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绝热透明蜂窝结构的热学性能、光学性能,推导了该结构对辐射换热,对流换热的减弱性能,将该结构安装于集热板与盖板之间,可以有效地提高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西藏常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显得尤为重要。平板集热器是西藏太阳能热利用中最先进的集热设备,其安装倾角与太阳入射角有关。论文通过对追光平板集热器活动支架结构的研究,可实现平板集热器安装倾角的动态调节,以西藏拉萨为例,给出了平板集热器最佳倾角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为西藏带辅能的太阳能供热系统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一种成熟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系统主要部件太阳能集热器和储热水箱的数学模型,并通过TRNSYS瞬态模拟软件对该系统的进行了仿真,探究了当集热器面积,水箱容积和集热器安装倾角发生变化时水箱出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水箱出水温度随着集热器面积的增加和水箱容积的减小而逐渐增加,但集热器倾角的变化对水箱出水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陶瓷太阳能集热板与坡屋顶的应用,从陶瓷太阳能集热板与坡屋顶一体化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入手,探讨了陶瓷太阳能板单体在坡屋顶上的安装构造方式,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面积计算和经济效益分析。对于安装构造方式,主要给出坡屋面与陶瓷太阳能板构造方法,探讨了架空式和嵌入式构造方法。相对其他热水系统而言,太阳能热水系统经济效益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文章提出一种V形折流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利用CFD软件建立了3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数学模型,并对不同送风量下3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内空气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V形折流板既增加了空气的流动长度又增加了空气与集热板的接触面积,V形折流板能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板上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V形折流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与效率均高于蛇形折流板和普通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空气流量为9.0×10-3~4.5×10-2 kg/s的范围内,V形折流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比蛇形折流板和普通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高6.23%~8.31%与7.88%~22.10%。通过综合分析集热效率,得到了V形折流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最佳空气流量为0.022 5 kg/s。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开发利用的课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平板型自然循环热水系统由于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并且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而受到广泛的青睐。论文首先阐述了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分析了自然循环热水系统性能,最后对于太阳能集热器的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与建筑的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强风对高层建筑顶部结构飘板幕墙的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对强风下高层建筑顶部结构飘板幕墙风振响应进行了仿真实验。采用风振响应谱的分析方法对飘板幕墙的风振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对8种强风的风速谱、建筑物高度和飘板幕墙梁的刚度这三个变量下获得的飘板幕墙风振响应和风振系数的实验分析,能够得出以下结论:(1)在不同的风速谱下实验得到的飘板幕墙风振响应与风振系数的值存在较大的差异;(2)建筑物高度的不同,飘板幕墙的风振响应也不同;(3)飘板幕墙的风振响应受到结构梁刚度的影响较大,而其风振系数受到结构梁刚度的影响极小。实验结果为高层建筑顶部结构飘板幕墙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廖乃雄  韦瑛 《大众科技》2012,(12):103-106
通过太阳高度角,光学定律和几何知识,推导出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倾角和太阳高度角的关系,结合广西地理纬度和高层建筑特点,选择集热器安装合适倾角。并对该倾角的集热器面上太阳辐射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与理论计算的方法,对短桁条加筋平板、长桁加筋平板和无加筋平板的压缩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短桁条加筋平板的压缩失稳应力远高于无加筋平板,而低于长桁加筋平板。在工程计算中,对于短桁条加筋板,将短桁条视为铰支边界,按铰支平板相关公式计算压缩失稳应力是一种偏安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种物体运动实验用计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在平板的一端铰装一端板,该端板外侧端部的底面铰装一调节模块,该调节模块向下摆转到位后能将端板制成并形成斜面状态,该调节模块向上摆转到位后能形成对端板的支撑并使端板为水平状态,在端板和平板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十字水平仪,所述平板的前端和后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测量物体通过的红外对射模块,该红外对射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平板底面设置的中央控制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