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很难在城市入学,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成为了留守儿童,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着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不公平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阐述了产生这些不公平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中的重要生力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热切期盼。长期以来,受制度约束、经济条件、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广大新生代农民工一直处于游离城乡之间的尴尬境地。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现状及市民化过程中遇到障碍的调查分析,找出制约广大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占我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七成,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对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职业技能缺乏、素质不高等问题.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对策与建议,进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对加快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体育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逾1亿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与传统意义上农民工的多种差异性决定了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更具有现实性与可能性。通过对1996-2009年有关农民工体育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积极开展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才是当务之急,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研究也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使得我国农民工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第一代农民工逐渐变老,退出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城市的舞台,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的表现特点,使其成为社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各种因素的渗入,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其合法权益的受侵害和法律教育的缺失是产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原因之一。探讨保护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教育的实施途径,确保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必要、有效、可行的法律援助,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正常、有序地从事职业劳动、参与社会分工。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自身特点,他们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其权益保障亟须得到关注。就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青年群体,是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支重要力量。文章通过对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进行调研,发现具有新时代特点,而且有较高的学习期望和潜在教育需求。进而提出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体系,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阶段农民工的主要组成部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应该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作为第一要务。本文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在剖析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短线培训和长线教育以及如何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尝试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对新生代农民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因其最大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工学矛盾小、费用少等特点成为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考试信息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宣传也不到位,而且考试过关率低。这些因素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自学考试的规模。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构建学分银行和实行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当前我国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认识和政府投入不足以及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了培训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开展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1.
个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决定着其所能摄取的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而先前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信息的解读。利用河南省433份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调查数据,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网络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对该作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越丰富、社会网络越发达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概率越大;新生代农民工最后工作工龄、换工作次数在其社会网络与创业行为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应重视创业信息与知识的交流渠道建设,以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体辨识更具价值的创业机会。  相似文献   

12.
论继续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六个特征,阐明了继续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的五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五项措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许多富裕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民工离开家乡去城市务工,不仅仅使农民工个人及其家庭也得到了实惠,更为主要的是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陆续离城返乡,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取代了第一代农民工开始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是,随着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应用于现代化的生产之中去,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教育程度不高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这种现状如不改变势必制约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也对农民工个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如何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问题正日显迫切。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生力军,其教育问题已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基于面向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农民工教育研究的特点与问题,从而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归纳,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进行思考,为后续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能够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能否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是我国现阶段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生活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多方面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生活的融合力。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是目前社会、政府和企业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将马斯洛需求理论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相结合,从马斯洛的五个需求理论分别阐释新生代农民工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马斯洛五个需求理论的基础上,从农民工自身、企业以及政府三个层面谈缓解农民工存在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高低不仅影响到自身素质提升,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与城乡统筹发展。本文从论述产业升级与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关系切入,着重分析了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参与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成为研究的热点,出现了很多不同门类的研究成果。回顾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研究的概况,特别是在培训需求、培训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了相关研究视野将逐步扩大、创业培训和再回乡教育以及移动学习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的应用等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研究方法将更加多元。  相似文献   

18.
尽管《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报道数量、报道题材、议题内容、情感倾向、消息来源等方面均呈现出较多的差异项目,但两报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塑形方面,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起到积极的作用:《人民日报》强调新生代农民工与政府宏观政策的关系,而《南方都市报》则更关注农民工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权益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要内容,是促进群众体育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必然过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保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阐释,指出:城市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他们包括体育权益在内的各项市民权益。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剖析维护农民工体育权益的现实困境,对制约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实现的各项制度因素逐一分析。并且从完善体育法规、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加强组织引导、重视文化教育、建立利益表达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更好地保障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权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极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的边缘化现象和社会极化现象在其中的影响。研究认为,社会极化现象导致社会阶层差异性扩大,进而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生活空间以及体育运动需求的相对趋同。认为,应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与中、上层人群体育文化的交流,构建农民工体育需求的长效表达机制,可以成为社会极化背景下解决农民工体育需求边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