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考试大纲》是命题所要依据的法规性文件,也是考生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备考复习的第二个阶段,需要重点研究《考试大纲》中的各种规定和要求,从而准确把握高考方向,以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策划动机《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唯一法规性文件,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都严格按照其要求命制,因此考纲也是考生备考必须遵循的标准。对于《考试大纲》这样一部绝对“蓝本”,考生如果能洞察其蛛丝马迹,就会预知当年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特点,在考场上自然能随心所欲、见招拆招。为此,本期特别邀请参与《考试大纲》编制和修订工作的专家“亮剑”,总结出出奇制胜的种种“剑诀”,层层剖析2006年《考试大纲》,全方位分科指导考生备考。希望考生们能够参透这些“剑诀”的真谛,斩获答题攻坚法宝,决胜2006高考之巅!”  相似文献   

3.
策划动机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唯一法规性文件.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都严格按照其要求命制.因此考纲也是考生备考必须遵循的标准。对于《考试大纲》这样一部绝对“蓝本”.考生如果能洞察其蛛丝马迹。就会预知当年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特点.在考场上自然能随心所欲、见招拆招。为此.本期特别邀请参与《考试大纲》编制和修订工作的专家“亮剑”.总结出出奇制胜的种种“剑诀”.层层剖析2006年《考试大纲》.全方位分科指导考生备考。希望考生们能够参透这些“剑诀”的真谛.斩获答题攻坚法宝.决胜2006高考之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考试大纲》对高考备考有啥用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高考试题将会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即使是在分省命题日趋成熟的今天,高考命题最根本的执行依据仍是《考试大纲》。  相似文献   

5.
2009年高考课标版《考试大纲》“新鲜出炉”了。由于《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必须遵循的法则,所以认真解读考纲,关注其中变化点,把握命题新趋向。对于考生备考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期老编特邀全国各个学科的顶尖名师专家,深度解读课标版《考试大纲》,并依据考纲精神为考生点明复习方向,传授备考策略,希望以此能对考生备考复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2012年课标版《考试大纲》以及《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蓝本,更是考生在备考复习中的"指南针",能否准确把握和运用《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将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为了帮助考生依据《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把握正确的复习备考方向,及时调整备考规划,本刊备考指导中心专家团的名师分两期详解2012年课标版《考试大纲》与《考...  相似文献   

7.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出台.在最后的备考中如何使用好这一纲领性的文件?2005年是高考改革至关重要的一年.如何利用《考试大纲》把握好命题的趋势,在备考中孝生、教师如何有效地使用《考试大纲》?自主命题省份如何正确地使用《考试大纲》?上述问题是备战2005年高考的广大师生急需辑决的问题,也正是本文解读考纲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李钧 《广西教育》2015,(12):45-46
广西2015年高考将首次使用课标卷,与2014年使用的高考大纲卷相比较,课标卷的地理试题,其命题与备考所依据的考纲不同,试题结构、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及考题特点等都有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师研究《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和近年高考试题,对正确把握2015年高考的方向,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备考成效至关重要。一、考纲解读考纲与2014年的课标版考纲几乎  相似文献   

9.
聚焦2010年高考数学福建卷,我们可以看到,福建卷的命题在稳定中求变,在变革中深化课标理念,适度创新抑制题海战术,考查潜能彰显选拔.1.试卷分析1.1稳中求变《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试题结构等都作了明确的阐述,它是广大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2010年高考数学福建卷严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在知识内容及比例上、各类题型及比例上、总体难度及难度比例上……都保持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回首几年高三备战高考的艰辛历程,有欢歌笑语,也有心酸教训.今天我把高三复习备考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结出来,与同仁老师一起切磋和交流. 一、研究考纲,领会精神 《考试大纲》是考试的主旨思想和命题依据,以及考试的范围与要求.面课本是《考试大纲》的载体和具体阐述,又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高考备考中必须强调.首先,仔细比对研究近两年《考试大纲》,虽然考试立意和范围总体比较平稳,但是也会结合时政热点和社会、教育需要有一定的变化.通过比较研究,领会《考试大纲》要旨,找出考纲的变化之处,然后把它们体现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方法一:科学高效地使用《考试大纲》“要破除备考误区,首先要科学高效地使用《考试大纲》。”第一,考生要学习《考试大纲》,按《考试大纲》要求复习备考,把握要求、明确方向。其次,要把《考试大纲》与高考试题、教材、练习相结合,重在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把握领会高考试题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发  相似文献   

12.
策划动机近期出台的2012年课标版《考试大纲》以及辽宁省语、数、外《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蓝本,更是考生在备考复习中的"指南针",能否准确把握和运用《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将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为了帮助考生依据《考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是高考的指导性文件,不仅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尺度.结合2005年的高考情况来认真研究并学习《考试大纲》,分析化学学科考试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调整复习备考的重点与方法,是提高化学复习效率与提高化学高考成绩的捷径.本文主要为考生明确化学学科考试的要求,分析考试大纲新增加的内容及要求发生变化的内容,提出复习备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从2004年开始,全国普通高考实行"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统一考试"要求考试标准统一.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体现了高校对入学新生的基本要求,是有关普通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目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分省命题各有关省(直辖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考试大纲》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为分省命题留有一定的余地.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正式出台,为方便考生备考,各分省(市)命题的地区结合全国《考试大纲》,已出台适合本省(市)的大纲补充说明.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高考大纲有哪些变化?后期复习中,哪些考点需要倍加重视?本文将对此作研读并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始,教育部对全国高考采取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举措,江苏成为“分省命题”的省份之一,但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发布的《考试大纲》。2006年开始,江苏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编写相关的说明。《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应试的考生和辅导的老师必须认真阅读、深切理解,从而把握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把握试卷的结构,了解命题的指向,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现在,2007年江苏语文高考的《考试说明》公布了,由此可知考试的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认真研读《考试大纲》,了解考纲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冲刺阶段复习备考的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去年相比,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2007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考点数量并无太大的增减,只是知识点提法有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科学依据,是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师生应时刻遵守的纲领,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地方性教材的逐渐出现,一纲多本的现象日益普遍,因而只有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才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复习备考中的盲目性,把握命题方向。一、认真研读并落实《考试大纲》中的各项要求高考复习中,依据《考试大纲》,把它规定的各个知识点分别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落脚点,然后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分层次落实。如,2006年《考试大纲》关于常见单质及重要化合物有这样的叙述:"以Na_2O_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高考,全国分为新课标地区高考和非新课标地区高考。新课标地区高考出了三份卷,分别是广东卷、山东卷和海南、宁夏卷。这三份考卷虽然不尽相同,但命题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作为母语,形象些说,高考语文考查的无非是——一枝一叶一盆土,一词一句一份题。所以切实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高考考试大纲》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依旧是新一届高三语文教师备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和主要依据,指引着教师日常教学。充分解读考试大纲,理解物理学科能力要求,为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提供有益指导,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们要辅导高考。就要在研究高考中去辅导高考。《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法定性文件,它既是试题形成的源头,又是试题形成的蓝本。因此,全体教师都要明确《考试大纲》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理应成为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备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