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在平时的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题深受很多执教教师的青睐,然而大多数是"一一列举、倒推、替换"等内容,相对来说"画图"这一课题较少有教师选择。虽然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但也许不少教师觉得这课内容比较枯燥,教学也难以出彩。在我市"理想课堂"研讨活动中,我"迎难而上"选择这一课题进行了尝试,我这样思考着:策略应该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在问题解决中体现策略的价值;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能为了方便而省略画图的思考过程,要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徐斌在执教"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时,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捕捉教学细节,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灵活掌握画图的策略,充分体验画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教学四年级(下册)《画图的策略》一课,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画图的意识、掌握画图的方法,并最终通过画图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相应的解决问题策略,是数学教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后的分析、开掘,使全班学生对画图这一策略的意义、价值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具体的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第1~4列学生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课前的预设,在备课中思考得更多的是"我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而很少问自己:我为什么确定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这么教?这样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什么帮助?在教研活动中,一些教师听课也只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很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体现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校级课堂教学竞赛中,三位参赛教师教学"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课上反映出三位参赛教师只为了画图而画图,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启发和引导.就这个问题笔者想:画图课上教师真的找不到机会让学生思考吗?还是教师真的找不到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呢?如果真是这样,那画图课岂不是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课?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将函数图象的画图课确实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课,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每册都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列表、画图、列举、倒推、替换、转化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从而使这一课程目标的落实有了具体的依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就这一内容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所涵盖的策略有列表、列举、画图、倒推、替换、假设、转化等,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如何让学生清晰地把握策略适用的条件,知道什么时候使用什么策略,还是一线教师困惑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通过构建认识学习内容的特定方式来实现目标,充分运用“变”与“不变”的范式,特别注意某个主题的内容,以及对这个内容的安排,这样做容易理清解题思路。本文结合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例1练一练”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正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以此引领《椭圆》一课,教学思路是:对于椭圆的定义,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引领,通过师生的实践性操作、递进式问答,逐步认知椭圆;设计建系、推导方程的过程,在比较、权衡、判断、选择等思维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再通过两个动手的操作活动,研究椭圆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不再出现“应用题”名称,而代之以“解决问题”。强调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脱离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难发展的。因此,落实“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标是做好“解决问题”教学的关键之一。人教版教材从二年级开始设立“数学广角”单元,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设立“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重点落实“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目标。而北师大版教材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融入到各章节中,井未设立固定的单元。这几种版本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部分的素材选择、策略呈现都显得比较零散、孤立,缺少系统性、层次性,因此部分教师教学时感到比较吃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辑,梳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一些典型内容展示如何落实教学目标,让更多的教师在教学时能关注策略的形成过程、策略的价值、策略背后的思想,而不是把策略当结论性知识或程序性技能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笔者在教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时,产生了不小的困惑——不少学生在例题教学之后的练习,尤其是课后练习中,经常会问:"老师,这道题要不要画图呀?"笔者理解,学生之所以这样问,其实是将"画图"作为一种额外的"作业要求",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真实需求。这样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促使笔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教...  相似文献   

11.
何翠萍 《教师》2010,(33):82-82
苏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知识点的传授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画图、列表、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不仅能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转化的妙处,形成系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吴燕 《成才之路》2011,(15):67-67
一、引言 "学会"和"教会"仅一字之差,可真正做起来两者之间却有非常大的不同。"教会"要求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学会"则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怎么知道”上,把如何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在教学设计中刻意安排许多探索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即使探索过程中明知会失败也让学生经历失败,在失败中找原因,改进原来的方法,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从四年级开始,一直持续到六年级,每册都有安排。其中,“画图”策略是四年级下册内容,它主要是通过“画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图”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是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的新课题。以往的“画图策略”教学,对学生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策略的意义和适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市优质课展示中,我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形成画图的策略意识,感受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提高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只有四道题,但每道题都是不同的题型,难度较大,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画图,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因此,课堂上我步步为营,小心地按照自己的课前预设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师》2012,(10):48-57
一、上课教师说课 李军(江苏省泰州市许庄中心小学1:“画图”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画图的策略是教师直接给出的;二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过于关注结果.不注重“画图”策略的获得和形成过程:三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针对上述问题,这节课我做了以下教学尝试:1.“贴”着学生来讲.尽可能地呈现学生作品,  相似文献   

17.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画图能直观地显示题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很喜欢使用这一方法。其实,画图不仅可以用于解决问题,还可以用于概念建构。通过“换图、补图、改图、画图”等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让概念更清晰。下面就“认识比”(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介绍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8.
活动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为教学模式的教学。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观,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其旨在打造出"多样、开放、灵活"的个性课堂。通过对一节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案例分析,通过合理分组与任务教学法,体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自由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体现教学形式的有效性;采用多重评价标准,体现活动式教学的评价有效性。最后,探究其有效开展的策略,应该树立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思想,创立特色化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在活动中发展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标苏教版教材中新增的一个内容。从四年级开始每册中都安排了一个单元。这些策略分别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用画线段图和其他直观示意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倒推(还原)的方法思考;用置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以及学习"转化"的策略。那么如何教学这一单元,解决问题和传统意义上的应用题教学又有什么区别,下面我将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让鸡蛋撞地球"这一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是通过制作"保护鸡蛋"的装置,让鸡蛋从一定的高度掉下来而不碎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选材-设计-制作-检验"四个环节,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创造性地对材料进行重组和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