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行以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学校经费有了基本保障。但是,“从目前全国大部分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依然严重不足。”导致经费不足的原因除了国家和当地政府投入不足以外,另外两个重要原因也不能忽视:一是农村大量超编的教育行政人员消耗过多的支出,必然造成正常经费的挤占和挪用。以国家审计署2004年6月公布的基础教育审计结果为例,抽样调查的50个县中有43个县存在私自挪用、挤占教育经费的现象,占到抽样调查对象的86%。50个县中有23个县尚未按要求撤消乡(镇)教办,8个县虽然撤消了乡(镇)教办,成立了中心校,但未转换职能、分流人员,  相似文献   

2.
税费改革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东北实行税费改革的某农业县 (D 县 )进行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状况中存在诸多问题,税费改革加大了义务教育的经费缺口;教师工资拖欠影响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新兴课程门类的开设;杂费被长期挪用。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税费改革难以摆脱 “黄宗羲定律”,国家的管制政策是教育投入不足的宏观背景;“分税制”财政体制使脆弱的县财政重负难堪,诱使各种违章操作,是教育投入不足的体制原因;不合理的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格局是教育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3.
解决义务教育经费的错位问题关键在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落实“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即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的必要投入。要建立和完善上述三个保障机制,必须纠正义务教育经费的错位使用,促使教育经费归位和到位,其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共财政体制。一、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历史和现状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年至1985年。…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记者徐光明)1月10日,江西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我省要求各县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把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以乡为主”为“以县为主”,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县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我省要求县(市、区)政府要负责筹措、安排教育经费,将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确保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搞好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加强农村中小学收费和财务管理,保证中小学运转所必需的公用经费,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师生安全;要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专门财政账户,保证…  相似文献   

5.
政要时论     
针对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渠道不稳、县级财力不足等问题,应尽快明确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例,建立中央财政保工资、省市财政保安全、县财政保运转的“三保”机制,同时严格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程序。中央和不少地方政府十分注意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制定了不少政策,拓宽了经费投入渠道,但许多政策是临时的、短期的,弹性较大,操作性不强,落实难度大。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机制,这不能等于实行“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目前中西部多数县义务教育总投入的绝…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6月13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他指出:加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确保经费投入,特别是保障义务教育投入。中央最近研究决定。“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明确划分了中央、省、地(市)、县的职责,特别是明确了县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这是完全必要的、正确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朱总理强调,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当务之急是要采取“一保、二控、三监管”的措施。无论哪种情况。无论什么地方.都必须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朱总理同时指出,加强基础教育还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至2004年1月,审计署组织17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对17个省(区、市)的50个县(市、区)2002年和2003年上半年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及管理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挤占挪用教育资金审计调查发现,43个县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挤占、挪用、滞留各类教育资金4.45亿元。一是33个县挤占挪用学校收费等预算外资金2.19亿元,用于平衡财政预算、部门经费、市政工程、建办公楼、发放教职工补贴等。二是20个县挤占挪用教育费附加1.2亿元,用于办公经费、平衡预算、发放工资、垫缴农业税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还存在众多问题,本文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对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了透视。同时对税费改革视角下,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融资制度难以担当义务教育融资的重任。其背后的政策含义就是要建立各级政府合理的义务教育成本分担体制。  相似文献   

9.
挤占挪用农村义务教育专项经费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被擅自瓜分。审计调查的54个县中.有46个县的中小学校和教育、财政部门共挤占挪用公用、校舍维修改造等专项经费1.15亿元.占同类专项经费总额的3.8%。挤占挪用的资金中.用于教职人员经费6513.51万元。占56.6%:用于学校基建2986.09万元.占25.97%:用于教育主管机构日常办公经费1016.84万元.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重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小健 《教育探索》2008,(11):71-72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着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财政经费严重短缺、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地方政府农村义务教育财权和事权不统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约束力软化等原因造成的。重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应采取以下策略:建立“分地区、分级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制度,建立以“地市级财政收支缺口”为标准的农村义务教育一般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系统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监督和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