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在课前对于教材内容钻研得比较深入,准备得比较充分,课上就可能做到运用自如,对讲课中遇到的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因此钻研教材的能力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一、钻研教材,不要忘记"综合"两字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弃只教那篇  相似文献   

2.
只有在课前对于教材内容钻研得比较深入,准备得比较充分的话,课上才可能做到运用自如.对于教材的探讨,如果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话,就可以使教师心里有底,在讲课中遇到的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本文结合我校开展的体验式教学课堂的课题加以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对数学教学工作者及学生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先讲两个课例:一个是最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看到的: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李镇西老师,在外地借班上课,讲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快结束时问学生:“喜欢这篇文课文吗?”多数学生说喜欢,但有一生站起来说不喜欢。李老师在表明自己也非常喜欢这篇课文的观点后,马上给予后一位同学以肯定,并要他讲讲不喜欢的理由,还高度赞扬他敢于对大多数人说“不”。另一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大多数回答说是“水”,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春天”,老师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这两个课例,…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     
这是新学年开学的第一课,老师在每位同学面前都放了一张纸,让他们至少写出自己的5条以上优点。  相似文献   

5.
“偷”与捡     
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上课,我弯下腰去捡掉下地的铅笔,却看到有两支铅笔横在地上。我当时想:其中一支一定是前面的同学不小心掉下地的,我想捡起来交给前面的同学,可当时,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课,我不敢违反课堂纪律,就把铅笔捡起来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想等到下课再交给同学或老师。过了一会儿,老师讲完课让我  相似文献   

6.
潘虹  黄越 《辽宁教育》2001,(7):105-106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短的东西.现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老师的这把尺子量一量这支铅笔有多长.谁愿意上来量?……  相似文献   

7.
潘虹  黄越 《辽宁教育》2001,(8):105-106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短的东西.现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老师的这把尺子量一量这支铅笔有多长.谁愿意上来量?……  相似文献   

8.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短的东西。现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老师的这把尺子量一量这支铅笔有多长。谁愿意上来量?  相似文献   

9.
在《凸透镜》一课中,同学们通过研究发现:在纸屏上可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像,并且都是倒立的,此时,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了,“老师,用凸透镜能把物像正过来吗?”平时爱提各种怪问题的一位同学举手发问。“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当即表扬了他这种大胆想象、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这实际已涉及到大地望远镜,这是我课前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一节圆柱的认识展示课,这节课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敢于打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大胆重组与整合,是一节很有特色的课,不仅用活了教材,还让课堂充满灵动。现摘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片段一】兴趣产生灵动师:(手拿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猜想)谁知道老师要用这张纸做什么?(学生很惊奇,纷纷猜测)生1:老师您要用这张纸写字!(教师摇头)生2:老师您要在这张纸上画  相似文献   

11.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这条规律表明,由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肯定自身的现存事物,其本身就包含它的否定方面、因素和趋势,也就是说一个现存的事物中既包含肯定的方面,同时也包含着否定的方面。由于内在的否定性、矛盾性的力量,使事物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由肯定达到对自身的否定,然后,再由否定进到新的肯定,这就是由肯定——否定(肯定转化为自身的对立面)——新的肯定(否定之否定)。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拜读了《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3年第1期《怎样处理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一文,感触颇多,总觉得意犹未尽,特撰文谈谈自己的想法。请看下面一则案例:一个孩子上课迟到了,正在老师兴致勃勃讲课的时候,这个孩子踢门而入,他不仅把门踢坏了,还震碎了玻璃。进门以后,他把书包往课桌上一扔,旁边同学桌上的书本、铅笔被碰撒了一地……有人认为这个孩子的问题属于道德行为问题,因为他犯了好几个错误,如:迟到、没礼貌、违反校规、破坏公物、目无老师、目无同学……处理的方法是首先让他在全班承认自己的错误,以儆效尤,还要让他明白自己犯了…  相似文献   

13.
<正>一、聚焦结论,在梳理问题中形成学习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读!(生读课题)师:这是第六单元导语中的一句话,读!生(读):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师:我们与大地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只有善待大地,大地才会善待我们;我们必须要善待大地,其实这样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生(读):只有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14.
学会快乐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有人因此苦度终生,有人仍然快乐地走过每一天,这说明人有个怎么活法的问题人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实现自身的和谐--身体健康、心灵舒展、生命充满活力因此有人提出一个观点:人们要学会快乐本文就此问题提几点建议:一、善待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无疑是对的,但对自己不能太苛刻了一是订的目标不要过高,应留有余地,让自己常有成功感、快乐感,进而更快乐地奋斗;二是当自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2010,(5):10-11
四川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顽皮、淘气,开始我以为男孩子有时候顽皮和淘气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一天,我听到他的同学告状,说他捉弄和嘲笑他们学校的一名肢体有残疾的学生。我觉得这很不好,就严肃地批评了他,好像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有人说,要好好教训孩子才有效。请问,有没有比打骂更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懂得善待他人,尤其是善待残疾人呢?”  相似文献   

16.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一天上课,她要求全班同学把“我不能……”写出来,诸如“我不能做三位数以上除法”、“我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她自己也跟同学一样在纸上写。大约过了15分钟,大部同学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有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同学们,写完了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唐娜宣布这一活动的结束。同学们按照她的指示,把写满了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纸对折好,然后按顺序依次来到老师的讲台前,把纸投进一个空的纸盒里。等所有学生的纸都投完以后,唐娜老师把自己的纸也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  相似文献   

17.
题意是求把6个桃平均装在3个盘里,使每盘的桃数同样多.一位教师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教具演示的注意力,她设计了一道准备题——"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先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把6支铅笔数了一下,再依次指定3名学生走上讲台,每人发给2支铅笔,并要求这三个学生将铅笔高高举起,让全班同学观察到每人分到的都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有个时期人们比较普遍地认为,辩证法只有对立统一这一个基本规律,没有否定之否定规律。一九七四年出版的《哲学名词解释》一书,用“肯定和否定”这一范畴条目取代了否定之否定规律。打倒“四人帮”以后,绝大多数同志承认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但有些同志认为,这一规律既可以叫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可以叫肯定否定规律。近年出版的《辞海》也在“否定之否定规律”条目中说:“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而在“肯定否定规律”条目中说,即“否定之否定规律”。似乎两种称呼是一回事。真是这样吗?否。怎样称谓这个规律,并不仅仅是名词概念问题,而是涉及到对这一规律实质和特点的理解问题,涉及承不承认它是辩证法的普遍规律的原则问题。古语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有给这一规律正名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两张纸条     
一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了两本一模一样的作业。当时我非常生气,真想把两本作业给撕了。可是我压抑住自己的冲动,仔细一想,如果那样做,他们能知道自己犯的错误吗?这样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吗?通知家长?肯定不行,家长会伤心;置之不理?也不行,那会使他们养成抄袭作业的坏习惯。经过再三考虑,我分别给这两位同学各写了一张纸条。“王森同学,出乎老师的意料,你的作业和王茜同学的作业一模一样,你那样做让老师很伤心,也很痛心。因为你在欺骗老师和父母,还有那些关心你的人,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欺骗你自己。这节课你没听懂,是老师没有尽到责任,真对不起…  相似文献   

20.
姜军 《辅导员》2009,(17):1-1
“一次诗文默写,全班同学互换互改默写的诗文,成绩当场就出来了,不合格的直接交到老师手中。老师拿着一叠纸说:‘不合格的同学需要再复习呀!’台下的同学并不清楚自己的成绩怎样,于是有人要求把不合格的名单念一遍,有人则反对,最终要求念的呼声压过了‘抗议者’。此时,老师站在讲台上一言不发,可以看得出他此时有些犹豫。待全班安静下来,他抬起头很肯定地说:‘不念了。知道自己写得不好,课下再复习。’说完就离开了教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