁迅在《三闲集》的序言中说过:“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杂文一般都很短,人称“千字文”。有些同志一讲到杂文,就叫它“小杂文”。对于这个称呼,有的杂文作者很反感。我认为,讲“小杂文”的有两种情况:一种属于瞧不起。“那位老兄是干什么的?”“那位老兄是写小杂文的。”就有点瞧不起的意思。我们评职称,要讲有什么著作,如你说曾在报刊上发表过若干篇杂文,有人也许会说:“小杂文”算什么,算不得学术文章。这种瞧不起杂文的情况确实是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杂文界对于杂文有无党性,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最近朱健国先生在《我的杂文来源》一文中就提出:“思想不从属任何党派,又文采而艺术地表达出来才叫杂文”。这种观点不仅令人难以苟同,而且关涉杂文创作的方向问题,很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廓清。下面仅就此谈点粗浅看法,求教于各位方家。一、杂文的党性是其文体质的规定何为杂文?按照瞿秋白的说法,“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尽管这种定义并非完全科学,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观点能撼动其权威地位或取而代之。按照这种界说,杂文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应该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作为…  相似文献   

20.
记得陈原先生在80年代曾经以《书林漫步》的书名出版过他的两本书,作者在该书续集中说,这“是一个在浩瀚书林中漫步的求知者随手写下的札记汇编,或者是被称为“杂家”的编辑工作者的读书笔记和随感录。”现在我手边的一部《书林漫步》同名书,则是资深编辑严麟书先生的书评创作结集。这位很勤奋有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