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回到陆定一定义";范长江的独特思考 在新闻实践和理论摆脱了"文革"中"假大空"和"语录新闻学"的最初时期,对陆定一同志在四十年代《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重温,使得该文对新闻的描述在八十年代初期重新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相当权威的定义,新闻界在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一点上重新达成了共识。陆文可以说是中国新闻界对新闻本体进行理论思维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新闻本源论──对三个命题的考察陈坚(一)“新闻本源”系陆定一同志借用哲学上“本原”一词提出的一个新闻学上的概念。他在1943年发表的著名论文《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了对我国新闻理论建设有重大影响的命题─—“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所谓“本源”(...  相似文献   

3.
杰出的党的宣传工作者陆定一同志,悄悄然逝世了。他的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英雄。他的形象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现在我把记忆中最难忘的几件事写在下面,以志纪念。现在人们都知道陆定一夫人是严慰冰,文革初期因为反对极左路线,夫妻双双被关进秦城监狱达十三年之久。但极少有人知道陆定一同志的第一位夫人唐仪贞和他的故事。1926年,陆定一同志年仅20岁时,就在上海担任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编辑。该年底,我自广东返上海去武汉,因事找到团中央的机关接洽关系。这个机关在北四川路黄陆路一所洋房内。与陆同住…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新闻界一直沿用陆定一同志所下的定义:“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新闻定义是实践的总结,经验的结晶,堪称世界著名的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纪念陆定一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作。文章对陆定一同志的新闻真实观作了全面解读,并对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了阐释,借以论述和展示他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萌欣 《新闻记者》2003,(7):34-34
为纪念陆定一同志《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发表六十周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将于2003年9月下旬召开“党报传统与时代创新”学术研讨会。 1942年的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我国党报的第一次新闻改革,由此确立了我们的办报传统和党报的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实践和理论摆脱了“革”中“假大空”和“语录新闻学”的最初时期,对陆定一同志在四十年代《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重温,使得该对新闻的描述在八十年代初期重新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相当权威的定义,新闻界在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一点上重新达成了共识。陆可以说是中国新闻界对新闻本体进行理论思维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1日,是陆定一同志的著名新闻学论文、马克思主义新闻文献《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①(以下简称《基本观点》)发表60周年。60年来,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受众变了,新闻传播的理念也有很大变化,然而,《基本观点》所阐明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对于我们的指导作用没有变,它将永远指引我们在新闻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代伟人,不但是革命领袖,实际上也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他青年时在北京大学就参加了“新闻学研究会”。他26岁就创办《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此后,他担任过  相似文献   

10.
新闻究竟为何物?是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老话题。据童兵先生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国人有好事者,曾经收集到三百多个新闻定义,国外更有人扬言,新闻定义在干种之上。怎一个众说纷纭了得!中国人给出的新闻定义,以陆定一同志的“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为参照物,同意者不少,表示不同意见的也多,迄今不断。  相似文献   

11.
孟建  张文静 《现代传播》2004,(1):104-106
194 2年的延安《解放日报》改版 ,是我国党报的第一次新闻改革 ,由此确立了我们的办报传统和党报的基本观念。陆定一同志在 194 3年 9月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下称《观点》) ,是延安新闻改革的一个重大成果。该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就新闻学的基本问题做了自己的回答 ,特别是关于新闻的定义和新闻本质的观点对后来的新闻实践和新闻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是中共党报思想中的一篇经典文献。 2 0 0 3年 10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在上海宝隆宾馆隆重举行了“党报传统与时代创新———纪念陆…  相似文献   

12.
新启蒙与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陆定一的著名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研究 ,大多着眼于他提出的新闻定义。本文则专门探讨陆定一对于构建党报理念所起的作用。文章从新启蒙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出发 ,介绍了“以新闻为本位”的思想在边区水土不服的情况 ,深入分析了陆定一对法西斯新闻理论和西方新闻学常识所作批判的是非得失 ,实事求是地阐明了陆定一关于党报的思想的产生根源和利弊 ,最后历史地评介了《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对当时和今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在上海隆重举行了党报传统与时代创新——纪念陆定一同志《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下称《观点》)发表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新闻教育界、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和媒介领导人参加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四十多篇。  相似文献   

14.
我最喜看“每月一评”的文章。继关于深度报道的两篇文章后,1988年第10期上又发出《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论述.改革时期的新闻写作,特别需要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增强专业和业余爱好者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贵刊不光是教读者学新闻业务,还注重育人。我向编辑室同志提出以下建议: 一、应当有“新闻学习选”的专栏,选登老一辈革命家关于新闻工作方面的论文,例如很多论文都提到陆定一同志在延安时期写的《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这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经典论著之一,应该好好学习. 二、为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要开辟  相似文献   

15.
翁杨 《当代传播》2012,(4):49-52
陆定一是我党历史上担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宣传部长,被认为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文革"结束后,陆定一对党自大跃进、庐山会议以来"左"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对新闻真实性的反复强调。本文试图从新闻学的视角来审视陆定一晚年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反思,认为在大跃进和"文革"中出现的大量不真实新闻,不仅与党"左"的错误有关,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我国当代新闻学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很好解决新闻真实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芙蓉 《中国广播》2008,(11):34-35
记不清多少位新闻学家为新闻下过定义,每一个定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始终认为,陆定一同志1943年为新闻下的定义最为全面,最为确切,最具有权威性,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陆定一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定一同志长期从事和领导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文化教育工作和党的新闻出版工作,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早在1925年“五卅”运动中,他还是上海南洋大学学生的时候,就创办过《血潮日刊》,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1926年秋他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工作,创办过《中国青年》《列宁青年》。进人中央苏区后,主编过《斗争》杂志。1985年长征途中,他继邓小平之后主编了《红星报》。1942—1945年期间,他担任延安《解放日报》的总编辑,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解放日报》出色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1945年起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他长期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管宣传口的工作。在报刊工作的实践中,写下了大量的政论和通讯。他是我国新闻界德高望重、功勋卓著和很有影响的前辈、领导。  相似文献   

18.
我面前放着一本战争年代晋绥日报、晋绥新华总分社编辑出版的《新闻战线》创刊号。这本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在兴县高家村用粗马兰草纸印刷出版的,颜色变得发黄的新闻刊物,第一篇刊登着四月二日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记录;第二篇是陆定一同志在晋绥日报编辑部的谈话。一九四八年三月三十日,当时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由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宣传部长张子意同志陪同,骑马来到晋绥日报编辑部。这时,编辑部正根据毛泽东同志二月十日为党中央起草的《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  相似文献   

19.
怀念新闻工作者良师陆定一丁济沧我离休后,曾两次见到陆定一同志。一次是1985年,为筹建“延安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我随王揖同志到北京医院看望定一同志,并请示建馆事宜。他严肃地说:“你们都是老延安了,可不要忘记延安的整风,新闻纪念馆一定要冠以‘革命’二...  相似文献   

20.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主要的条件有两个:真实,新鲜.是否真实新鲜,是新闻与非新闻的根本区别.其中,真实是构成新闻的首要条件.一切新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的优势所在.可以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问题是新闻工作的首要问题.1982年<新闻战线>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陆定一同志,这位长期担任新闻宣传领导工作的老同志意味深长地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的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信用了.有信用,就有人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