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其芳一九一二年出生于四川省万县,一九三五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九三八年赴延安,投身革命,随贺龙部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何其芳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后来相继出版了《预言》,《画梦录》、《刻意集》等.抗战初,他回到故乡,在一所师范学校就教,写有《还乡杂记》、《云》等.一九三八年到延安后,他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获得了较大进步,写有《夜歌》、《星火集》、《星火集续编》等.建国以后,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工作,出版了《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论红楼梦》和《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等论文集.十年浩劫中惨遭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不幸于一九七七年七月逝世.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生》2011,(22):2
林斤澜(1923-2009),作家,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1937年在温州中学初中部毕业。1937年12月入伍,在粟裕担任校长的浙闽边抗日干部学校学习。1938年投身抗日宣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担任剧团团员、机关  相似文献   

3.
玉明 《下一代》2009,(7):44-45
诺尔曼·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1937年,我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围共产党的派遣来到中国,1938年春到延安,不久奔赴抗日前线,在晋察冀边区担任军区卫生顾问。  相似文献   

4.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反蒋抗日(1931年9月—1936年5月)、逼蒋抗日(1936年5月—1937年2月)和联蒋抗日(1937年2月—1937年9月)三个阶段。其中,逼蒋抗日是反蒋抗日转变到联蒋抗日的桥梁。它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当年逼蒋抗日的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对于加深理解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政策策略思想,加深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冀农同志是河北省深县人,生于1920年2月。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10月入党,1985年12月离职休养。因病久治无效,于1992年12月13日不幸逝世。刘冀农同志1938年在河北省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冀西北先遣支队第二团政治处、束鹿县抗日政府民政科、冀中六分区专员公署司法处、束鹿县第七、八区抗日高小和束鹿县教育科工作。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刘冀农同志在天津市教育局历任中学科科长、普教处处长、  相似文献   

6.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经多方努力终于和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蒋介石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被迫的,他仍念念不忘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因此,从统一战线形成之日起,投降、分裂的危险就已存在。抗战刚开始,蒋介石为了笼络人心,不得不作出抗战的姿态,“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对于人民抗日运动  相似文献   

7.
这挺轻机枪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二支队长王汝(rǔ)起,指挥部队从敌人手中夺取并用来装备自己的重要武器。王汝起曾用名王坚,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九一八”事变后,他满怀爱国激情,于1932年秋在黑龙江省宁安县组织起红枪会,反抗日本侵略者。1933年参加救国军,任八团团长。1935年2月,王汝起的部队被编入东北人民革命军,他任一师二团团长。同年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4月,王汝起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二师副师长,率领部队在依兰、宝清、同江等县与日伪军进行英勇战斗。1938年1月,调任抗联七军一师师长。1940年,王汝起带…  相似文献   

8.
马本斋生于1902年2月10日,卒于1944年2月7日,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回民家庭。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本斋在家乡河北献县东辛庄成立了“回民义勇队”,抗击日寇。1938年“回民义勇队”与“回民干部教导队”汇合,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这支回民抗日武装骁勇善战,在敌后截军车、袭据点、毁公路,屡建奇功。马本斋在这一年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夏天,他率领的这支回民武装改称为“回民支队”,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回民支队”被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背景介绍]:马本斋及“回民支队”七七事变后,…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主的大旗,在领导解放区军民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作殊死战斗的同时,大力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经过1937年、1941年和1945年三次全边区的普选,建立和健全了乡、县、边区三级民主政权.敌后抗日根据地虽情况差异较大,发展很不一致,但也都先后开展普选,产生从村、区、县直至边区的民选政权.晋察冀边区于1938年成立边区行政委员会,统一全边区政权机构以后,经过了4次民主选举运动,即1639年的村政权选举,  相似文献   

10.
《老年教育》2005,(3):16-17
秘密杀害杨虎城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1892年生.1924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党第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等职.1936年12月,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1937年11月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后被骗囚禁达12年之久.1938年春,蒋介石命戴笠将杨虎城解往长沙,后多次迁移囚禁地点,在贵州息烽的玄天洞关了8年.1946年,国民党又派人将他押至重庆渣滓洞的中美合作所杨家山.1949年2月,再移至贵阳黔灵山麒麟阁.1949年蒋介石"引退"后,代总统李宗仁曾下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但因蒋阻挠,没有执行.9月,蒋介石下达杀杨命令.  相似文献   

11.
密林雪原中的硬汉子:杨靖宇杨靖宇(1905~1940),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1940年2月23日,他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为了狠狠地打击日寇,杨靖宇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1938年下半年,日寇调集重兵  相似文献   

12.
俄文“镇压反革命”不能理解为通通枪杀,它包括死刑、驱逐出境或流放、监禁三种形式。综合1954年2月苏联总检察长、1990年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1992年8月俄罗斯联邦安全部公布的三组数字,总括起来:在苏联30—50年代因政治犯罪被判刑的人总共380万左右,其中1937—1938年大清洗中被判刑的大约在130万~150万人左右;1937—1950年关在劳改营的政治犯共有340~370万人,1937—1938年关押的政治犯约60~70万人;30—50年代被处死的政治犯是786098人,1937—1938年被处死的政治犯是691708人;1921—1954年被流放或驱逐出境的共765180人,1937—1…  相似文献   

13.
杨靖宇简介     
杨靖宇(1905—1940)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河南确山人。1929年至东北工作,积极领导抗日活动,长期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与日军战斗中壮烈殉国。1938年秋后,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被迫进入深山老林,生活和战斗都极为艰苦。由于敌人千方百计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察冀军区于1938年1月10日至15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召开了“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了华北敌后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即边区政府),军政民代表大会对动员华北人民英勇抗战、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起了极其重要作用。 1937年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初期,日本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总结学会工作、交流创作经验、改选领导机构、共商未来大计,四川省音乐文学学会于92年2月15日到17日,在四川遂宁市蓬溪县举行了第二届年会。来自成都、重庆、德阳、泸州、宜宾、万县、达县、攀枝花、西昌、遂宁等市地州县的词友30  相似文献   

16.
王礼锡(1901—1939),江西安福县人。他是诗人、外交家和编辑出版家。1931年至1933年2月间,他应陈铭枢之邀,主持神州国光社编辑部工作,主编《读书》杂志,先后编辑出版了四辑《中国社会史论战》特辑,激起学术界广泛的反响。他还编辑出版了大量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和左翼文学作品。为此触犯了国民党当局,被迫于1933年3月与夫人陆晶渍远赴欧洲,他从1933年3月到1938年12月在国外的六年间,积极从事抗日救  相似文献   

17.
冀中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创建最早的平原抗日根据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规模改造平原地形,开展拆城运动,拆除县城城墙。狭义地讲,拆城运动从1937年底延续到1938年秋季,广义上讲则从1937年底延续到抗战结束,它将"不利于我、有利于敌"的客观因素转化为"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战略条件,形成平原抗日游击战特有的特点,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于1937年9月,率八路军前方总部东渡黄河,深入敌后,辅佐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粉碎日军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扫荡,”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创建并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功勋卓著。自1938年到1942年5月在戎马倥偬的战争环境中,他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研究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研究我军战略战术,研究敌军情况,并结合抗战实际撰写并翻译了大量的军事论著。这些译著,不仅对指导我军抗战的作战指挥、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对丰富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9.
纳粹德国内部反抗希特勒的往事大都已被人们忘却。在大多数人看来,德国内部的反抗活动仅限于1944年7月20日那次失败的暗杀计划。然而,希特勒的反对派从1937年起即已开始形成,其中还包括一些起初曾拥护过希特勒的人。最早的反抗者中有这样一些成员,诸如莱比锡市长卡尔·戈台勒,他于1936年在反犹太人问题上与纳粹集团决裂;还有德国前驻罗马大使乌利希·冯·哈塞尔,他于1938年初即离开外交部门。正如威廉·夏伊勒在其纳粹德国史《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所述: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期,成都地区虽然地处西南,远离前线,且又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但仍掀起了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滚滚怒涛,各种旨在唤醒民众、激发全民抗战热情的进步文艺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工作》便是其中的一种。《工作》是由何其芳、卞之琳、方敬、孟实(朱光潜)等人组织其他一些从沦陷区来到成都的文教界人士共同创办的一种以宣传抗战为宗旨的小型刊物,创刊于1938年3月,至1938年7月1日出完第8期后终刊。该刊为十六开八页,没有封面,仅在第一页右边另辟一栏,长方形,分上、中、下三格。上格用大字印刊名,中格用小字印该刊出版日期、编辑兼发行、通讯处、印刷者和定价,下格印期数、出版日期及目录。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