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对等理论(也叫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第二阶段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奈达将功能对等划分为两个层次:“最低层次对等”和“最高层次对等”.《和合本圣经》和《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是两本特色鲜明的《圣经》中文译本.本文运用奈达提出的两个层次理论来分析对比《圣经》的这两部中文译本,分析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得出对一般文本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圣经在中国的汉译历史,并就影响最大的《和合本圣经》的成书以及影响进行了综述,对其翻译原则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合本圣经》是国内外华人教会普遍接受的译本,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其中的很多表述已经被广泛采用而固化。《和合本圣经》以口语化为特色而不失典雅,忠实而不失流畅,同时是注重文化翻译的"好的白话文"译本。  相似文献   

3.
作为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经典,《圣经》不仅对西方文化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基督教正典圣经形成后的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圣经的翻译(汉译)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文圣经出现过很多版本,其中,和合本圣经在所有的圣经翻本中占据了重要并且独特的地位,也是当今中国教堂信徒所使用最广泛的版本,在现代有专家用了很多心血重新把圣经汉译,其中,圣经新译本就是一次很好的工作,本文通过对诗篇进行分析比较,通过"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等做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和合本《圣经》为代表的中文《圣经》语言是文学性的语言,在"意思"之外,借助独特的句法、节奏、韵律,有比精确的"意思"更丰富的信息。而现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的目标是"国语",一种在"文学"中淬炼出的民族共同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出版不是历史的偶然,有丰富的神学意味,它可以作为"国语运动"的语言范本。但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胡适一代人却与之错失。现在我们应当正视和合本《圣经》的文本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作为一部集历史和文学于一体的宗教经典,《圣经》是世界上被翻译得最频繁的一部书。其汉译史源远流长,先后出现过文理到白话文的不同语体。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视角,对比梳理20世纪最普及的《圣经》中文版本—"官话和合本"和"现代中文译本",尝试探讨两个版本中原语和译语间的"三维转换"中最基本的语言维转换,探讨译者在产生译文时,发挥其主动性在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的适应转换,努力成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求得  相似文献   

6.
《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完成是近代基督教事业一大成功的标志。“二马译本”即指马士曼译本和马礼逊译本。作为最早的《圣经》中文全译本,“二马译本”不仅对促进基督教在华人中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给后世新教徒从事《圣经》中译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7.
岳巍 《培训与研究》2010,27(6):124-126
《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流传广泛,已经被翻译成了几十种语言文字。在中国,《伊戈尔远征记》迄今已经有两个译本,且出版了这两个译本的多种版本,研究也比较深入,但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中外学者翻译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才能不断完善《伊戈尔远征记》的中译,持续推动中国的《伊戈尔远征记》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红玫 《现代语文》2015,(3):124-128
朱维之是当代文学翻译家,比较文学大师。基督教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翻译实践与学术研究,以及他对宗教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从文学角度出发,朱维之发现了《耶利米哀歌》与屈原《九歌》之间的"文学姻缘"。基于二者间的相似,并以前人"以诗译诗"的历史为鉴,朱维之运用翻译再创造策略,用九歌体翻译哀歌,成功再现了哀歌的风格、内容及其中所含诗歌意象,很好地传达了哀歌的文学价值。基于此,朱维之的译本相对《圣经》中文和合本及李荣芳的骚体哀歌都有着优越之处。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揭示了朱维之的翻译思想和审美翻译观。  相似文献   

9.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所著The Golden Bough在国内有多个译本,都名为《金枝》。其中,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汪培基校,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金枝》(简称民间版)是最早的中文译本。赵昍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金枝》(简称安徽版)是在民间版的基础上制作出来的;安徽版不能称为翻译,而是以民间版为底本的改写,不是英译中而是中译中,即把别人的中文"翻译"作为自己的中文。  相似文献   

10.
张丽丽 《文教资料》2010,(19):26-28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号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红楼梦》的翻译也因其在我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翻译版本之多而受到译学界的重视。当今译界公认的两种最佳英文译本分别为我国学者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Mansions和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这两个译本风格迥异,但各有特色。这是由于两个译本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红楼梦》的英文译本的实例进行对比,对两译本中的人名称谓、诗词、传统文化等的不同译法加以比较,对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及其不同的翻译目的和文化取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马殊曼译本和马礼逊译本是19世纪出现的两种《圣经》译本,两个译本均为"深文理"译本,但与之前的译本明显不同的是,这两个译本中使用了相当多的口语用语和句式,呈现出文言与口语杂合的语言特点,体现了《圣经》汉译面向大众,不断本土化的努力。同时,从译本语言来看,两个译本不但使用了很多相同的日常用语与宗教术语,而且在句子的翻译上也存在不少雷同之处,这足以说明两个译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奈达是公认的现代翻译理论的奠基人。翻译界往往过于关注奈达的翻译科学理论体系,而忽视了他的诗译观。事实上,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构建始于《圣经》翻译的实践,更是以《圣经》翻译为研究基础而不断发展壮大的。作为散文式诗歌文体中的经典之作,《圣经》中《雅歌》一章的翻译必然包含在奈达诗译观的探讨范围之内。本文拟将奈达散见于《对等原则》一文中的观点加以梳理、整合,并试图结合《雅歌》翻译中唯文化隐喻的处理揭示奈达诗译观对诗歌翻译实践尤其是《圣经》翻译实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常将翻译理论归结为两大类,即对等翻译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茵梦湖》是特奥多·施托姆最重要的中篇小说之一,自郭沫若将其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后,相继出现了10多种中译本,其中以巴金和杨武能的译本最为著名.本文将重点使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分析杨武能的中文译本的写作风格、修辞手法和遣词造句.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9,(3):88-94
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自一八四七年问世,就被看作是英国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然而,作品中寓意深刻的用词、变幻复杂的句式、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巧妙紧凑的情节安排却也造成了翻译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自1935年《简·爱》首次被译为中文后,国内先后出现了数个译本,其中以祝庆英译《简·爱》和黄源深翻译的《简·爱》两个译本最为出色。本文比较了祝译本和黄译本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异,以及译本对原著的人物、环境、情节还原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欧几里得原本的译、注本及相关研究甚多,但深入中文译本内容本身探究徐光启翻译会通理论的不多。文章运用共时与历时态下语内、语际的语义分析方法,剖析《几何原本》中文文本"点"的翻译理念及定义思想,重现其翻译会通思想和翻译局限。  相似文献   

16.
《圣经》既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化宝典,堪称西方文化的摇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功能相符,意义相似",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意义与风格的对等。本文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以《雅歌》的三种汉译本为例,对《圣经》的三种中文译本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自《梦醒子》中文译本出版后,出现了许多关于此书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关于中国北方士绅的。本论文着重考查外国作者是怎样把中国文化解释给西方读者,以及译者怎样将本书译向中国读者的。本文以英文原版及中文译本中的词汇、句子及段落的翻译作为例证,运用归化的翻译原则来解释跨文化理解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归化原则在英汉互译中是服务于目标读者的。此次探索也许会对今后的跨文化翻译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方志彤和黄兆杰英译的《文赋》两个译本进行描写性、解释性比较研究。文章通过分析两位译者在预备规范影响下在文本选择方面的异同、在初始规范制约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翻译倾向以及在操作规范制约下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阐明翻译规范影响了两位译者的翻译行为并制约他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而塑成了两种译本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层面同中有异的文本特征。本研究揭示了《文赋》两种风格译本的形成原理,以期对中国文学外译的译本描写与批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圣经中文译本是从英文译本翻译过来的。很多在中国国内和国外的学生们使用英文本和中文本圣经对照学习英文。然而,中文本圣经陈旧了,在一些字,一些词和一些句子等等中有很多翻译不正确的问题。例如:神、圣灵、太初、道、怀孕等等。这些翻译问题影响到对内容的正确理解。在这一篇文章中纠正了一些英文翻译的错误。按照灵-人的大脑-人体反映相关假说,人类应当多独立思考,做出正确选择。纠正圣经中的翻译错误不仅有益于英语学习,提高翻译质量。而且,有益于人类团结,进步,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