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存续前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 ,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本文从政府信息在新闻媒介中的主导地位和我国信息公开的法律保障的缺失入手 ,从历史、现实和理论上论述了现阶段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普遍存在的必要性 ,并从新闻传媒积极应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措施方面免除了大部分人对这一制度的信息垄断性的疑虑。  相似文献   

2.
王展 《今传媒》2005,(7X):20-21
从2003年开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开始成为热门话题。我国早在1983年就正式确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迅速普及,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SARS肆虐中国的这场危机中,政府和公众都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公开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作为信息公开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处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术界开始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系列研究,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了很多学科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3.
陈羽峰 《今传媒》2012,(10):56-57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进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党和政府也出台了相关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原则措施,但原则不等于法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其实也还没有真正走上制度化的道路。本文拟从社会学关于制度以及制度化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制度化现状。  相似文献   

4.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性质、功能和作用成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还不够完善,各种有悖新闻发布规律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因此唯有健全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才能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有效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性质、功能和作用成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还不够完善,各种有悖新闻发布规律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因此唯有健全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才能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有效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6.
贺明  靖鸣 《新闻世界》2010,(4):14-15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性质、功能和作用成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制度还不够完善,各种有悖新闻发布规律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因此唯有健全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才能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有效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7.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也是通过新闻媒介和公众沟通的方式,更是实现公民知情权(人权在精神领域的表现)的重要途径。中美两国在新闻发言人制度方面的主要差异在于:对知情权的法律认可和法律保障有显隐、深浅的差别。习知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之法律保障——《信  相似文献   

8.
李金花 《新闻世界》2011,(12):215-216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社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知情权意识进一步加强,传播更加信息化,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新闻发言人如何面对媒体及民众,及时传达准确有效的信息,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甬温线“7·23”特大事故中王勇平答记者问为例分析新闻发言人应具备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王志潇 《新闻世界》2014,(7):382-383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我国特殊国情相生相长,与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中,政府就是把关人,负责将相关信息向媒体和公众公布。回顾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它的建设过程并不长,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自此,我国新闻发言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从2003年的SARS事件时起,政府开始全面推广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修改保密法,制定信息公开条例,基本建立了一个国新办、各部委、地方省市的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外比较视角中外新闻发言人在传播方式、目的方面没有什么不一样,但因国情不同、社会制度差异与文化历史等的不同,故在发布新闻时中外发言人的表现有所区别。中国传媒大  相似文献   

11.
朱小阳  俞雷华 《新闻界》2007,(1):58-59,35
1983年3月,外交部首任新闻发言人对中外记者亮相,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推进政务公开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意见领袖     
中国政府正在全面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在政府的实际工作中,这一用意良好的制度却往往被滥用,甚至成为政府官员拒绝公开信息的借口。喻国明就此指出,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不是免除各级官员面对新闻机构向公众披露信息、公开政务的职责——不是说有了新闻发言人,其他官员一律都可以不接受采访了。 喻国明建议,当务之急是在信息披露问题上建  相似文献   

13.
朱虹 《声屏世界》2010,(6):19-22
新闻发布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使政府的活动更加易于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新闻发言人是一种传播现象,是一种传播形式,更是一种传播制度。作者作为广播电视管理机构的新闻发言人,以自己的实践,阐述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读完该文,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不仅可以理解新闻发言人角色意义,还可以从中领悟出如何利用新闻发言人来完善自己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政务公开的需要,是政府调节公共关系、处理公共事务的手段,也是政府主动沟通媒体、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并相继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将这一措施作为政府各类信息向社会公开的窗口。1983年,外交部率先任命了新闻发言人,开创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先河。2003年上海、北京等地开始任命新闻发言人。2003年9月和11月,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了两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来自66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市区政府的177位学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在全面入世的今天,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如它建立之初衷,主要担负着外宣的任务,而且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阳光政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近几年来有关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课题项目成果、学术论文、文章和言论,以期进一步拓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视野,增强研究深度,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推进做出理论上的贡献。二、关于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黄奇萃  童兵 《新闻传播》2010,(6):11-13,17
2009年,“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一个概念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被正式提出。这是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既联系又区别的一项新制度.它应该如何汲取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成熟经验.同时又走出自己的特色.值得学界探索。本文从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该制度的定位及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的主要问题等几方面出发.结合业界及学界对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理论框架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现行大气环境信息公开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之间的承接与关联,归纳出大气环境信息 公开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即大气环境信息公开知情权的主客体、内容、形式、程序、责任义务及其权利救济。明确 大气环境信息公开法律框架,得出大气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已初步建立的结论,指出现行大气环境信息公开法律规 范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周剑 《青年记者》2011,(17):89-90
网络发言人与政府形象建构 "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制度."①网络发言人也是一种制度,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网络新闻发言人,综合了传统的新闻发布、信访、投诉、参政议政、舆论监督、社会治理、信息咨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而功能上要求反应灵敏、权威发布、及时答复.②新闻发言人制度其实就是政府公共关系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众中塑造良好的形象,获得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现代政府施政的重要方式.③而在信息公开和对网友答疑解惑的过程中,网络发言人也在无声地建构着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入世的今天,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如它建立之初衷,主要担负着外宣的任务,而且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阳光政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近几年来有关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课题项目成果、学术论文、文章和言论,以期进一步拓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视野,增强研究深度,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推进做出理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袁晔 《图书馆建设》2011,(11):45-48
原始法律文献是最重要的法律信息,实现原始法律文献的公开获取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在原始法律文献公开获取的制度保障和实践操作方面已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体系,相比较而言,我国原始法律文献公开获取面临着信息公开制度基础薄弱、缺乏权威汇编机构、公共获取不够便捷等诸多问题,应当制定有效政策确立各级机构的信息公开义务,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信息公开标准,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法律知识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